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企业财务数据造假
几种常见的财务数据造假
2022年6月9日晚,ST新研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处罚字【2022】35号。
连续4年财务造假,虚增营收超30亿
胜通集团:长期巨额财务造假!五年间虚增应收615亿元!提供假账套数据给审计机构,直接修改审计报告。
宜华生物:通过财务不记账、虚假记账、伪造银行单据,虚增银行存款80亿元。
中信国安:七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超10亿元。
上市公司之所以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基于三种动机:
1、避免ST或者退市;
2、完成业绩承诺;
3、维持股价以利于进一步融资。
财务数据作假,会计信息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即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面貌,还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种种误判,最终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其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受利益驱使的。而财务数据恰恰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数据失真或造假,将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财务数据造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货(原材料)
百度百科这样诠释: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⑴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⑵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⑶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
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左方显示。
存在资金占比大、流动性弱的特点,其种类杂、数量多、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
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等特点。因此,很多企业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原材料和产成品往往更是藏匿秘密的重点。
例一、某企业三年的报表存货数据如下:
项目(万元)
2014
2015
2016
主营业务收入
3056
4087
5098
存货
3.13
4.34
3.54
利润
-204
-312
-369
可以看出,企业收入逐年上涨,利润却逐年亏损,存货占营收比例始终微乎其微。
经查询该企业明细账,原材料不仅余额为零,发生额也为零,存货都是低值易耗品。
好神奇,营收几千万,居然不用原材料。
查询会计凭证,该企业这样处理:
①当企业购入材料时,不经过材料科目,不经过库房出入库,直接计入工程施工科目
借:工程施工—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or银行存款
②每月月末,工程施工科目全部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科目月末余额为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工程施工
仓库呢?库管呢?难道不是按工程进度结转吗?这样的资金使用效率,也能亏损?好吧。
像变戏法似的,想盈就盈,想亏就亏,这样的财务数据对信息使用者没有任何的意义。
很多企业的原材料都存在不实的现象,有的是账面金额巨大,实物早已领用并形成产品销售(销售不开发票或虚开采购发票);有的是账面基本没有,全部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如例一所示)。
这其中存在管理不善原因,但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二、产成品
产成品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外来原材料加工的代制品相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视同企业的产成品核算。
看产成品不实,盘点必不实,账面反映的数量和库存数量不相符。一方面企业管理不善造成,也存在企业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在产成品上做文章,让产成品数据失真。
案例二
某企业报表数据如下:
项目(万元)
2015
2016
主营业务收入
6000
4850
产成品
3120
3379
利润
1580
2437
企业两年收入下降,存货产成品增加,利润上升。
这种现象不是不可能出现,一企业产能上升;二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了,毛利率增加。
经查询,该企业既没提升产能,也没实现技术突破。只是在某个期间做了笔虚假销售,实现利润增长,第二个月又高价购回。
一来一回,利润增长了,资产总量也加大了。
三、应收账款
百度百科这样诠释: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包括已经发生的和将来发生的债权。前者如已经发生并明确成立的债权,后者是现实并未发生但是将来一定会发生的债权。
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左方显示。企业往往利用应收账款操纵、调节利润。
1、虚增销售收入,虚列应收账款。
企业为了种种目的虚增业绩,在12月份,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增利润,待下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冲掉。
2、往来长期挂账,私下牟利。
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形成的资金,串通企业销售人员和财务长期拖欠货款,行成企业应收货款长期挂账。
3、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入账金额不实。
销售企业按净价法入账,少记收入,造成应收账款入账金额不实,为偷税或贪污制造了机会。
4、通过应收账款,隐瞒或滞记销售收入。
在取得货款后,不贷记销售收入,而是贷记应收账款,或贷记预收账款,隐瞒利润。
四、是否预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
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
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的一种处理方法。
企业的财务出于各种目的,会在坏账准备上做文章:
1、长期挂账,不计提。
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为美化报表,也为投资人对企业抱有信心,会对应当处理的坏账损失采取暂不处理的办法,造成陈账、呆账长期挂账,掩盖企业潜亏。
2、肆意调整计提比率。
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时,企业会有意提高或压低提取坏账准备百分比的手法,任意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调节当期利润。
3、修改计提坏账的基数,调节利润。
企业为了调节盈亏会采取调增或调减应收账款余额的手法,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金。
例如:把应计入预付账款的事项计入应收账款,或把应收票据纳入应收账款。
4、增加坏账损失,转移企业资金。
已经收到的货款不冲减应收账款,资金转移他处,再通过坏账损失挤列管理费用,冲销应收账款。
五、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通过其他应收款作假,可以说是最没技术含量、最懒的手法了。其不受实物的约束,不受单据的制约,但往往是大家都能关注到的地方。虚构利润、股东占用资金、虚假注资抽逃资金、股东分红、高管发高薪。
金税四期上线,这个手法要变化了。六、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流动负债类科目,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显示,主要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通常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1、账款长期挂账。
应付账款因合同纠纷或无力偿还、销货单位消亡,应转入营业外输入。企业长期挂账这样便导致了债务虚列。
2、调节成本调低利润。
企业为了调控利润,采取虚列应付账款的方式,虚构采购,虚增成本费用,相应便可以减少利润数额。
3、隐匿收入偷逃税款。
企业为了偷税,在收到货款时,记入应付账款,不反映销售收入。
4、故意增大应付账款。
采购人员在采购商品时,会要求供应商多填写采购商品的金额,以套取资金,形成账外资金。
5、赚取现金折扣。
企业在支付货款符合现金折扣的条件下,按总额支付,然后从对方套现。
6、存货退回不反映。
企业向供货单位购买货物后,取得了蓝字发票,但又因故把货物退回,取得了红字发货票。然后只将蓝字发票计入应付账款,红字发票不记账。
7、用商品抵消应付账款。
企业用商品抵消债务,应视同销售。但企业并不通过商品销售核算,而是直接冲减应付账款和库存商品,隐瞒商品销售收入。
七、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如应付租入固定资产和包装物的租金、存入保证金、应付统筹退休金、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等。
其他应付款是流动负债类科目,在资产负债表右方列示。
1、长期挂账,隐匿收入。
例如出售废品或边角料的收入长期挂其他应付款。
2、逾期包装物未作收入处理。
逾期未收取的包装物没有记入销售额征税,也没有将押金扣减税费后的差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八、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Deposit received)是指企业向购货方预收的购货订金或部分货款。企业预收的货款待实际出售商品、产品或者提供劳务时再行冲减。预收账款是以买卖双方协议或合同为依据,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或全部) 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这项负债要用以后的商品或劳务来偿付。
预收账款是流动负债类科目,在资产负债表右方列示。
1、虚增收入。
企业利用预收账款来调节商品销售收入,将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提前作收入处理,虚增商品销售收入,以调节利润。在下一个会计核算期间再冲回原账务处理,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12月份。
2、利用预收账款偷逃税金。
企业将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作销售处理。视需要,可能结转成本,也可能不结转成本。
九、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长期应付款指对其他单位发生的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负债,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的应付账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1、私设小金库。
企业在融资租赁付款期满后本应停止付款,却继续付款,将多余的款项从对方提出,存入部门的小金库或私分。
2、混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少计费用,将经营租赁记入融资租赁,挂"长期应付款",推迟支付租赁费以达到调节企业当期利润的目的。
3、安装调试费记列待摊费用。
企业在融资租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
同时将支付的安装调试费记入"待摊费用",然后再摊入费用账户。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企业为了虚增利润,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从而达到人为虚增利润的目的。
财务作假远不止于这些方法,也不止于这些科目。企业为了实现粉饰报表的目的时,花招迭出。企业财务数据作假,看似给企业带来了短期的利益,但这种企业的未来之路必不好走。
一个企业,不造假、不抄袭、敢于创新、拥有核心技术、不断进步的企业,才是股东、潜在投资者、员工心中的"金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