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改变中国(12)周天子被赶跑,太子差点被杀国人暴动
公元前878年,姬胡即位,是为周厉王。
周厉王时,周王朝已经衰落,伐淮夷、伐犬戎均未获胜。而且,周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非常尖锐,诸侯经常不朝。为增加王朝收入,周厉王以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垄断山川水泽以敛民财,这就触犯了大多数国人的利益,导致周王朝与国人的矛盾激化,国人怨声载道,纷纷非议周厉王。
禁止入山
召公进谏说,国人不堪忍受政令了。周厉王大怒,命令一个卫国的巫士监视非议的国人,一经发现,上报给周厉王,然后周厉王将其处死。这个方法简单粗暴,貌似很奏效,非议的国人越来越少了。诸侯们见此情形更不来朝见了。
国人不敢公开发表言论了,走在路上,见面了就互相瞅瞅,通过眼神来交流。《史记•周本纪》:"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很满意,跟召公说,你看,我平息了国人的非议。召公又进行了劝谏,说那是你用暴力堵住了国人的嘴。堵住国人的嘴,比堵住河水都难,河水决口后,必定伤人众多,人民也是如此,治水要靠疏导,治国要让人民有言论自由。周厉王依旧不听。《史记•周本纪》:"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周厉王的暴政,最终酿成大乱。公元前841年,镐京愤怒的国人聚集在一起,发动了暴动,围攻王宫,要诛杀周厉王。周厉王见势不好,只好走为上,一路狂奔,最终逃到了彘(现山西霍州),住了下来,然后十四年后死在那里。
愤怒的国人找不到周厉王,便到处寻找太子姬静。国人们听说太子在召公家里,便将召公家团团围住,要求召公交出太子,召公只好将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交了出去,国人便将召公的儿子杀死,太子姬静最终幸免于难。
"太子"死后,国人的愤怒渐渐平息了下来。因周厉王已不能回镐京,"太子"刚去世,国家大事只好由其他人处理,而暂时也不便另立新君,周公和召公便暂时代理政务,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信史时代。
国人暴动,严重动摇了周王朝的执政基础。国人暴动14年后,即公元前828年,周厉王去世,太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初期,励精图治,周王朝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又有诸侯来朝见,史称"宣王中兴"。然而,周宣王晚期,周宣王粗暴干涉鲁国内政,违反祖制废长立幼,导致诸侯不满,周天子威信扫地。而且,周宣王对外用兵也屡遭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中大败,丧南国之师,国力迅速衰落。周王朝中兴最终成为昙花一现,周王朝此时已岌岌可危,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