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药明康德应该都多少有所耳闻,CXO龙头。 关于CXO模式,明天分析公司基本面的时候再讲,今天只讲负面的。 不少朋友问我高层持续套现是几个意思? 我没法回答,关于公司高层套现的情况不说每天都在发生,至少每周都在发生,这个事情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说。 如果按照质疑的说法,公司是你开的,或者是你们管理的,按道理你们对公司的感情应该更深,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公司,就不应该套现,不然就是不看好自己的公司。 从这个角度看,也有道理。 如果按照人性的说法,老板是"人",高管也是"人",既然是人,就离不开人性的特点,那就是喜欢财富。 财富可以用来资本运作,也可以用来享受。 我相信我们都是喜欢享受的,包括我自己,只是每个人喜欢的点不一样。 那么对于他们高层来说,或者对于他们那种级别的"有钱人"来说,或许享受的东西需要很多钱,不像我们,一盘牛肉,一瓶好酒,一碟花生米,足矣。 既然他们需要钱,把自己名下的钱拿出来,也正常啊。 持有第一种观点的朋友,可以接着看下文,可能事实比你想的还要夸张。 持有第二种观点的人,就不要往下看本篇文章了,等着看我明天发布的公司的基本面分析。 之所以分开发布,也是考虑到可能两种观点的人都不少,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我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尽量还原公司和事情的本质。 第一种观点的朋友希望看完本篇后,自己也更深度的思考,希望不要去明天的文章下面骂公司怎么怎么不好,今天你可以尽情的骂。 第二种观点的朋友可以在此返回了,再看没意义还徒增烦恼,明天再来看深度分析。 已经提醒了,切记! 二、操作猛如虎 药明康德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并购史",注意我用的词是"也",没错,不止药明康德一家,实际上不少上市公司都是靠并购快速起来的,好像有钱就是王道。 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是高材生,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去了哥伦比亚,专业水平很高,在学生时期就和导师Clark Still一起研发出了一项"标记的组合化学技术"。 靠着这项技术,他的导师因此拿到了风投资金,创办了《Pharmacopeia Drug Discovery Inc》公司,简称PDD。 李革毕业之后,理所当然的担任了PDD的科研总监,随后直接把PDD送上了纳斯达克,勉强算是药明康德的"部分"前身吧。 随后PDD内部发生分歧,李革再三衡量之后,决定离开,回国创业。 2000年在无锡创办了"药明康德"。 没过多久,公司就把业务放在"CRO"模式上,也就是帮别的医药公司研发新药,其他事情不管。 由于李革自身具有很好的背景和资源,转型之后立马就拿到了美国医药公司的订单。 公司发展也非常顺利,短短六年就在纽交所上市。 刚上市的那几年,药明康德并没有疯狂扩张,潜心积累底子,兢兢业业熬了3年. 从2011年开始,踏上了开挂之旅,进行密集的收购,在生物领域攻城拔寨迅速扩大其商业版图。 不过运气很不好,美国正好经济不景气,股市持续低迷,药明康德在美股表现也很一般。 所以尽管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融资也越来越难。 最后很有资本运作天赋的李革,决定私有化从美国退市,到中国融资。 回国之后一顿操作眼花缭乱: 1、先是把制药业务拆分出来,在新三板上市,非常成功,新公司"合全药业"成为了当时新三板最贵的医药股。 2、然后把生物业务拆分出来,新公司药明生物在港股上市。 3、再然后轮到总部药明康德,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 上市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融资,事实上也确实融到了天量资金。 A股首发融资22.51亿元,定向增发融资65.28亿元,通过可转债融资20.73亿元,累计直接融资108.52亿元。 H股首发募资72.88亿元,2020年通过配售募资7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65亿元),合计融资约137.88亿元。 这一下就有了246.4亿资金。 操作完了吗?并没有。 三、套现 根据大概统计,这些年药明康德通过融资、增发和套现,总共拿走了1000个亿左右,然而回国上市之后,公司净利润几年加起来才200亿。 这是很多人愤怒的重要原因,所以有人说:"药明康德成为了老板们的提款机"。 我们来具体看看都是如何套现的。 按照最近的时间来看,最近的一笔是11月25日。 如上图所示,是我在公告里截的图,本次减持6500万股。 当时很多人就骂声一片,毕竟不是小金额,高达50个亿,股价也随之跌停,当天市值蒸发170亿,这里面损失惨重的是普通投资者。 而且在不久前,也就三个多月,8月上旬的时候,就已经减持过一次了。 我们来看国庆节当天发布的公告。 上图是我在10月1日发布的公告里截的图,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2300多万股。 这里又是22个亿。 也就是今年下半年,就套现了72个亿。 这还只是实控人的减持信息。 打开药明康德关于减持的公告,有点多,我就不一一截图了。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近三年,从2019年解禁以来,药明康德其他股东,持续减持套现了大概200亿。 另外关于减持的事,药明康德还成为了第一家因为违规减持被处罚的公司。 去年年中的时候,反正是6月份,多少号忘记了,一家股东公司违规偷偷减持将近30亿,被罚了2个亿。 除了老板们套现,下面的高管也凑热闹。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CEO、副总裁等级别的高管,总共也套现了两个多亿。 四、背后的逻辑 药明康德起源于美国,发展于美国,败走于美国,巅峰于中国,但是始终还是依靠于美国。 公司的外包业务主要来源于美国。 根据三季报公布数据,公司营收284亿,同比增长72%。 其中美国客户收入190亿,同比增长110%,占了总营收的67%。 中国客户收入53亿,同比增长30%。 从这个数据对比来看,境外业务占了业绩的大头,而且增长不错。 但是有个问题,美国在9月份举办了一场生物领域峰会,该峰会有一个重要信息: 9月12日,拜登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来"确保美国能够在国内制造美国所发明的所有东西"。 然后紧接着9月14日,美国宣布提供20多亿美元的资金,以推进拜登总统的行政命令。 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多数制药公司股价大跌,药明康德更是创下历史新低。 因为意思很明显,美国以后准备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医药产品,不再把生产环节外包给类似药明康德这样的代加工企业。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美国肯定是想打压的,但是不是能打压成功,或者说短时间内能不能成功,这是存疑的。 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高投入,回报周期长,就算美国拿出20个亿,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还真不算什么,我觉得是先表个姿态立个牌坊。 但是毕竟是抢了人家的蛋糕,这把剑始终是已经吊在头上了。 要知道在这种危机存亡之刻,或者说前夕,对于相关公司来说,都应该做一件事,那就是"广积粮"。 我国在新药研发方面,离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环境也还在完善,所以外包客户主要来自于国外。 但是既然国外可能有重大变故风险,那么公司就应该多存现金流,以备不时之需,然后要多开发或者孵化新客户,尤其是国内客户。 中国市场完全足够大,当下的落后也代表着是未来的机会 五、总结 药明康德最大的风险是国内新药环境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未成熟,公司业务过度依赖国外,在当下变幻莫测的国际境况下,对公司威胁甚大。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市场认为老板频繁套现,是自己不看好自己了。 我也不知道他们套现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单纯的跑路,还是有别的安排和计划,这个外界肯定不得而知,只能等时间来证明。 但是有一点,中国市场是迟早会被国产替代的,现在很多关键性药物,依然主要靠进口,国内的医药行业潜在市场还很大,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医药公司或者机构奋发图强了。 关于药明康德的资本运作就说到这,明天将深度分析其基本面。 我分析公司只讲事实,只看公司的真实情况,好的地方那就是好,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不好,没有完美的公司,就跟没有完美的人一个道理。 每个人的观念或者立场不同,看待公司的角度和结论也就不同,这个很正常,没有对错之分。 对于药明康德的估值今天就不公布了,在意他这些问题的朋友,不管什么价位,都应该远离。 明天继续分析药明康德基本面的时候再公布我的观点和结论。 另外我做了下面这张表,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的表格,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以后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另外以后每周的周末,会把本周分析过的公司一起做一个深度总结,周总结会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后,会在后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观点或者计算方法,也会放到一起方便阅读,都记得去看。 专注于上市公司财报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时候,盈亏也只是一念之间! 点赞关注持续更新内容,能为你规避很多风险。 一起探索企业基本面的研究,收获必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