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阴阳应像大论中有一句话"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良恶性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 句子中有寒与热两个病因,其中寒可以伤形,伤形的表现就是肿,初期只是肿,并无痛的感觉,这和肿瘤形成过程是吻合的。比如体表的脂肪瘤,不知不觉中形成,如果太大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不适,甚至痛感。 那么,身体的寒气是怎样来的呢?两个来源:一是外感寒邪,即冻伤,伤害部位多为肢体或末梢。现在少见,导致的局部肿胀痛疼容易痊愈,不是肿瘤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内生寒邪,这是肿瘤主要形成原因。气有温煦作用,气不足是内生寒邪的原因。所以说,凡是耗气的病最终皆可导致体寒。其中慢性疾病是主要原因,尤其是脾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火,脾为后天之本,水谷的摄入运化是气的主要来源。 脾胃虚寒,受纳运化不足,痰饮湿邪内生,痰饮湿为阴邪,又进一步损伤阳气。阴阳应像大论中还有一句"阳化气,阴成形",这些阴邪便在体内聚集,逐渐形成肿块。如脂肪粒、肌筋膜瘤等。所以有一个结论:凡是多发脂肪瘤或肌筋膜瘤的患者,必然脾胃有虚寒。 一些体型肥胖的患者能吃能喝,似乎没有脾胃虚寒导致的体寒,事实并非如此,体肥胖的者多痰饮湿,这些阴寒之邪达到一定程度必然消耗阳气。体肥着多懒惰,且患肿瘤几率远大于正常体态者,医学早有统计,也说明气的温煦不足而导致肿瘤。 肾阳主一身之阳,肾阳不足,也会导致脾胃的不足。因此也是内生寒邪的重要原因,如古代有黑痨疸一病,就是过度放纵导致肾阳大亏,水泛而面黑,大寒内生。 从治疗用药来看,治疗肿瘤的中药多辛温发散 ,再佐以祛痰湿的药。如治疗肿瘤的著名方剂阳和汤,就是这种配伍。 综上所述,肿瘤形成主要原因是内生寒邪。预防寒邪内生即预防肿瘤形成,而保护脾肾是预防寒邪内生的主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