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总后勤部政委,1988年授中将,6年后升上将,享年85岁
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有这么一个人。他12岁参加革命,16岁加入共产党,26岁获得大尉军衔,59岁升为中将,65岁升为上将,75岁又受人重托,担任"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享年85岁,一生可用"求真务实"4字概括。
这个人就是周克玉。
90年代他担任总后勤部政委的时候,就因为对人民群众、对基层官兵十分关心,常常到环境条件最恶劣的地区、部队调研,而给人民、给官兵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出身贫寒
1929年1月,周克玉出生在江苏阜宁于桥村。他出生的时候,第一次国共合作早已破裂,军阀割据混战的气焰更盛,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周克玉的家境十分贫寒。即便他的父母勤于耕作,他也总是想尽办法补贴家用,但他们一家还是饥一顿饱一顿,没能过上基本温饱的生活。
周克玉的父母出身贫苦,没有读过书,不识字,在乡下能够想到的生存方式就是种田,但种田显然无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因此,在抚养下一代的时候,他们就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再下一代提供更高的平台。
所以即便家里存款很少,周克玉的父母还是咬紧牙关送周克玉上了学堂。
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周克玉早早就懂了事。他清楚自己父母的付出,也懂得和父母一样的贫苦农民的难处,因此,他后来从军、从政后,也没有忘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帮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走向革命
周克玉走上革命道路,最早是在1941年,也就是他12岁的时候。
那一年,周克玉意外结识了两个留在当地养伤的新四军战士,通过他们,他更多地了解到了外界的情况,也就对在中国肆意烧杀抢掠的日本侵略者更加厌恶。
了解到新四军一直在组织百姓奋起反抗,周克玉也积极配合新四军战士们的行动,帮助他们宣传联合抗日的思想,动员家乡父老乡亲一致抗日。
就这样,年纪轻轻的周克玉走上了为家乡、为国家抗争的道路。而正因为表现优秀,1945年,他被吸纳进了党的队伍,成为了正式党员。
周克玉读过书,识得字,是党的队伍里少有的知识分子,所以后来他走的是更多是政治组织、政治宣传的路线。从1946年的县后勤总队部组织干事,到1949年的军干部管理部任免科科员,他活跃的阵营更多在后方。
但不可否认,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带领手下战士奋战在前线,和敌人英勇对抗。能文能武也是他的一项优势。
周克玉在军中的升迁并不快,但他一步一步走得十分踏实。1955年,他被授予上尉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后因作出更多贡献,在6年升为上将军衔。求真务实
周克玉走的是政治组织、政治宣传的路线,更多时间里,他都是部队里当文职。这样一来,他的功绩少部分在战功,大部分体现在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衡量他工作是否到位,考察的也是他是否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
而在这种日常管理上,周克玉就很好地做到了细致和认真。
他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在管理军队的时候从不应付了事。即便军委没有下来检查,他也从不放松要求,正因为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战士,他工作认真,作风过硬,他管理的部队也总是保持着很好的军纪,展现了很好的风貌。
建国后,他能从上尉一直升迁到上将,就是党组织和人民对他求真务实的很好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