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如果你提拔到事业单位 的管理八级岗位 (副科),那就仍是事业编制;如果你提拔到机关 的副科级职务 ,那就变成了公务员。首先,谈一下编制的误区。 根据《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我国的编制只有行政编制 和事业编制 两种,没有所谓的参公编制、工勤编制、国企编制等等。 行政编制存在于各类机关之中,包括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监察、审判、检察机关等等;事业编制存在于事业单位之中,包括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机关只能设置行政编制,不能设置事业编制;事业单位只能设置事业编制,不能设置行政编制。 所以,想要界定你提拔后的身份是否属于行政编制的公务员,最简单的就是弄清楚你提拔后担任的岗位属于什么单位 、人事关系在哪个单位 、有没有填写《公务员登记表》 。其次,谈一下副科的概念。 很多朋友习惯性地将事业单位的领导岗位称为副科、正科、副处、副处等等,其实是不准确的。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分类管理,肩负管理职责、领导职责的叫做管理岗职员,从高到底分为1——10级。其中,8级岗位对应公务员的副科级职务 ,7级岗位对应正科级职务,6级岗位对应副处级职务,5级岗位对应正处级职务,而后以此类推。 可以看到,管理岗位和公务员领导职务只是对应 的关系,不是相等 的关系。不过,体制内为了称呼、交流的方便,一般很少说8级岗位,而是直接说副科岗位。 所以,不清楚你所谓的"副科"是平常的口头表述还是正式的书面行文? 假如是正式的书面行文,那么,你应该是提拔到了机关担任副科级职务,例如街道的办事处副主任、县局的副局长等等,此时,你的身份就变成了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人事关系要调入机关之中。 假如是平常的口头表述,那么,你多半是在事业单位中提拔到了管理8级岗位,例如市农业农村局下属的农机总站副站长等等,此时,你的身份就仍然还是事业编制的干部,人事关系仍然保留在事业单位之中。 不过,我个人猜测前者的可能性很小,原因很简单,如果从事业编制变成行政编制,是需要办理调任 手续的,需要组织考察、党委(党组)开会决定、任前公示、市级以上公务员局审批的,还要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流程是非常繁琐的。 所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你应该仍是事业编制的领导干部,没有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最后,谈一下参公事业单位的有关情况。 很多人以为参公事业单位中的干部是公务员,其实不然。 例如,县委党校中的副校长仍然是事业编制,只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属于参公人员。 所以,如果你提拔到了参公事业单位中的副科级职务,也不属于公务员,而是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事业单位人员被提拔为副科级,要看是哪一级亊业单位。以教育为例,一般中丶小学校长、副校长甚至是科室主任都是正丶副科级,但是几乎都不是公务员。而市(县)局级主任科员以上人员基本上都是公务员!而市教育局附属二级机构教研室大部分都不是公务员。也有少数通过公务员考试取得公务员资格的正丶副科级干部。这个回答应该是明确的! 事业单位人员如果是提拔为事业单位副科级领导,那么他还是事业单位人员,不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如果提拔为机关单位的副科级领导(这叫做调任),那么他就是公务员啦! 事业单位提拔为副科级领导职位,依然还是事业编。但是假如在县一级事业单位被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就有了资格可以通过调动进入到公务员单位转换成公务员编制。 明确一点,编制属性和身份属性分属两个概念。公务员的两种编制类别 在体制内,由于单位的编制属性划分有两种,导致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其所占编制属性也有两种。 一是行政编制。指在行政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公务员,而所占编制也是行政编制。 比如乡镇政府、住建局、教体局等机关单位。 二是事业编制。特指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公务员。他们的人员身份是公务员,但所占用的编制属性是事业编。比如党史办、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等。 因此,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所占编制有两种:事业编和行政编。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是非事业编,但也不是所有的事业编都非公务员,如参公事业编的公务员。事业人员岗位等级划分 事业人员管理岗位的等级划分为10级,10级为最低,对应级别为"办事员"——一般是指尚在试用期的工作人员;1级为最高,对应级别为"正部级"。 9级对应"科员",而8级对应"副科",即乡科级副职,相当于进入领导层。 因此,事业人员的副科级就是俗称的"八级职员",已经进入组织部管理的干部范畴,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取得公务员身份。公务员身份的界定 公务员身份的界定办法,目前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看是否是通过正规招考渠道进入的公务员。 如常说的国考、省考。这种招录的公务员,即便是到参公事业单位任职,编制属性是事业编,但身份是公务员身份。二是非正常招录的(如调任、转任或其他方式)看是否完成公务员登记。 在现行的《公务员登记办法》中的第6条"登记的对象"第3款 "通过调任、聘任、面向社会选拔等方式,到机关任职的人员"和第4款"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依照法律或者有关章程选举等方式担任机关领导职务的人员",这两个条款对原是事业人员能否转为公务员提供了政策依据。 第六条的第三条款,对已经取得事业编制的人员的指导意义在于,原来是在事业单位任职、占用事业编制,身份为事业人员,通过调任到行政单位,或"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任职,满足登记条件后,身份转化为公务员。 第六条的第四条款,关键字眼在"选举",原来不是公务员身份,但是通过有效选举,比如人大、党委系统选举后成为领导职务,如副镇长、党委委员等,身份自然转化为公务员。 但身份的转化依旧是以"是否完成公务员登记"为准——任职满足一定期限、有效的考核结果、审批手续无误后方可完成,才能取得公务员身份。个人如何界定自身的公务员身份 个人如果想要确定自身是否是公务员身份,有两种具体操作办法。 一是可以到当地组织部门的公务员管理科查询。各地都有自己的公务员信息管理库。如果库中有自己的信息,就可以确定自身的公务员身份。 二是查阅个人人事档案。可以到人社局档案管理科(科员级别可查)或组织部档案管理信息科(副科及以上级别可查),查阅个人人事档案。如果个人人事档案中存有《公务员登记表》这一项重要材料,说明已经完成公务员登记,自身身份是公务员无疑。 不过实际操作中,完成公务员登记后可能档案存档会存在滞后的现象。 因此,事业编被提拔为乡科级副职后,尽管已经进入组织部管理的干部范畴,却并不一定是公务员,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审批后,才能转化为公务员身份。 事业编制只能提拔为事业副科,然后在事业副科岗位任职满一年,就可以调任到公务员副科岗位,试用期满办理公务员登记,成为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不能直接提拔为公务员编制副科,不符合政策规定,公务员管理部门不会予以承认办理登记。 首先,说一下题主以副高级职称转为管理岗副科,吃了很大的亏,真的不值得,确实没必要。再次,遗憾地告诉你,虽然你从事业编专业技术副高级职称转为管理岗八级(副科级),但仍然属于事业编人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因为你没有转到公务员单位任职。那么,提拔事业编副科级后,如何才能转为公务员呢?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说一下题主以副高级职称转为管理岗副科,为什么吃亏? ①工资待遇上吃亏。俗话说,副高级职称相当于小副处级干部。以我们市直单位为例,算上公积金、年终奖等项目,副高级职称全年工资收入大概12万,而管理岗副科不到10万。 ②提拔晋升上吃亏。副高级职称,往上可以晋升为副高6级、5级,还可以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在往上就是正高4级、3级等,享受高于正处级干部的工资待遇。而转为管理岗副科级,往上晋升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步晋升的难度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想要晋升到副处级、正处级,难度比较大。 ③退休待遇上吃亏。在职工资待遇高,相应辐射的养老保险缴纳基数、职业年金基数也高,退休后, 个人养老金自然而然也高。因此,以在职工资待遇高的副高级职称转为在职工资低的管理岗副科级,退休后,个人养老金比较吃亏。其次,讲一下题主转为管理岗副科级后怎么才能成为公务员 ①重新参加公务员统一考试。如果题主年龄在35周岁以下,可以重新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笔者市直单位所属事业单位,先后有4人通过重新考试,成功转为公务员,有个还是34岁的高龄孕妇。当然单位也适当给这些人照顾,一般周末不会让他们加班,开具"同意报考证明"也放绿灯。报考条件是: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有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②参加遴选考试转为公务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要求,参加公务员遴选的身份必须是公务员身份。但也有少数地方,规定事业编也可以参加公务员遴选考试,只是要求比较高,比如:要求学历为全日制硕士以上,毕业院校为985双一流高校,年龄不超过35,还有特定的专业要求。我们市金融工作局的两位副科长,原来就是事业编,985大学财经类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参加市里事业编遴选考试转为了副科级公务员,职务还提升了。这种通过遴选转变身份的机会不是很多、遇不可求,可能整个职场生涯都遇不到。 ③提拔副科以上后调任公务员领导干部。在事业编岗位上提拔副科以上岗后,并有机会转任公务员编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岗位。这种方式,年龄有具体要求,副科级要求不超过45周岁(有些地方要求40岁),经组织考察同意后,可以平级调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这种方式,最为实惠,较为简洁,也比较常见。比如:医院院长调任卫健委副主任;学校校长调任教育局长;研究所调任上级机关处长或副职等。笔者所在的市,今年就有医院院长调任卫健委副主任,一中学校长调任教育局副局长,一大学副院长调任科技局副局长。具体的调任资格条件为《公务员调任规定》第二章第六条:第二章 调任资格条件 第六条 调任人选除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四)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职级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五)调入中央机关、省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六)调任厅局级领导职务或者一级、二级巡视员及其他相当层次职级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调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县级和乡镇机关乡科级领导职务或者一级至四级调研员及其他相当层次职级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 ④通过乡镇换届选举转任乡镇副镇长或党委委员。乡镇事业编,可以和乡镇五类人员(乡镇事业编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参加乡镇换届选举,当上乡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不仅实现身份上的转变,还实现职务上的晋升。换届选举的具体要求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在乡镇工作5年以上,原则上要求职务股级以上。 事业编干部,不是没有出路,只是相对窄一些。只要我们自身素质过硬,经过不懈努力,干出工作成绩,都有机会实现个人理想。 事业编提拔后,看是在什么单位那个岗位了,而不是提拔了就一定是公务员。 这要看你所在单位性质,你提拔任职的单位性质。 打个比方在一个县城里:比方说你是一个事业单位(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农林牧渔)的工作人员,你在原单位提拔那就是管理岗8级,或者你是走专业技术职称的,那你就是专业技术岗,职务是副科级,例如,副站长、副主任、或者副校长、校长、党组织副书记等。 如果你是行政单位的事业编,如果是在该行政单位下属的事业单位,在该单位提拔,你还是事业管理岗副科。如果你是被提拔到该行政单位到副主任、副局长或者副书记、党委委员之类的,那你就是公务员副科了。 如果一个县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乡里任职,一般妥妥的公务员副科。 目前,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提行政单位的副科的比较少。 希望给你答疑解惑,我是玉之溪!欢迎提问! 小学的教师都属于事业编,提拔为副校长后,级别变为副科级了,成为公务员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常年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提拔副科后的事业编,依然是事业编,不是公务员。 先看一下公务员的范围,根据《公务员范围规定》(2020年3月3日发布)明确规定,公务员必须符合同时符合3个条件:一是依法履行公职;二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三是由国家负担工资和福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且公务员必须进行公务员登记,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报相应的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之后才正式具备公务员的身份。 事业单位提拔为副科之后,因为使用的编制依然是事业编,所以依然是事业编身份,只是其管理岗为变为了事业管理岗八级,工资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另外承担了一定的领导职责。 事业编成为副科级,具备了成为公务员的基本条件,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只要满足学历、年龄等条件后,副科级一般也是硬性条件。通过履行一定的考察、研究、公示等手续后,可以实现身份的转变,成为一名公务员。 这就是我了解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今的编制体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比如县级医院的副院长,并不是实际意义的副科级干部,而是岗位职称级别按公务员副科待遇,原则上事业单位的一般工作人员,副科级待遇包括副科级以下的管理人员是不能转任国家干部的。同样的是国企管理干部,达不到正处级待遇职称级别的,也是不能转任国家干部的,而正处级以上的公务员干部和国企干部是可以互相转任的,也就是说国企的正处级管理岗位干部是国家公务员,是正式的国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