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只知道自己脑血管不好,但具体不知道是得了哪种脑血管病,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病变到什么程度了。因此防治上不重视,比如对"糖、脂、压"等危险指标控制得不严或干脆不控制,生活方式上不注意,该吃的药也没有长期规律服用;结果很多危险指标长期不达标,甚至是出现了脑血管病的危险信时也没有意识到。最终突发脑梗或脑出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什么必须要及时了解疾病的程度呢? 首先脑血管病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并不是确切的单一疾病,它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病理阶段;比如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等等。这些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都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肯定不一样。 比如血管狭窄的临床分级和治疗:狭窄范围<50%属于轻度狭窄,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防治上更侧重于生活方式及危险指标的管控。狭窄范围在50%-69%称中度狭窄,部分患者可能有症状,可能会有轻度脑梗;这时就需要加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了,比如加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抗动脉硬化的药物,扩张血管、改善症状的药物等等;狭窄范围>70%属于重度狭窄,一般需要介入干预治疗,来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另外,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的侧重点和紧迫性也不一样,发生意外风险的概率及治疗难度都不会相同;这些都必须要先了解。 所以有了脑血管病,必须要及早地去就医、去检查,了解疾病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的防控,避免因为不了解疾病的程度、不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进展,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