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安弟,如果我发生不幸的话,云儿就靠你了。切记,孩子们不能娇养。" 1949年,江竹筠曾在牺牲前写下了这样一封信。江竹筠为革命事业死得坦然,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 好在,她所托非人,她的儿子在亲人的抚养下出类拔萃,她的孙子也学识过人,不仅如此,孙子还迎娶战友的孙女,生活得十分幸福。本文将带各位了解彭家三代人的精彩人生……01 丈夫牺牲,江姐托孤 江竹筠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姐。江姐对于革命的事业的赤诚之心炙热可见,自她入党后,就一直为各种任务忙活。 当大部分时间用于去工作,爱情发生的概率也就小了。然而缘分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有一次,江姐接下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暗中帮助彭咏梧完成工作。那个时候被赋予任务的一般都会有两重身份,彭咏梧除了是重庆第一委员外,还是江姐的丈夫。有了夫妻这层身份做掩护,两人的动作也算顺利。不承想,工作期间两人的心越发靠近,假夫妻成了真情侣。 心灵的契合让两人十分恩爱,不久后,两人的爱情结晶彭云便出生了。孩子诞生让两人心里都有了一处柔软。 本来他们只要挺过了艰难的时间,就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但是获得幸福的路上哪有不牺牲。 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时惨死,江姐在继续丈夫的路上,被敌人抓进了渣滓洞关押折磨。 江姐似乎早已经料到了自己会有这样一天,在她被抓走之前,她就将儿子彭云交给了丈夫的前妻谭正伦和她的弟弟。 被抓走后,她每天都过着非人的生活,江姐没有放弃活着的心,可惜敌人压根没想给她活路。 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江姐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字字都是遗憾和对儿子的爱。02 儿子彭云,常居国外 彭云虽然少了母亲的陪伴,但养母谭正伦这对他很好,哪怕生活过得再艰难,也没有让他受过半点委屈。 这是很难做到的,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抚养两个孩子,尤其艰难。在谭正伦的培养下,彭云的才华逐渐显露,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中国科学院。 在中国科学院期间,彭于成绩十分优异,靠着这样的成绩,他成了赴美公派留学生。 彭云虽然没有和母亲江竹筠起生活过,但他的爱国之心仍然赤诚。学成归国后,他没有被外界的繁华所困扰,坚定地回到了中国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优秀的成果为他吸引来了很多好工作,其中包括美国的一家学术杂志。 对于美国学术杂志跑来的邀请朋友很感兴趣,毕竟这能使他的研究成果更进一步,可是如果这样选择的话,很可能自己将长居国外。 权衡利弊后,彭云还是决定答应对方的要求,去美国做学术编辑并进行科学研究。 彭云做了这样的选择,他的心中却一直是中国。哪怕长居国外,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国籍。 纵使如此,他心中也有遗憾。自己虽然在研究上得到了圆满,但却没有完成母亲的遗愿,没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 好在,上一辈的遗憾,下一辈补全了。03 学成归故土,娶奶奶战友孙女 彭云有一个儿子名叫彭壮壮。彭壮壮从小就听过奶奶的故事,长时间的积累下,他对奶奶也越发敬佩。 奶奶的精神支持着他在学校学习得更加认真,当自己的隐藏身份暴露,他的担子觉得更重。他开始更加认真学习,成绩也越发出色,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有一次他正在上课,认真学习的时候,校长将他叫了出来。原来有一批文物送到了北京,而其中正有奶奶的绝笔信。 碍于彭壮壮是江姐唯一的亲孙子,校长叫他叫到了展示柜面前,让他看一看自己奶奶留下的痕迹。 这是彭壮壮第一次接触到奶奶的东西,心中一股奇妙的感受油然而生,但更多的却是敬佩与自豪。 此后的日子里,彭壮壮开始了解更多奶奶的事情,而每一次听到奶奶的故事都能让他热泪盈眶。 彭壮壮的童年几乎是在奶奶的影响下度过的,后来父亲到了国外,他也跟随前去。尽管离开了故土,他却始终没有忘记奶奶。 奶奶的影响促使着他为人正派,促使着他心中为了国家付出一生的坚定信念。彭壮壮知道想要为国付出也需要有本事。 于是他努力考上了哈佛,达到了这一成就后,他又考上了普林斯顿。彼时的他和曾经的父亲一样受到了很多橄榄枝,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留在美国陪伴父亲还是回到祖国贡献一生,彭壮壮迟疑了,但是他没有犹豫太久,奶奶的故事和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他。 于他而言,无法陪伴亲人固然不孝,但国家更需要他的付出。彭壮壮的决定没有引起家人的不满,因为彭云一直希望儿子能完成他的心愿。 于是,带着父亲的那份理想,彭壮壮回国了,回国的第一件事情,他去陵园看了奶奶。 透过墓碑,彭壮壮仿佛看见了奶奶为国家的付出,心中留在国内的愿望更加地深了。奶奶用生命守护了国家,他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添砖加瓦呢? 就这样,他开始走自己的道路,不仅担任了微软大中华区的总经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管,还在自己的努力一下,一步步成了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 在彭壮壮事业有成之时,他也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奶奶战友何理立的孙女——仲琦。 两人生活十分恩爱,受家人的影响他们都十分爱国,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 定然可以在未来再创佳绩,为国家建设做出新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凡事还需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