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阳市电子商务协会运营的电子商务大楼里,有一个商家卖着29.9十斤的苹果。苹果的品质选择的是关中某县的膜袋苹果,品相和口感下等。品种红富士,果色蜡黄,果面多有果锈果伤。在乡村,也就几毛块百钱收购,外加上三元纸箱,六元快递,两元平台销售费用,利润惊人。一天多个三四百箱,挣个三四千元。 对于卖家,觉得消费者也不傻,选择这个价格,对品质的要求也会心里有数。一分钱一分货,没毛病。 对于买家,群体够大,买了吃亏也也就吃哑巴亏了。还是这个价钱这个重量,换了一家购买大体也逃脱不了这个坑。 但是双方似乎都没有想到留客、复购。也就导致了低质低价走量的这一步。 也许,生意没有唯一的逻辑。挣快钱和得便宜也是一种底层逻辑。依靠海量的客户群体,依靠随意变换的马甲,不断的重复着这个游戏。 这也是一种有意思的商业模型,也在互联网时代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