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未定的光伏行业
#11月财经新势力#
Hello,大家好,前两期节目都是跟大家介绍了风电这个行业。这其实是传达了我目前的主要思路,在目前的内外部环境下,有趋势性长期性机会的行业其实并不太多。而对于能源应用方式的又一次转变,可以说得上是比较确定的一个方向。
而在这个我们笼统地称为新能源的板块之中,里面包含着很多的行业,比如光伏、新能源车、氢能、风电和储能等等。而在这些火热的行业中,风电的关注度可以说是最低的。相对而言,光伏和新能源车有丰富的故事和想象空间,备受关注。
而关注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电行业的估值在较长的时间里持续低于其他新能源相关的行业。风电龙头如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的市盈率普遍在15x-25x的区间,而光伏龙头如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市盈率普遍在25x-50x区间。
也难怪,风电机组高大且笨重,分布在戈壁、荒漠和大海等无人区,可以说是躲在角落毫不起眼的丑小鸭。相比之下,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的技术迭代速度快,技术路线也并不单一,每一次技术的迭代都会带来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对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更大。
那是不是风电就不值得我们关注了?
反正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我在前几期节目已经比较充分表达我的观点了,我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对于光伏行业,这个行业本身确实更具想象力、故事性和关注度,但对于我而言,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较之风电要大。每轮光伏周期和技术演进,都会在行业内新推出一个霸主。曾经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汉能集团,英利集团等,如今安在哉?
而如今的隆基,确实要比前面这几家更稳健,在技术上的布局也更有王者的迹象,但谁又能保证在下一轮的技术演进和行业周期中,隆基还能留在霸主的王座上呢?
比如最近很火热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利用全固态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宣称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从去年至今,一股席卷钙钛矿的资本热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据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到2022年钙钛矿领域投资额已近百亿。在这一轮新的技术迭代的浪潮中,到底哪家企业能笑到最后,真的很难说。换句话来说,我们投资者面对的光伏行业,是一个格局还没稳定下来的行业,我们选择投资这个行业,这绝对是一项瓷器活,需要谨慎对待。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16年前的无锡尚德兴衰的故事,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其实很熟悉。
关于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的传奇故事,我们这里就不多涉及了。但有一点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施正荣在留学时是师从被誉为"太阳能之父"的马丁·格林教授,求学期间攻克了在玻璃上连续生长多晶硅薄膜的科研难题,1991年以此技术获得博士学位,可以说是本专业的科班出身。
从2000年初施正荣开始创业,创立无锡尚德到公司的爆发式发展,等的时间并不算太长。2004年,以德国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为标志,欧洲各个国家纷纷对光伏发电给予上网补贴,欧洲短时间内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中心。
显然,风来了,而无锡尚德在此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仅在2004这一年,无锡尚德光伏产品出口额便翻了10倍,净利润近2000万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2005年,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06年,创始人施正荣成为了中国光伏行业催生的第一个首富,身家186亿美元。
但繁荣的背后,存在的隐患也是显而易见的。下游光伏需求大增,而上游硅料开始供不应求,价格连年上涨。在2000年至2006年这几年间,多晶硅的价格翻了约11倍,从9美元/公斤涨到约100美元/公斤。
此时,施正荣作出了两项关键判断:光伏行业的需求在未来十年会持续增长,产能必须跟上;多晶硅的价格10年内只升不降,签订长期协议是最好的风险规避办法之一。
2006年5月起,无锡尚德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孟山都电子(MEMC)按照当年的硅价,以80~100美元/公斤的价格,签下一个价值50~60亿美元,时效长达10年的硅片长期采购订单。一年之后,无锡尚德进一步与美国太阳能企业Hoku签下6.87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提到这家Hoku,其实我们可以额外多说一句,这家多晶硅的生产企业已经破产,而在此之前天威新能源收购Hoku公司,持有该公司60%的股权,而天威的这笔投资无疑是石沉大海了。
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供应紧俏,缺乏议价能力的国内组件企业为了保证生产,选择与海外厂商签订长期协议,提前锁定硅片价格,成功品尝到这一波的红利。而施正荣正是凭借这一波红利,成功登顶国内的首富。
但施正荣不会想到,当时得意的两个关键判断,后来俱成泡影,尚德也因此被拉下神坛。直至2008年,全球硅价仍在飙升,高点时,全球硅料价格一度高达500美元/公斤,相比之下,尚德凭借协议,只用花1/3乃至1/4的低价就可以买到原材料。省下一大笔钱,尚德迅速扩张电池组件产能,2008年,尚德光伏组件产量翻了10倍,成为全球产能第一的光伏组件企业。
而在短短两年以后,周期性的铡刀不期而至,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断崖式下跌,随之而来的是电池片、组件、硅片价格碾压式下跌。在底部区域的时候,硅片的价格跌至16美元/公斤,仅仅是尚德当时签订的长期协议价格的20%。尚德与孟山都电子签订的长协协议,变成了苦涩的毒药。没办法,尚德只能再次与孟山都电子谈判,而这场谈判一谈就长达两年。而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尚德在高价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损失的重压下,已经苟延残喘,最终在2013年破产重组。
当众多企业沉沦时,保利协鑫的朱共山则以另外一种打法,带领保利协鑫穿越了光伏的第一个周期。
朱共山,江苏盐城人,早年经营20多家热电厂,成为"民营电王",在施正荣登上中国首富榜的2006年,他转换赛道,进军光伏,投资70亿成立了江苏中能硅业。
与当时签订长协、押注扩张组件产能的企业不同,朱共山的选择是自研技术、自主生产,在技术上展现了过人的敏锐度和魄力。
彼时,冷氢化工艺是原材料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长期被美日德垄断。在得知国内团队在相关工艺是现实了突破以后,朱共山便果断引入冷氢化工艺,同时聘请相关团队设计产线。2007年,中能硅业的第一条产线投产,产能高达1500吨,是当时本土投产最早、规模最大的多晶硅产线。要知道,在2006年之前,全中国多晶硅的产量加在一起也仅有60吨。
2009年,朱共山早年创立的保利协鑫以263.5亿港元收购中能硅业的全部股权,协鑫因此一跃成为全球前三的多晶硅供应商。也在这一年,朱共山以97亿元身家登顶成为当年的胡润能源富豪榜首富。
面对相同的硅料困境,施正荣与朱共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两家公司的命运也因此走向岔路。但协鑫的龙头位置也没坐多久,周期的铡刀再次来临。
2011年12月,美丽国商务部针对国内光伏产品,展开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欧洲也紧跟其后启动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这便是光伏史上著名的"双反"。从2012年底开始,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商品,就要被征收23%~254%的高额双反税,第二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额下跌近5成,对欧洲的出口额下跌71%,国内光伏行业几乎全线亏损,超过350家企业宣告破产。
再次背景下,国家也陆续出台各项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这意味着国内光伏行业进入了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度电补贴时代。此后两年,急于突围的光伏制造企业涌入西部,向产业链下游扩张。分布式光伏、地面光伏电站等设施拔地而起,此前因"双反"而破损严重的产业链条也得到重组。
在此背景下,2013年,已成为全球多晶硅料、硅片双龙头的保利协鑫,也决定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协鑫曾对外表示,"协鑫在多晶硅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是时候腾出手,"向下游纵深拓展"了。
2013年1月29日,协鑫成立子公司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时,该公司持有的光伏电站规模还只有353MW,等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拓展至了6GW,4年翻了20倍。
很快,由于整个光伏电站行业上马过快,产能爆发迅猛,用作补贴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增长开始落后于补贴需求的增速,财政补贴出现缺口。2018年,中国光伏补贴的拖欠缺口超过了600亿元,到2020年底,仅拖欠协鑫新能源的补贴就已高达91.7亿元。
光伏电站无疑是资金密度最高、资产最重的环节,对补贴依赖较大。所以,当协鑫新能源开始在这一领域近乎疯狂地扩张产能,而补贴又无法及时到位时,巨额亏损便成了必然。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新政发布了一个重要变化:光伏上网电价将进一步下调,度电补贴进一步缩紧。
这里强调一个光伏行业的本质逻辑,即一切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发电度电成本,实现光电价格与火电持平甚至低于火电,从而做到平价上网。正因如此,有一条主线贯穿光伏发展历程,那就是降本增效——无论是扩张产线,拿政府补贴还是技术革新,都离不开这个核心。
在这条主线下,协鑫侧重拿补贴、扩产能,所以一旦没了政府补贴,本就负债前行的协鑫前景愈发艰难。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协鑫只能做减法,以最快速度出售全部光伏电站资产"。
当保利协鑫正因向下一体化布局而陷入负债泥沼中时,另一家蛰伏多年的企业,隆基绿能,开始因押注新技术崛起。
在过去长达十余年时间中,多晶硅因生产成本更低、技术难度更小,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原料。但从发电效率上,它不如成本更贵、难度更大的单晶硅。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保利协鑫等一众光伏龙头,也都是在多晶硅领域中彼此厮杀、起起伏伏。
当时光伏行业的共识是,单晶硅的物理结构优于多晶硅,但由于单晶硅生产的硅料成本与拉晶工艺成本一直居高难下,"贵"成了挡在单晶硅发展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2014年,时任保利协鑫技术总监游达坦言,"就协鑫的研判来说,单晶硅从效率上确实更具未来",但未来毕竟"未来",当下的江山仍以多晶硅为主体,"受制于面积和封装损失、光衰,单晶硅微弱的发电优势无法体现在组件上,整体度电成本不如多晶硅",他甚至预言,"按照这个逻辑,到2017年,单晶硅市占率不会超过35%"。
而早在2006年,当全国的企业都在疯狂涌入上游多晶硅环节时,我们现在很熟悉的隆基选择的策略就是"不领先、不扩产"。公司的创始人李振国带团队调研了包括市面上所有光伏技术手段,最终判断单晶硅将会是未来最佳的技术路线,并由此开启长达十年的探索。2013年,当协鑫等企业向下游扩展时,隆基的目光仍盯着转化效率更高、度电成本下降空间更大的单晶硅路线。
李振国坚信,降低成本的核心在于技术,什么技术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未来便属于这个技术。此外的其他经营手段,都只是推广这一技术的一种方式。
据统计,隆基自2012年上市至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高达123.58亿,并且收效显著:在硅料环节突破了多次装料拉晶技术;硅片环节,也突破了之前被日本厂商垄断的金刚线切割的技术。2014年,隆基又收购乐叶光伏,向中游电池片、组件环节延伸。
这些都使得隆基单晶硅片的成本迅速下降,在与多晶硅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到2019年底时,隆基单晶硅的产能和出货量已全面超越多晶硅,达到42GW,超越协鑫,成为了硅片和组件领域的绝对龙头,又一次改写了光伏行业格局。
如今,中国光伏踏入新周期。"双碳"目标被提出,欧洲能源危机持续,中国与欧洲光伏双市场开启,光伏市场迎来又一波发展红利期。而除了传统的硅料原料供应,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这两个传统方向以外,更为关键的是技术路线。
沿着晶硅电池的迭代方向看,隆基曾推动电池片从BSF向PERC的转变,但PERC电池已实现23%的光电转换效率,逼近24.5%的理论极限。今天,PERC开始向TOPCon、异质结,以及IBC三个领域变迁,还包括前面提到的钙钛矿电池。从这个角度观察,光伏行业远远还没到达那个技术稳定迭代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行业格局已经稳定了,未免有点为时尚早。
好了,这次就这么多,我们下次见!
全文完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个人投资的记录,所谈及的投资标的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推荐,请独立思考,并自担风险。
临沂曾子山陡峭挺拔峰奇石怪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盆景曾子山山势俊朗峭拔峰奇石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林木葱郁移步异景。峻然屹立在蒙山之阳的曾子山,位于曾子故里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境内,最高海拔487。4米。该山因出生于山脚下南武城村的孔子得
仙境南天湖度假新天地(9)常克在莲雾峰读苏东坡和日月星辰在莲雾峰读苏东坡和日月星辰常克那天上午有没有起雾,已经无从考证,但心情大好的苏轼一定去了平都山,这个是有历史记载的。这事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幸运。不然的话,丰都名山是不是能够像而今眼目
慈禧母亲唯一存世照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王朝,风起云涌的年代总是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清朝罕见的老照片,一同走进清朝,其中女装版的马云最亮眼,还有一张慈禧母亲唯一存世照,接下
夜雨丨阿湄秋夜秋夜阿湄这是深秋里的一个夜晚桂花雨纷纷飞落空气芬芳得令人遐想仿佛世间所有美好都聚集在一起仿佛落下的花瓣都变成了梦里的蝴蝶我们坐在树下像年少时那样凝望把对方装进眼眶我们知道冷风在来路
陕北道情D6(东方红纪念馆香炉寺白云山)从榆林到隹县,基于三个因素基本顺路享誉盛名的香炉寺李有源家乡。行走在外不会总是心随我愿。上午九点从榆林坐长途汽车出发,离佳县还有十来公里的地方,遭遇大堵车,上百辆从山西吕梁过来的运
夜雨丨陈劲到丛林书院清凉一夏到丛林书院清凉一夏陈劲夏日炎炎何处去,丛林书院这边来。避暑聊天两相宜,读书品酒乐开怀。为了验证文友之说,我们驱车前往万盛丛林镇绿水村探个究竟。路上,我寻思着绿水村海拔也就几百来米,
LPL上单开创冰心流派!DRX透露受到TES启发,LCK版本理解领先太多昨天10月24号英雄联盟EDG战队被四号种子DRX淘汰,LPL赛区仅剩独苗JDG,梦回去年三英战吕布的场面。不得不说LCK赛区的版本理解真的领先太多了,光是这手大头寒冰就让LPL队
夜雨丨文猛乡村寨堡乡村寨堡文猛我们村有三座寨堡马头寨旗帜岭洞子梁。有一座藏兵洞老金洞。寨堡在山上,兵洞在河滩。放眼华夏大地,北方平原地区修筑圩寨,江西福建修建围屋土楼,广东修建碉楼走遍中国所有村落,
夜雨丨胡木非木一个人的千佛山一个人的千佛山胡木非木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千佛山查看百度地图才知道千佛山远在千里之外她一个人背着行囊在秋天抵达千佛山千佛山的秋风把天空吹得一尘不染千佛山的天空把她的背影一寸寸染蓝千佛
一部网大,居然在70年后把黄继光拍出了新意1952年10月14日,天还没亮,敌军30万发炮弹轮番轰炸上甘岭阵地。山岗炮火震天异常危险,而在坑道内,一些志愿军战士被震到吐血。这可不是艺术加工现实中每秒6发炮弹的量形成的震波,
翰林府我的老家,在贵州省绥阳县金承乡莲池村,一个距离县城仅有8公里的小乡村。虽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物遗址众多,但我们贵州地处僻乡,开发较晚,而绥阳县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