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断奶?
说到断奶,大家脑子是否浮现出的这么一个画面:
宝宝嚎啕大哭,母亲身心俱痛!
断奶期的婴儿常浮躁不安。
严重者可伴随失眠、厌食、消瘦、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而宝妈除了要应对涨奶问题,还必须面对宝宝的"委屈",预防宝宝出现"分离焦虑症"。
所以,"断奶"远不止字面意义上那么简单。
它是对婴儿和母亲身心健康的双重考验。
断母乳需循序渐进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先适应奶粉和奶嘴,再尝试离乳,避免倔强的宝宝"饿死不喝"。
宝宝适应奶嘴常用小妙招:
将母乳吸出,放入奶瓶中,训练宝宝使用奶嘴的能力。
若宝宝异常抗拒使用奶嘴,可借助乳头保护罩,让宝宝适应硅胶口感。
帮助宝宝接受奶粉
奶粉添加的时机以两餐母乳之间,且宝宝心情愉悦时为宜。同一种奶粉尝试7~15次,确定宝宝无法接受口感后再考虑更换新奶粉。
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婴儿,可短时间(7天内)内采用母乳混合奶粉的方法转奶,转奶过程中逐渐减少母乳量,增加奶粉比例。
"天使宝宝"对奶瓶和奶粉来者不拒,只需遵循常规转奶方法即可!
以下祖传"土方法",听听就好!
①乳头涂抹辣椒水、苦瓜、风油精等
这类"自虐式"的方法即伤害宝妈乳房和宝宝的味蕾,又让宝宝对进食产生恐惧心理,出现"恐食"表现,可谓"损己不利娃"!
所以,请放过自己和宝宝!
②宝妈"失踪"法
宝宝从出生开始与妈妈形影不离。
若妈妈突然失踪,宝宝极易出现焦虑、暴躁等安全感缺失的异常表现,危害宝宝身心发育。
分离焦虑症 试试这样做
妈妈离开家前,正式与宝宝说"再见"并且"约定"回来的时间, 让宝宝知道妈妈没有消失,会回来。
妈妈的突然消失,可能引起宝宝恐慌,使断奶更加困难。
断乳期婴儿睡眠不佳,家长可尝试睡前用新的安抚方式代替含母乳。
例如唱歌、读绘本等,让宝宝感受爸爸妈妈在身边,并且等待宝宝熟睡后再离开。
断奶初期,宝宝夜间吃母乳的渴望更强,应尽量避免妈妈的母乳气味刺激宝宝。
断奶期可由其他熟悉的亲人陪伴宝宝睡觉,若宝宝夜奶未断,期间由妈妈喂夜奶,待宝宝彻底离乳后,妈妈再和宝宝同房睡。
若无法实现妈妈与宝宝分房睡,宝宝可与爸爸同侧。
一旦下定决定断奶,妈妈需意志坚定,如非特殊原因,切忌反反复复重新哺乳,给宝宝造成多次身心伤害。
关注我们,科学育儿不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