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的4个谣言,你信了几个?
有人说不能空腹喝牛奶……
有人说发烧不能吃鸡蛋……
还有人说早起应该先喝水排毒……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一类说法深以为然,但其实,这些并没有科学依据,水和牛奶具体应该怎么喝,鸡蛋、水果具体应该怎么吃,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谣言一:
早起第一杯水能排毒,饭后半小时喝水能助消化。
真相——
早起喝一杯水排的只能是尿,不会排毒,医学上健康人群并不需要额外排毒;另外,饭后半小时大量喝水,只会稀释胃液,并不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
此外,所谓最佳饮水时间表也并没有科学依据,每天只要足量喝水即可,成年人每天建议喝7-8杯水(1500~1700毫升)。谣言二:
牛奶不能空腹喝,否则会拉肚子;睡前喝牛奶效果最佳。
真相——
事实上空腹喝牛奶只有乳糖不耐受人群容易出现腹泻腹胀,这类人群喝舒化奶即可。
另外,牛奶中只含有少量的色氨酸,睡前喝是否真的能助眠,也是尚无定论。因此,喝牛奶也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时间,每天喝够量(液态奶300克)即可。谣言三:
鸡蛋最好早上吃,发烧不能吃鸡蛋。
真相——
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人体很容易吸收利用,因此只要对鸡蛋不过敏,发烧时或者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对营养的吸收也不会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
真正影响鸡蛋中营养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是烹饪方式,最佳的烹饪方法是水煮鸡蛋,其次是清蒸、炒、油炸、生吃。谣言四:
早上吃水果更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最高。
真相——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早上、晚上或是两餐之间吃水果,消化系统对于水果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没有差别,因此只要吃了没有不舒服,什么时间吃水果都可以。
不过,对于肥胖人群和糖尿病患者,还是建议餐前吃水果,这样有助于控制食量,延缓血糖上升。
总之,吃喝都要以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准则,不信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