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将心明比喻为明镜,以镜照物,事理就没有不能明了的。世事变化多端,个人如果能够心明如镜,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成功对他来说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对于我们来说,最缺少的其实就是"明的功夫"。 圣人之所以能有效应对任何事情,并非对需要应对的事情都事先学习过研究过,心如明镜是他们能应对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样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有很多都是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经验和先例可以遵循。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心如明镜。那么心如明镜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呢? 心如明镜其实就是指每个人都应给自己找到一个为人处事的准则,以这条准则为镜,作为自己的人生标准去应对世事。世间之事皆有自己的所特有的规律和准则,而世界的纷繁复杂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的本性,因此我们必须有一条自己的准则, 并且心中要时时明了。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心都不明,做事没有自己的准则,那么他一片漆黑的心里, 就会浑浑噩噩,无法做好任何事情。 对人生和生命的领悟源于一个 人的灵性,而个人灵性的关键就在于他的心灵。因此,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 上,必须懂得时时修炼自己的心灵,磨炼一颗明镜般的心。 只有内心归于明净,才能在繁华世俗的背后,看见鲜花遮掩的皎洁月亮。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小和尚日复一日的诵经苦读让自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来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羽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啄破蛋壳,让我早日破壳而出。" 师傅笑着说:"被别人剥开蛋壳而出的小鸡,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母鸡的羽翼只能提供让小鸡成熟和有破壳力的环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后只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师父能给你什么帮助。" 徒弟听后,满脸迷惑,还想开口说些什么,师傅说:"天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休息了。"徒弟撩开门帘走出去时,看到外面漆黑一片,就说:"师父,天太黑了。"师傅便给了他一支点燃的蜡烛,他刚接过来,师傅就把蜡烛熄灭,并对徒弟说:"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 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即使我不把蜡烛吹灭,风也要将其吹灭!只有点亮心灯,天地自然就成一片光明。" 徒弟听后,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对于每个人而言,从一开始即能审视自心,磨炼自己的明镜之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磨亮自己的心镜,发现真正的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一个明智的人,应该把自己的心当作观照自身的镜子,衣冠不整时要在镜子前整理仪容,愁眉紧锁时要在镜前调整心情。接受别人的指正,改正自己的过失,便能如无瑕的白璧一般,获得高洁的人格。让生命重放异彩、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