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徐闻县为什么不能建跨海大桥过海南?
感谢邀请答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不是不能,也不是在徐闻或别的地方选址建跨海大桥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有没有必要建跨海大桥的问题。
1、建跨海大桥的决策背景和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决策时间大概在2010年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当年建桥的背景,就是纯粹考虑方便祖国大陆的物流客流方便过海,为海南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而从现在的情况看,海南的发展,其发展的方向和定位都发生了根本转变:海南的发展,不能简单靠吸引庞大的客流和人口增加来拉动,而是向高质量、高品位、更加生态的方向走,建桥并不能解决甚至会带来弊大于利的问题。
2、更加优质、高效的通行方式已经把建设跨海大桥的紧迫性必要性大大降低了。 目前,海南的国际航线已经拓展到57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337条、邮轮航线14条。国内航线更是便捷,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琼海博鳌机场,进出岛更为便利;秀英港、新海港、粤海铁路南北港等的轮渡班次几乎是全天候的;2017年底,还开通了海口到海安的水上飞机;高端客户还可以选择直升机飞过去湛江。如此等等,有没有跨海大桥,好像没有啥关系哦!
3、海南产业发展定位变化也对是否修建跨海大桥的依赖性大大降低。 就旅游业而言,海南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2017 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从3320.4万人次跃升到6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379.1亿元增长到81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5%和15.4%。海南旅游要在此基础上,需要吸引更高品质的旅游消费人群。而建跨海大桥,对改变这个情况并无太大帮助(本人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纯粹就是就事论事)。最近,海南省提出加强旅游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离岸金融服务业、海洋产业等十二个产业,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把海南建成 数据岛、数字岛、智慧岛、智能岛等,都将把实际的距离和空间差异极大地淡化。而"决不让海南变成房地产加工厂"的提出,海南与大陆的地理距离远一点,那又何妨(我这是典型的小岛岛民心态 )。
4、生态发展的需要已经大大超越经济发展的需要。 海南作为全国除台湾之外唯一一个具有优质生态环境的岛屿省份,现在越来越注重对海南原生态环境的珍惜和爱护。先后实行中部保育发展(永久停止中部几个市县的商业房地产开发),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特别是提出了研究确定海南岛人口承载能力和合理人口上限等,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跨海大桥,对海南的生态保护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无论如何,一个充满活力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海南岛,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那浅浅的琼州海峡,永远都不会成为隔阻祖国与海南的障碍!地理上的距离,反倒成就了海南之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补记 :本文最早发在自今年大年初三因大雾导致琼州海峡停航大量车辆严重滞留之前,而经历过这8天,对是否修建跨海大桥或隧道反倒有了更为清晰的感受,而非单纯建座桥、修条隧道的问题。特补记如下:
1、关于修建跨海隧道的问题。其实,修建隧道和跨海大桥,两者之间只是前者比后者的通行保障系数更好更高的差别,但仍属于技术问题,是就交通问题谈交通问题。而非就海南整体发展进行综合考量。
2、关于提升现有条件下轮渡通航服务保障水平的问题。首先,是大数据运用的工作。昨天,欣闻海口已经启用网上预约过海轮渡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和高效的开始。但不能只止步于此,不仅预约功能要在实际运用上不断完善,同时要扩大大数据使用管理的覆盖面,包括车流量管控、运力合理调配、停车场所,港区及周边市县旅游、购物、娱乐、住宿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享给待渡人员,有效化解滞留程度。其次,要有大交通应急路线优化方案。发生应急情况后,进港车辆和出岛车辆导流、周边居民出行导流、滞留车辆停车等,都应有预案安排。
3、南北协调机制的建立。这里的"南北协调",不仅是与广东省方面的协调(当然,这是最主要的),还要加强与省内各市县,尤其是三亚、琼海等旅游热点市县,向游客做好琼州海峡通航情况信息发布,错峰出行、减缓海口港口压力。
4、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努力改变海南旅游"南热北温"的不平衡局面。这次海口轮渡严重滞留,有人开玩笑说:三亚赚钱海口买单。尽管这有偏颇之处,但也说明琼北旅游产品开发要再加油,让更多的游客在琼北流连忘返。二是顺应旅游需求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就如海南的房地产,不能再走低端开发老路一样,海南旅游更要为全国乃至世界游客提供更有品质的旅游产品,真正把海南岛的优势体现出来。
你说湛江为什么要建跨海大桥。
经过几十年的技术论证,已经放弃建设跨海大桥的方案,变成在论证海底隧道的方案,从技术上、经济上可能更具可能性。
在经济发展上,建这个通道对海南省利益更大,海南人民积极呼吁建设,但是建设预算是海南省承担不起的,海南省2017全年GDP不过才4464亿,据说建这个跨海大桥的预算为1000亿元,还有考虑超预算的实际情况,所以,对海南省的财政压力非常大,有破产的可能。
同样,对湛江的压力也是不能承受的,动力全无,咋建?
很远的好不好,我们坐船过去都要半小时,还翻来覆去的,许多人都要吐了,具体有多远我不知道,但绝对不是一眼能望得到对岸的那种,如果谁想要建座大桥过去,那肯定要破纪录,成为世界之最的!这恐怕要等你成为了世界一流的桥梁建筑师才能实现了。
徐闻县为什么不能建跨海大桥过海南?这个问题今年终有有答案了! 投入与产出,政府财政是否承担得起?
随着海南封岛越来越近,海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0关税自贸省,地位举足轻重。国家未来的资源和预算将砸到海南省。
而限制海南经济发展是海南与大陆横跨一个琼州海峡,进出海南只能靠航空和渡轮。无论是个人自驾游还是坐高铁,都需要在码头停车,然后用巨型渡轮一节一节送到对岸码头。这样,时间成本是相当巨大的。
另外,琼州海峡天气相当不稳,一场大雾往往能将几十万人困在海港码头。
国家一直想解决这样的困境,奈何国家经济实力不允许啊,更别谈湛江和海南两地政府财政GDP更不允许。
当时国家正在兴建港珠澳大桥,港珠澳的政治考量和经济战略地位比湛江海南更重要,于是,国家便将湛江与海南的跨海大桥押后了。跨海大桥海底沉管技术问题 ,世纪级难题
琼州海峡每天经过的商船,巨轮和飞机相当多,第二是海峡一年365天天气复杂,故此无法建海上跨桥,只能建海底隧道。
说到海底隧道,不得不提港珠澳跨海大桥了。当时,隧道沉管技术被国外封锁,只能靠自己去学习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现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隧道沉管已不是什么技术难题,甚至国外工程师还跑来中国学习。当技术不成问题后,剩下的只有时间和资金了。
随着海南省成为国家战略级0关税自贸省,国家开始砸钱兴建这座跨海大桥了,相信在10年后,我们去海南旅游会更方便。
如果确实要建徐闻到海口的大桥,唯一的动力就是把徐闻县、雷州市、遂溪县、廉江市,划归海南省管理才有可能!这是大后方物流交通的保障!因为按海南省修大桥的发展规划,海南根本不可能把重心往广东方向,而且通过徐闻、遂溪、廉江作为后方交通物流保障,打通海南 湛江 广西沿海的环海北部湾经济带,才是大发展、大规划的动力!
我就是土长的徐闻人,跨海大桥说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我们也盼望了许多年,也失望了这么多年。都说是广东有钱但是不舍得花钱,海南想建但是又没钱!我想还真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这条桥还没有达到国家的某种战略意义。港珠澳大桥花那么多钱还不是国家下定决心把它建起来了。所以我们也希盼着快点建起来!
你出钱吗?古有纸上谈兵,现有嘴上建桥,跨海大桥可不是动动嘴皮子说建就能建的,不仅要考虑施工可行度,而且也要考虑投资与回报之类的收益问题,总不能赔本赚吆喝。
如果有人曾从广东湛江坐火车去海南,肯定经历过著名的"火车轮渡",也就是从湛江这边的港口把火车开船上,然后渡过琼州海峡上岸,再进入铁轨。
不仅火车,像是汽车之类要从广东去海南,也主要是靠轮渡。
琼州海峡看着不是很宽,很早就有人提出建设一座跨海大桥或者海底隧道连接两岸,这么一来就方便多了,可是这样的计划直到今天仍旧停留在想象中,并没有真正规划实施。
过去的海南归属于广东管辖,直到后来海南经济特区划定,将其从广东单独划出,而海南作为一座孤岛,与大陆之间的往来还是相当不便的。
以前的海南被称作"天涯海角",那真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从汉朝开始,海南就是作为流放地而存在的,直到宋朝,大诗人苏轼也曾被流放海南。
不仅仅是因为海南荒僻,而且也因为实在太远,并且交通不方便。
琼州海峡的确不是很宽,但是海峡的水流涌动非常吓人,在古时候要坐船渡过琼州海峡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今倒是不危险了,可要想在琼州海峡建桥也没那么容易。
清朝的时候,洋务名臣张之洞就曾提出建设铁路一直延伸到海南岛腹地的想法,当年建国之后像是建设跨黄河大桥、跨长江大桥与跨海峡大桥都非常著名。
广东曾为了开发粤西地区,研讨过建设跨海大桥或者隧道的问题,然而反复研究之后,人们觉得想要建设琼州跨海大桥,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不划算。
琼州海峡最宽也不过39.5公里,最窄不到20公里,最深才120米,平均深度44米。
但是琼州海峡地处东南沿海的地震断裂带之上,地质活动频繁,琼州海峡同时跨了三个断裂带风险惊人,而且这里年年都有海上风暴光顾,平均每年发生5次急性龙卷风,太危险。
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使得琼州跨海工程注定危险,而且哪怕是真建设成功,真正能够使用的天数也并没有那么多,隧道也不行,因为小小的琼州海峡海流涌动速度却很惊人。
要知道,港珠澳大桥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其平均水深才37米,而且地质条件更好。
此外杭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等等,都是经过反复研讨之后,觉得能够施工,保证安全与使用效率才进行建设, 琼州海峡看着不大,但却无能为力。
不要感觉这些年咱们国家完成的超级工程非常多,就觉得没什么是做不成的,琼州海峡大桥即便是建成了,可也经不住地震之类,无论建设还是使用中,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不仅是技术方面,建设跨海大桥也要考虑经济成本的问题,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一笔惊人的费用,而这笔钱海南肯定是掏不出来,广东也不愿意。
广东的经济重心八成都集中在珠三角,粤西是出了名的落后穷困,以前海南与广东是一家子的时候还好说,现在分家了,对于建设跨海大桥,广东也没啥兴趣了。
花大钱建一座桥,结果无法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实在不值当。
海南的经济规模太小,与广东之间的经济互动人员往来密集程度,还不足以冒险去建设一座跨海工程连接两地,除非将来技术与经济发展都达到一定程度,琼州海峡或许能出现跨海大桥。
早晚要修的
海南琼州海峡建跨海大桥从技术上来讲有很大的挑战性,比港珠澳大桥还要难。"最大的难度之一是中间有海沟、海水更深,第二是地质覆盖层更深,第三是自然环境更恶劣,包括风的因素。
感谢邀请!
真的是不能吗?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纬度去讨论。一、资金:谁出?广东还是海南,还是中央?还是AA制!二、技术:琼州海峡的海况和海床远没有港珠澳区域复杂和难度高!三、收益分配:谁出钱谁收益?还是地方和中央合理分配!?所以,顶设问题解决了,建与不建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