时有间作,二日数日,或渴不渴,间日之人,邪气卫气,客于六腑。 时有相失,不能相得,休息数日,脏腑不合,诱发内患,复而发生。 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此应四时,病发形异,反其四时,不与时同。 秋病寒甚,冬病寒微,春病恶风,夏病多汗,四时之象,逆反疟象。 温疟寒疟,而皆安舍,温疟之人,冬中于风,寒气深藏,骨髓之中。 时至春季,阳气大发,邪气不出,因遇大暑,脑髓烁热,肌肉消渴。 腠理发泄,有所用力,邪气与汗,二者皆出,内气外泄,病藏于肾。 阴虚阳盛,阳盛则热,阳衰失固,邪气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 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坚实,实不外泄,藏匿中焦。 有所用力,腠理开启,风寒留舍,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若有发作。 扶阳气盛,阳气盛大,不衰则病,气不及阴,热而不寒,谓之瘅疟。 瘅疟之因,源于肺脏,肺为娇脏,气藏于心,外舍分肉,消烁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