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四季文史 在民国时期,上海滩有两个颇负盛名的"七小姐",一个是张爱玲的后母孙用蕃,另一个则是晚清第一红顶商人盛宣怀的七公主盛爱颐。这里单说盛爱颐。 盛七小姐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其父亲盛宣怀是晚清重臣,头顶着"中国商业之父"的光环;其母亲庄德华同样出身名门望族,不仅知书达理,而且持家有道。 作为盛宣怀最为宠爱的女儿,盛爱颐自然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她曾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精通英文,能画善绣,写得一手好字,是十里洋场有名的才女和社交名媛。如此优秀的一位女性自然引得垂青者无数,只是以盛家当时的地位,很多青年才俊都被拒之门外。 宋子文、盛爱颐 不过,盛七小姐与宋子文的一段情感往事,却让人记忆犹新。1923年8月的一天,28岁的宋子文急匆匆地来到钱塘江边,看着眼前的盛爱颐突然流下了眼泪,宋子文用近乎发颤的声音问盛爱颐: 你跟不跟我一起走? 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相互注视,久久不语。盛七小姐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宋子文的请求……这一年盛爱颐22岁。 情窦初开:名媛美少女,遇上金牌"海龟" 1916年,盛家主人盛宣怀去世后,盛家开始走下坡路。可是让庄夫人庆幸的是,盛家八儿八女在上海滩都混得风生水起。他们之中但凡已经成亲的,背后则又是另一家豪门贵族。以盛家为中心的家族网,让盛家在上海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庄夫人正是知晓这种强强联姻的重要性,所以,她对于未成家的子女们,把关更加严格,希望他们可以为盛家增加更多的生存筹码。 同在这个时期,另外一个家族也名声鹊起,那就是宋氏家族。相比较而言,盛家是典型的旧式封建家族代表,而宋家已经具有新兴时代气息。就是这两家在民国时期就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 作为老牌的资本家,盛家在上海的名头十分响亮,即便是盛宣怀去世之后,其家族实力依然不可小觑。家族管理着南方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以及萍乡煤矿,掌握着南方经济区最为重要的重工业财物,在上海的地位首屈一指。 盛宣怀塑像 1917年,宋子文回国,在大姐宋霭龄的帮助下,宋子文来到盛世企业汉冶萍公司驻上海总办事处担任秘书。头顶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这些光环,让这位金牌"海龟"在岗位上十分惹眼。不过,盛家似乎对此却不屑一顾。 当时汉冶萍公司的总经理是盛家公子盛恩颐(字泽承),宋子文虽然是一个秘书,但也相当于现在上海一家顶级上市公司的二把手。很多时候,盛泽丞只是对公司的事作简单的交代,之后便去逍遥去了,更多的事情还是宋子文在打理。 宋子文在公司,除了担任英文秘书之外,还兼职做着盛家五小姐的英文老师,时间一长,他便认识了盛家七小姐盛爱颐。 宋子文自幼聪明,博学多才,在教盛爱颐英文时,常常会掺杂着各种幽默的故事,还会讲一些他在国外的奇闻异事。且盛爱颐本人也是个古灵精怪的才女,在文学知识上与宋子文可谓是不相伯仲。当正值恋爱季节的两个人这么耳鬓厮磨地相处在一起,日久生情,就变得顺其自然了。 宋子文 当两人的恋情逐渐浮出水面时,一场"棒打鸳鸯"的不幸,无情地发生在两人身上。很显然,庄夫人坚决不同意此事。原来,庄夫人认为,宋家本不是上流社会阶层,与盛家联姻,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原来,当时宋家还没成气候,何况宋家还有过"不堪"的过往。 事实上,宋家掌舵人宋嘉树也是"海龟",他信奉基督教,经常提着一把风琴在大街上表演,以此吸引教徒;宋子文的母亲倪桂珍此前还在盛家做过养娘,包括宋家老大宋霭龄也在盛家当过家庭教师。尽管宋家在平民百姓眼中已经不错了,但庄夫人本身封建思想气息裹身,在她看来,宋家人的行为在民国第一豪门盛家面前却是伤风败俗,自然她要极力阻止女儿与宋子文来往。庄夫人命令儿子把宋子文调走。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尽管宋子文很气愤,但不得不离开,只是此时心中却多了一份对盛七小姐的挂念。 你且去,我等你归来 从后来的故事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宋子文并非单相思。盛七小姐对宋子文也颇为欣赏,毕竟宋子文是留美高材生,他谈吐儒雅、为人风趣,眉宇间自带一股英气。可面对母亲的极力反对,盛爱颐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宋子文本是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面对自己的初恋,认为盛爱颐就是自己理想中妻子的模样。为了能将爱情进行到底,他没过几天就跑回上海,写信给盛爱颐说要带着她私奔,但是宋子文在盛家后门等了三天三夜都没见盛爱颐的身影。 这份倔强没能等来心上人,莫不是自己的热情扑奔变成了痴心妄想? 其实这一切都是庄夫人在背后使绊子。对于女儿的心思,庄夫人早就安排眼线,暗中分别盯着盛爱颐和宋子文。当盛爱颐准备收拾行囊和宋子文一起离开时,大门早已被庄夫人锁得死死的,盛爱颐最终只能隔空叹息。 盛爱颐 有时候事业跟爱情接踵而至发生冲突时,让人很难抉择。宋子文本不是一个空想主义者,很显然他一肚子知识,是个实干家。1923年,宋子文的二姐宋庆龄将他推荐给了孙文,宋子文正式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是年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宋子文来到孙文身边担任大本营秘书。在中央银行筹备期,宋子文同时又担任中央银行副行长、行长。当时广东金融经济一片紊乱,宋子文引入留学所学,将近代西方货币银行学说和相关制度活学活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把当地的金融秩序,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孙中山的认可。 而在南下广州之前,宋子文仍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执着,他再次来到盛家,他想学着二姐夫孙文的办法,带走心上人。 爱颐,跟我走吧,你就像一块粘牙糖,我的腮帮子都要给你带走了,我想起来的时候,仍旧满是甜蜜。 宋子文深情地说道。可这一次,盛七小姐犹豫了。若是一般女子,大概会为爱而失去自我,选择一路同行,但盛爱颐毕竟是名媛,她虽然深爱宋子文,但却不能丢了尊严,甚至不能让盛家蒙羞。 对于盛爱颐的模糊态度,宋子文始终没有放弃。随着电报催促南下日期的临近,第二天,宋子文再次来到盛家,想做最后的努力。但他得知当时盛爱颐不在府上,而是去钱塘江观潮了。宋子文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宋子文当天坐上前往杭州的火车,前去找盛七小姐。来到波浪翻滚的钱塘江岸边,宋子文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盛七小姐: 你跟不跟我一起走? 面对汹涌澎湃的浪潮,面对宋子文对爱的执着,虽然盛爱颐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但唯独对母亲无法交代? 年少的爱情,在现实面前终究还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最后,盛爱颐狠心拒绝了宋子文的苦心追求,选择了留下来。临行前,盛爱颐将随身携带的几片金叶子送给宋子文。 盛家姐妹合影 在宋子文看来,或许这句话只是一句搪塞的话,可对于盛七小姐来说,这句话又是那么地意味深长……宋子文攥紧手里的金叶子,望着转身离开的盛爱颐,五味杂陈。那一天,钱塘江江面上泛起的浪花无情地打在宋子文的脸上,也拍醒了宋子文。 优雅中的苦涩:一生痴情,为爱买单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子文如约来到广州。在这片新天地中,宋子文的个人进步颇为传神,他的晋升之路堪称火箭一般,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宋子文先后担任两广盐务稽核所经理、中央银行行长、广东省政府商务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任广东省财政厅长。 在战乱年代,南方的经济大多处于崩塌状态。不过宋子文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愈挫愈勇,他没有把战乱看成是劣势,反而将当时的事态看成是绝佳的机遇。宋子文最终有了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当地经济形势得到明显改观,中央银行真正的高效运转起来。 1927年,宋子文仿佛是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因为他要重回上海滩。毕竟这块地方曾经留下过刻骨铭心的伤痛,如今卷土重来,看还有谁瞧不起自己? 宋子文 再说盛爱颐,在苦等宋子文的七年间,无论外界有多少名门才子前往求亲,她都一概拒绝,因为她坚信,宋子文一定会回来找她的。然而,她却不知道,曾经的那道默然离去的背影,早已在宋子文的心中刻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可能此时此刻,除了临别前赠送的金叶子需要归还之外,留给宋子文的只有记恨了。 1930年,宋子文的确是回来了,只不过他并不是回来找她的,他的身边已经有了新欢张乐怡。 宋子文、张乐怡 这个世界上,应该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情感的世界里选择安静的等待,大多人等到的仅有失望,大多数的人等到的唯有心酸。曾经深爱自己的宋子文,在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放手,只是他却不知道,盛爱颐却依然在苦苦守候着他! 于宋子文而言,没有誓言也没有责任;于盛七小姐而言,当初没有选择与心爱的人携手并肩,现在干吗又要道德绑架?宋子文和盛爱颐的擦肩而过,最终让盛七小姐的七年等待,犹如南柯一梦。 在多重压力下,盛爱颐大病一场,后来又为了争夺盛家的遗产,她被迫嫁给了表哥庄铸九,那时候的她已经32岁。 盛夫人去世后,留下了七百二十七万的"颐养费",如果大家按照之前分配好的方式去处理这笔遗产,就会相安无事,一家人依然会相亲相爱。可偏偏盛家花花公子盛恩颐动了歪心思,为了得到自己应得的遗产,盛爱颐一纸诉状把盛家五房全部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重新分割财产。 最后在宋庆龄、宋美龄的鼎力支持下,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件女权案,以盛爱颐的胜利而结案,法院判决她可以分得遗产50万银圆。若说盛爱颐拿着这些钱安享晚年的话也倒风轻云淡,但她却投资了上海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百乐门舞厅",由于一开始经营不善,最终倒闭转手,血本无归。 盛爱颐"女权案"登报 繁华之后,岁月静好。后来盛七小姐常常自己坐在椅子上,菜市场的看客们经常能够看到她嘴里抽着烟卷,若有所思地望着天空,眼里似乎还是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此时,她不再是上海滩的七小姐,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妇人,路过的人大概不会知道,这个叼着雪茄的老太太,是盛宣怀的女儿,是宋子文的初恋,是百乐门的创始人。 1983年,盛爱颐在孤苦伶仃中去世,享年83岁。 回望盛爱颐的一生,她有过喜悦和悲伤,也错过了人生最好的风景,但她从未被命运牵着走,她拿得起,放得下,终究铸就了她优雅且传奇的一生。回头想来,不论何时,我们都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做那个被动者,只有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才有赢的可能。 盛爱颐与女儿庄元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