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丧,吊孝,烧纸,謝孝"是农村亲戚之间丧事的风俗习惯,时间久了,就成了规矩。"丧不报,孝不吊,烧纸不烧,不谢孝",就是丧事的流程和规矩。 "报丧",家里有了丧事,族里的管事人按排各项事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按排人"报丧"。先把亲戚名单列出,再和主家商议,那些亲戚报丧,那些亲戚不报丧,有沒有遗漏。主家或者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因为其它原因,刪除或增加部分名单。管事人根据名单,分路线分派两人一组前去报丧,农村的规矩,一定要见到亲戚家主要人员。有的还要文字通知。 吊孝:接到报丧的亲戚,根据当地的风俗准备好吊孝的祭品和烧纸。出殡当天前去丧家吊孝,管事人员把吊孝的祭品如花圈,食品、肉类,白布等一一登记在冊。管事人员先大声报告祭品名称、数量,接着喊跪拜、烧纸,吊孝人跪下祭拜逝者,有人点燃烧纸。 没有接到报丧的亲戚,不用前去吊孝,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 烧纸、谢孝:管事人喊完烧纸,表示吊孝人完成了吊孝程序。灵旁的逝者子孙,要下跪感谢吊孝人。谢孝不能提前,因为烧纸代表了吊孝人祭奠的完成,表示了吊孝人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谢孝则是逝者子孙对吊孝人的感谢礼节。不能在烧纸前谢孝! 一、俗语 1.在农村,以前大部分地区对于去世之人,都实行土葬,农村人的传统观念就有一种入土为安的含义,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这个传统 2.关于农村的俗语和老话也有说过,其中的一句俗语和老话,是让人熟悉的,前半句都听过,后半句却很少人知道,却是精华的所在 二、俗语‘丧不报,孝不吊’的含义 1.这句俗语,很多农村人都知道,在各方面习俗上都有很多忌讳,在报丧方面也不例外,以前通讯不发达,只能靠送信进行报丧,一般报丧都会找两个人,一个是朋友,一个是亲属,这样做非常有利,所讲的话别人也会相信,报丧也是有名单和规矩的 2.报信人都是按名单去送信报丧,牵扯到一些亲人,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进行报丧,对于这种情况,即便知道亲人去世,若是没有接到报丧通知,人们也是不会去的 3.农村的人情世故比较复杂,从俗语中可以看出,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习俗,一种规矩,对于这种情况就说是丧不报,孝不吊 三、俗语下半句是:‘不烧纸钱,不谢孝’ 1.家中有去世之人,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农村吊唁的规矩是在出殡之前,有吊唁的习俗,一般来说都是关系较好的亲朋好友,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会带纸钱来烧,如带纸钱来烧,表明关系和家里去世之人比较好,为了感谢吊唁之人,后辈要向其叩拜或者鞠躬行礼;如是一般关系,也就不会带纸钱了,后辈也就不必要向他们行礼了,这就是所说的,不烧纸钱,不谢孝的意思 四、结语 1如今的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的很多习俗己经被年轻一代的人所遗忘,在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下,有些事能省则省,也附合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也是时代改变的结果 2.这句俗语表明了人间的人情世故,虽然有些封建色彩,但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现代的年轻人,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习俗延续和传播并不关心,也许会渐渐地被遗忘了 3.在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和传统吗?你感觉这样的传统习俗应该传承下去吗?希望朋友们留下宝贵的意见! 多么简单的道理!人死了,亲戚中必有报丧者到。没人去报丧,谁知道某家死了人?你吊什么孝啊!它没有什么后半句!它就是一句连贯话:丧没人报,不去吊孝!说明你本就不知道某亲戚家死人了!怎敢随便咒人呢? 在中国,红白喜事发生时,都须要通知亲朋好友邻里乡里老熟人知晓,现在有送喜贴或贴讣告的。 不然别人不知道,就不会前来参加仪式了。 报丧,须由孝子戴上孝服,挨家叩门嗑头,告之家里要办丧事了,接到报丧人,给报丧孝子一点钱,支持哀家置办丧礼花费的用度。 吊谙,是接到报丧孝子的报丧信息以后,备置些丧礼用的白布,黄纸,香烛,纸钱等,前去哀家吊唁。把这些东西交给哀家。 哀家家人,嗑头还礼,还一半礼物,及奉孝服一席,白布还回一半。 吊唁不是吊孝。 吊孝是亡者亲人后辈,对亡者悼念的一个模式。 吊唁是亡者平辈,可不是亲人,有很深交情的朋友同学同事等悼念的一个模式。 参加追悼会,可穿杂色平常装束,去仪式场所,追悼亡者,没有太多讲究,随意。但也都是老熟人,或熟人的熟人。 奔丧,末必被通知到,可由其他人传说,知晓亡者死亡了,因恩情大,交际深,自前住吊唁者的悼念模式。 随仪,虽是熟人,没啥交往,礼上往来规则,前去参加悼念仪式。有称随礼的。 追悼会共三类:高辈,平辈,低辈。不同辈份,仪式不同的。 暴亡,犯罪犯法,等,亡故的,不设追悼。 长辈或高辈,参加晚辈丧事称举丧,不拜奉的。 只有吊孝吊唁,才拜奉供的。 办悼念仪式,须扎灵棚或设灵堂。 灵在棚堂里面正中位置上,两侧边为祭祀装饰物,灵前有供品供器。 栅堂门口东位,是入口,由远房亲人跪服;门口西侧,是出口,由直亲亲人跪服,构成迎送模式。 守灵人,对参吊者,行噎头迎送礼。 不是吊孝吊唁人,不必入灵堋或灵堂内的。 报丧以后,就是守丧期,守丧现在称为停灵期,到期以后,是出殡,这四步总称发丧期。 加上入土为安以后,办答谢席,总称办丧事。 通常情况上,不报丧,知晓以后,是可参加悼念的,死者为大。 红喜事不报,或有报,可不去的。 但是,没接到报丧信息的人,不论自认为与亡者交情多深,不可入灵栅或灵堂内悼念的。 但,奔丧者言明情况,是可入灵处吊唁的。 报丧时,就开始发哀期了,直到谢宴完成,发哀期结束。守坟尽孝结束,举哀期才结束。 灵棚灵堂设好,就进入举哀期了,到出殡入土,守坟结束,举哀期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日常状态了。 追悼在守灵棚或堂时进行。 因此,不报,不吊,指的是没接到报丧讯息的人,去参加悼念,不耍进灵棚或灵堂内吊唁。因为虽感情深,可是人家有禁忌项,才不通知的。 不烧纸,不谢悼。是指没添份子钱,不必回礼。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