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一个人处于人生最低谷时,能够遇上雪中送炭的帮助真的是太过稀少。大多数是对他不闻不问的漠视,甚至还会遭受落井下石的待遇。 因此当杨尚昆被关押病危,有一个战士不顾个人安危给他递了一包糖,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因为这一包糖不仅解决了他当时生理上的燃眉之急,更是让他寂寥寒冷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对生的渴望,所以他才会在自己重获新生时,寻找机会对战士进行报答。一、赠送一块手表 1985年的一天,杨尚昆接到了一个来自部队的电话,说是他要求寻找的那名叫田政红的战士有下落了。 杨尚昆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终于不久后如愿以偿在家中与这位战士的见面。看着如今面前这位饱经风霜的工人,杨尚昆实在很难将他与多年前那个身姿挺拔的小战士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两人同样清澈善良的眼神,杨尚昆恐怕都要怀疑眼前这人不是田政红了。 "你当初怎么不来找我?"杨尚昆紧紧拥抱住田政红,将自己多年来的感激之情倾泄出来。 "有什么找不找的。" 虽然田政红并不计较,不过杨尚昆还是知道自己拖累了他。原来当年田政红回乡之后,最初做的就是农民这个职业。后来妻子身体不好他才托人找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此后他便在田里,工厂里面连轴转,勉强维持着一个家庭的日常开销。 田政红是一位老实淳朴的人,无论是当兵还是当农民,他都遵循着一个本心。因此即便知道自己帮助过的杨尚昆已经被释放平反,也没想过携恩求报。 如果不是杨尚昆一直在寻找他,或许他们俩今生都没有再见的机会。所以在分别时当杨尚昆询问他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田政红再次摇头。最后杨尚昆将自己佩戴多年的手表赠予田政红,也算是一种对恩人的报答。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也会因为一些际遇相识,甚至还会因此改变命运,杨尚昆与田政红便是如此。二、突然之间的入狱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有多名干部遭到反动派不公待遇,杨尚昆也是如此,即便他曾是我国重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他被关押的时间更加长久,竟然达到了整整十二年。 监禁生活是非常苦闷单一的,他几乎不能与外界有任何联系,只能是通过报纸来获得外界的信息。不过要说杨尚昆最喜爱的书籍还得是那本《毛泽东语录》。 而他也在这种多次阅读中,有了更深的理解,总体上来说杨尚昆在监禁期间的精神世界还是比较富足的。 只不过相较于精神世界的富足,他的物质生活就非常匮乏。由于早年参加革命留下了很严重的病根,杨尚昆自被监禁以来身体状况就非常不好。要知道他当时早就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右手几乎到了无法举起的地步,这些都是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 更难熬的是,监禁的生活不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就连基本的温饱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在被监禁的过程中,杨尚昆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低血糖,一度到了随时晕厥的地步。三、战士的帮助 所以此时如果能够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杨尚昆度过难关,对他来说无疑是再世恩人,不过显然在那个年代里不对他落井下石就算好的。 然而田政红却对杨尚昆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时的田政红是负责看守杨尚昆的战士,两人虽然平时在言语上没有交集,但也算是朝夕相处。 每天看着杨尚昆在极度艰难的环境里仍旧保持着对精神世界的高追求,眼看着他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田政红也是有些许不忍的。 所以在杨尚昆向他发出了求救信号时,田政红即便知道那是违反规定的,他还是给杨尚昆弄了一包糖,送到了他的手中。 别说这种行为是违反纪律,就单拿当年的一包糖来讲,都是极为不易的,毕竟那个年代过年都不一定能够吃到糖果。 有了田政红的帮助后,杨尚昆的身体果然有了些许好转,两人的关系也因为这次交流变得不一般起来。 然而反动派的眼线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多,田政红帮助杨尚昆之后没多久就被撤岗,换成了另一位战士,杨尚昆只来得及了解他的姓名之后两人便分开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经年,等再次重逢时,两人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可贵的是杨尚昆从没有忘记田政红对他的恩情,有机会他就寻找田政红的下落,即便不能帮助田政红,也要当面对他致谢。结语 一个被关押在牢房里,一个坚守在牢房外,原本 不应该有任何交集的两人,却因为善良有了联系。 一位是善良的性格使然,一位是知恩图报,杨尚昆与田政红的故事,即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