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了"不对"一票,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想起了小宋老师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件事,当时二年级老师请假,小宋临时担任二年级数学老师。他班有个孩子就是这种情况,做题动作慢,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老师提醒过孩子注意,也点名批评过那孩子。在一次练习课上,宋老师忍无可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作业本撕了,并扔到垃圾桶里。这下闯祸了,孩子爷爷奶奶等家人,跑到学校指责小宋老师,并找校长闹事。 小宋老师觉得很委屈,找他师傅诉说,师傅对他说了三点 (1)教师的职业决定的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撕作业这种行为,别人可以干,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受过专业教育的老师。你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专业素养 即使有委屈也要忍着。 (2)学生的特性决定的 小学生年龄尚小,处在"看样学"的模仿阶段。我在学校待的时间长了,往往不用问,就能判断出是哪班的学生。老师的行为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为人师者责任重大啊! (3)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古人云:亲其身信其道。你这样做,学生会与你渐行渐远,你怎么去教育他。建议你学学呼秀珍老师的先进事迹(呼老师是我省教育界的楷模)。 听了师傅的话,小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但我还想对家长说,家长也要设身处地的为老师想想,一个老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学生,难免有做错的时候。看看网上许多陪读孩子的老母亲,有的被气得装了三个支架,有的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可见老师也不容易,希望家长体谅一下。 孩子也确实有不对之处。动作慢,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好,怎么会学好?建议家长也找找原因,毕竟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很重要。结束语 我不赞同老师撕孩子作业的这种做法。作为老师,要时时用《教师法》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不认可家长去学校闹事的为。作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 我的同事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有时学生表现特别差,她直接撕掉学生的作业。学生都很敬畏她,她带的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 其实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学生,对学生还是有很强的威慑作用的。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我支持老师偶尔采取这样的方法,不支持老师经常用这样的方式。 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适当给一点警告和挫折,要比反复的说教效果好。跟一本作业本相比,孩子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题主也交代了老师撕作业本的原因:因为孩子做题动作慢,开小差。做题动作慢,可能是孩子本身反应慢,还可能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干什么都磨磨蹭蹭。开小差,说明上课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很多人说老师就应该耐下性子来好好教育。但现实生活说最没有用的就是说教,有时说多了孩子还烦。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定的惩戒要比絮絮叨叨的说教说教效果更好,几乎立竿见影。 记得班里有一个孩子的书写特别差,反复提醒过他很多次,但是一点儿效果也没有。以至于到最后作文书写就像鬼画符一样,让人不忍直视。于是我一怒之下就把他的作文给撕了,并告诉他明天上课前一定要交一份能看清楚的作文,不然明天继续撕。第二天孩子交上的作文明显写的很用心,虽然字迹还不是很漂亮,但是能做到清楚工整,和以前的书写截然不同。 老师撕一本作业本,如果能够换来孩子的敬畏和悔改,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我们的孩子连这么一点挫折都接受不了,那真的没法更好地教育了。 这样的方法只能偶尔为之,如果每次都如此,慢慢也就失去效果了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包治一切问题的良药,经常是各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效果才理想。指望着靠撕孩子的作业本来彻底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那是不现实的。偶尔为之,学生心存敬畏,如果每天都这样,每次都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也就失去了警戒的作用。 所以不能经常用。 1、撕完作业本之后,看看孩子有没有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孩子确实有所改正,一定要及时的予以表扬。 惩戒加鼓励,才可以比较持久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撕完作业本之后,也要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 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撕了ta的作业本。孩子了解撕作业本的具体原因之后,才会有针对性地改正。否则这种撕作业本的行为,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只老师发泄情绪的行为罢了。 3、老师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撕作业本一般都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但不能有其它过激的行为。 例如在撕作业本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口头的贬损,对孩子人格的侮辱,甚至其它体罚行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里面不能掺杂更多的主观情绪。为了孩子好也一样,不能做伤害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极端事情。 总结:撕学生的一个作业本,给学生一定的惩戒和警告,可能会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我们的孩子还不至于脆弱到因为这么一点挫折都承受不住。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给老师更多的理解。当然惩戒也要适度,不能经常的用这样的方法来管教学生,一定要适可而止! 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对还是不对就能说明白的。 作为同行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课堂上,老师布置了课堂任务,同学们都赶紧翻开本子,拿出笔,写作业了。只有你家这个活宝,老师不断提醒,还在东张西望,别的同学两道题都写完了,这个学生的作业本刚从书包拿出来,老师能不生气吗?于是呢老师把自己的愤怒都发泄到了一个作业本上 ,撕坏了!全班同学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愤怒,鸦雀无声。剩下的半节课,班里安静的只听到学生们沙沙地写作业的声音。很有可能接下来一个星期,甚至剩下的半个学期,孩子们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都是规规矩矩的。这个作业本,撕的值!要是每个老师都能这么来一下子,该有多好!这样,孩子们多作业也就不像现在这样,胡乱应付一下了! 这件事情多发生在小学生身上。小学生正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期,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本身要重要的多。 课堂上开小差,是不遵守课堂的表现,是坚决不容许的。老师多他进行教育,是正确的,难道你的孩子上课随意说话,小动作不断,老师不问不问,甚至还要老师表扬吗?简直是笑话。错了就是错了。大多数同学都能遵守课堂纪律,你这个孩子做不好,说明你自身还有缺陷,就要改正。 作为家长,出了这样的事情,首先要考虑自己孩子有哪些错误,为什么老师不去撕别人的作业本? 站在老师的角度, 换位思考一下。就比如,你是单位一把手,你给员工安排了工作,大家去赶紧干活了,只有一位员工坐在原地,不停抱怨,讲条件,你高兴吗?你心里舒服吗?或者单位开会,会议进行一半了,一位员工才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问其原因,员工说记错了会议时间,参加会议的这么多员工都没有忘记,为什么你记错了?电梯里,墙壁上贴的都是啥? 作为一把手,你是什么感受?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平时孩子写作业什么表现你是最清楚的 。做题慢说明孩子知识学的不透,还不熟练,家长有没有做些工作呢?对不熟练的知识在学习了吗?开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家长在家里没有发现过这个问题吗?平时写作业,边吃东西边写,有没有呢?如果有你是睁一只眼,过去了呢?还是严厉制止了呢?很显然,你纵容了孩子。 通过这次教训,让家长和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改掉这些坏习惯,坏事变好事 你还要感谢这位老师呢! 肖老师英语课堂欢迎您的阅读! 不对。检查原因,教育为主,才得人心。 不能只听孩子一面之词,可能是老师反复提醒没效果,一气之下给他个教训,你就庆幸吧!老师对你孩子还报希望,反之不管不问,任由错误发展,有你后悔的。我不是老师,只是一个希望老师对自已孩子严格要求的普通家长。 这位老师的性格品德有问题,这种做法根本不是教育学生而是伤害学生和学生打架,孩子要恨他一辈子的,这类教师性格品德不适合做教育,类似家庭妇女,这种性格品德的人领导应当对其教育,不然以后会出大问题,见议教育领导应对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关,经常教育整顿队伍建设才能不悟子弟,给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因为孩子做题慢,开小差,老师一气之下把学生的作业本撕烂扔进垃圾桶了,这种做法对吗? 第一,老师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 当老师,为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接受我们灌输给他的东西。 在朝夕相处之下,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东西,还是老师的为人处事。 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如果老师给学生做了一个坏榜样,那么学生可能以后也会有相应的模仿行为。 当老师需要有充足的耐心给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做作业慢,或者开小差专注力不够,老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发脾气。 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让学生觉得惧怕,虽然在短时间之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时间一长了成效微乎其微。 第二,这是一种变相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老师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已经生气了,并且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但是忽然之间变得暴躁,并且撕毁学生的个人财物,把他们用心做的功课销毁,这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学生产生一种畏惧的情绪,久而久之可能会变得怯懦,某些比较叛逆的学生则会变得更加叛逆,变本加厉。 在学校尚且难以管理,回到家之后同样也难以管教。 老师应该给多点耐心,给多点爱心,包容小孩子犯的错误,慢慢的引导过来。 现在老师快成了童养媳,对待学生的得有隔辈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得有万教不疲的责任,即不敢批评又不能呵斥,否则既招来愤怒的声讨,试想全社会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真不敢想象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多么希望喷子们对人民教师嘴下留情! 这种老师数好老师了, 七十年代,我读三年级, 老师在教书,我在画图不专心 听课,被周老师发现。 老师不开声,一巴掌把我打翻在地上, 二个小时都不知人事,全班同学都知 道此事。 老师是大人,我是小孩,一巴掌的力 气有多大? 若是换在今天,周老师的骨都扁,不 是开玩笑的。 前几年,周老师病,我送几次钱给 他医病,我没有记仇。 必竞一天为师一世恩, 知恩图报乃人间正道。 我也是三年级孩子家长。我每天都因为孩子做作业拖拉毛糙气得想把孩子撕了扔垃圾桐里。我想说的是,我只是管一个孩子,老师管一个班。再说老师如果不管你的孩子,恐怕你会更有意见!老师撕作业本是有点粗暴,但这应该看作是对你孩子的一份责任心,多些理解,换位思考,你会感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