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教师家庭出身的孩子毕业后不想当(考)教师,为什么?
感谢题主邀请!现在很多教师家庭出身的孩子毕业后不想当教师。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教师辛苦,起早贪黑,夜晚还要加班加点,虽然有寒暑假,可是外界的朋友们怎么知道,现在的寒暑假几乎没有,完全被值班,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学习等等所占有了。
当教师晋升空间小,几乎没有,永远是站在三尺讲台,永远是不变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几乎没有社交圈子,孩子王、臭老师、书呆子、替代了教师的称乎。
所有很多原因形成了年轻一代不愿意当老师,特别是教师的子女她们从小到大亲眼目睹了父母亲当老师的苦衷,也有可能为自己的父母当一辈子老师深深的无奈。所以她们长大后,尽可能不再做老师了。
我是老师,但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当老师。
自己当年入行做老师就两个原因,一个是每年都有两个带薪的长假,这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对于我这种喜爱出去瞎逛的人来说,最好不过。一个是喜欢做老师,希望改变别人的灵魂是我选择三尺讲台的深层原因。
入行这么多年,工资待遇就不说了,"臭老九"是发不了财的,想发财就别来做老师。但是再穷,老师仍然是被尊敬的,可是现在,变了。明明学生违纪了,你还不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他报复;明明孩子做错了事情,你还不能惩戒,动不动就被家长告到教育局。
体会的太多,会发现,教师工资不高,但伤脑筋的太多,面临的风险很多,与其劳心劳力,不如去了去了。
一,被人瞧不起,没有成就感。二,工作琐碎,繁杂,日复一日。三,工作时间过长,没有界限,整天神经兮兮。四,生活圈子小,交往能力差。五,挣钱少,"空调"多,没有优越感。
我也是一位教师,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毕业后当教师。其理由有三。
一、教师工作太辛苦。我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亲身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每天,去得最早的是教师,来得最晚的是教师,教师起早摸黑不说,还要菅学生的吃喝拉撒睡。上级催着要质量,但又不能管,你只要不小心,就要被家长告,还有可能受处分。所以当老师太辛苦了。
二、教师社会地位低。在当今社会,教师不受人尊重,虽然国家号召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但实际上,老师无钱又无权,很多人看不起教师行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拿教师来说事,轻则说教师体罚学生,重则说教师师德败坏!但是其他行业呢?同样存在职业道德问题,为什么他们贪污了、腐败了怎么不大势宣扬呢?
三、教师待遇低。大家都知道,教师工资待遇低,在各种媒体上喊了很多年的"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实际上,实现了吗?
总之,干的是比牛还重还累的活,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却比其他行业低,所以,作为当教师的父母是不会同意自己的子女再重蹈覆辙的。
金黔游侠为你解答,希望能帮到你。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感谢邀请!
很多教师家庭的孩子毕业后不愿当(考)教师,折射出的是教师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待遇低,生活质量受到制约。教师的工资虽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依旧显得捉襟见肘。比如2003年我参加工作时,月工资1006元,中等质量的大米1.5元/斤,牛肉18元一斤,当地房价1200元/ 。到2014年月工资涨到1600元,而当时在工厂流水线当工人的农民工可以领到3500元左右,所以别人问待遇,根本不好意思回答。现在,月工资提高到5000左右,一看好像还不错,但是同样的大米已是3元/斤,牛肉40元/斤,随便买件勉强的衣服就是500元起点,房价更是涨到近7000元/ 。可见,日常生活还是勉强能支撑的,倘若要存钱,就有点难了,所以买菜时讨价还价,表现得抠门就见怪不怪。
二是工作任务琐碎,繁重伤身。很多人总在抱怨老师上课不讲,辅导班上讲重点,就一棍子打死,认为所有老师都如此。不排除有的老师脑子的确很灵,办辅导班,收补课费,但与我工作在一起的乡村教师,根本就没有这种现象。其实,绝大多数一线老师都是起早贪黑,丢下自己的孩子,一心想着自己的学生,像打着吊瓶上课、地铁里改作业、病床上批试卷的老师是不足为怪的。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完成各种各样进校园的任务,参与扶贫,填写各种表册等,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完成。就连别人羡慕的寒暑假,也要完成形形色色的培训,写着各种心得笔记,参与值班。长期繁重的工作,使得老师面容都比较憔悴,一看就知是不是一线教师。
三是虽然号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社会地位确实不高。待遇低,工作重,社交圈子狭窄,出去办点事很困难,孩子想去城里上学别做梦。好不容易有个"教师节",还往往过成"挨骂节",区长骂老师不知足,乡长骂老师不努力,学生家长骂老师收礼物,可我工作17年,还不知道礼物长啥样。
以上这些,真实地摆在孩子面前,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步父辈的后尘吗?所以,有这种现象也就很正常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自己从事了什么职业后,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倦怠期,教师也是如此,可能对孩子的引导就排除了这个职业,做为教师家庭出身的孩子耳濡目染,看到了当教师的难处和苦处,当然毕业后也不想考老师,如果孩子有当教师的爱好就另当别论了,总之孩子选择职业还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上策。
是的,很多教师的子女不愿意像他们父母一样,辛辛苦苦当教师。
他们一是想去搬砖,搬一天砖可以挣2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那是体力活,全身运动,将身体锻练得壮壮实实,比做健美操效果还好,这是他们非常羡慕的一项工作;
二是想到农村去种地,那里山青水秀空气好,城里花钵栽花养不活,农村田野鲜花滿山坡,心情特别舒适。特别是干农活,有的像玩一样,比如犂田,牛在先来人在后,特别好玩。
另外,有人统计了,教师的平均寿命只有59岁,他们害怕短寿,不愿当教师……
悲哀!当教师的,不是爱岗敬业,而是自己唱衰教师,这个社会怎么了???
这个问题很有趣,让人容易产生教师的孩子不愿当老师的错觉,而我身边的例子正与此问题相反,很多同行的孩子正当着老师或正在师范大学就读。毕竟教师的地位在日益提高,各大媒体起码是这样宣传的,这也说明要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大方向。
另外在编的老师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也会逐步提高,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少了些不必要的勾心斗角,自己的心智也好像变得年轻了许多。
教师的职业确实很辛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都不能少,隔行如隔山,其付出的心血或许是其他行业领域的人难以理解和体会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的孩子不想当老师的理由,因为哪一个行业不辛苦?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哪个不是为生存全力以赴奔波和工作呢?否则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有人说学习不好的孩子才考师范才当老师,对于这种无稽之谈我真是哑然失笑,我同事的孩子大多数都是重点高中班里的尖子生,他们大学选择了北师大,虽然有的还能上更好的院校。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师范类院校很容易考,就像考个教师资格证一样很容易拿下,但要想考个编制成为在编的正式老师那可是另外一回事喽,除非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急需老师。
当然也会有老师的孩子不想当老师的,这些老师或许没有从教师职业的生涯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例如一些地区工作环境恶劣、工资收入和工作量不匹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遭遇不公等等,这自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这种情绪也许感染和影响了他们的孩子。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教师的孩子有更高的职业愿景和更远大的理想抱负,同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压根就没有当老师的兴趣或者根本就不是当老师的料。
子承父业,自古以来一直是被中国人所尊崇的传统。如今很多教师的孩子打破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自由择业,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呢?01
在古代封闭的世俗社会里,人们在狭小的圈子之中生活,谋生的手段没有什么多余的选择,难得拜师学艺,只能一辈子在简单粗糙的农业生产里打转转,种好自家一门三分地。
即便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为了保住饭碗,技艺也不对外传承,甚至家族里也是传男不传女。
子承父业的好处多多。在长辈教子孙后代技艺时候,没有半点保守秘密的思想,倾其毕生心血结晶,望子成龙心切。利用长辈的经验和人脉资源,减少在社会关系里的磕磕碰碰和摸爬滚打,驾轻就熟地很快入行,走上事业发展平台。
02
现代社会是日益工业化的时代,行业分工协作,人们的择业观念日趋多元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家族传承,因为它落伍了。
特别是科技的日新月异,对行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严格,更新换代速度快,像过去一个人一辈子干一个行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过去知识是待价而沽的时代,如今是知识变现的时代。青年人抛却一切羁绊,走在知识经济的道路上,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一个人能够在很多行业里胜任工作,不再是不务正业的花心萝卜,而是有能力改变命运的标志,受人尊重,被人推崇。
03
新中国成立的头几十年,旧的社会阶层被摧枯拉朽地打破,新的阶层在逐步形成;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后,中国社会承平已久,各个阶层大致固化了。
国家的改革开放,铁饭碗被打破,国有企业和国有机构的红利受到巨大的冲击,它们不再是特权阶层的专利。
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行业,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经济效益红红火火。企业或部门,虽然改制了,走向了市场化,可是人们仍然抱残守缺,直接或变相地安排子女就业,享受父辈的荣光。
现在,热衷于子承父业的现象存在于哪些领域呢?石油、电力、邮电、银行、演艺等行业,子承父业的人气指数较高。
04
教师这个职业,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业,是万业之母,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过去,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印象中总是认为老师是很穷的职业。因为古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多是考不上功名的秀才,设馆授徒,郎不郎秀不秀,清贫落魄一生,不受人待见。
如今人民教师的地位,跟历史上的任何时候相比,要高出很多。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热衷于教育事业,除了以上这些原因外,我想还有几点原因值得关注。
第一,社会对教育的负面宣传影响太大,导致教师形象受损。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良心,但是教育的很多琐碎被媒体曝光后,遭到大声吆喝,不管怎样,就是学校不对,就是教师不对,搞得学校有些工作无所适从。
社会关注教育,要依法依规,讲究公平正义。过左的言论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第二,有些家长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行为。
师道尊严,尊师重教,曾经是天经地义的事。如今这些优良的传统被市场经济荡涤着变了样,少数老师对金钱的追求超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败坏了风气,到头来引起社会家长的不满,损害了教师形象,得不偿失。
一个行业失信于民,倒霉的不是哪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但愿教师们自尊自爱,重塑爱岗敬业的精神面貌,重拾家长信任。
第三,社会的教育就业环境对青年人缺乏吸引力。
2020年,媒体发布的十大缺岗行业,教育赫然在目。人们不禁感慨,教师职业不吃香了!
地市州招聘的教师,按照合同规定必须去农村或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干五年,然后才可以调到工作。
实践的结果是:三年不到,新招聘教师辞职了一半。原因是条件差,待遇不高,没有温暖,放学放假后独守空校,理想与现实差距大,看不到未来。
我们地区2020年招聘教师,报名很不理想。主要是以前辞职的年轻教师负面影响大,人们对教育的好感降低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责任,国家是该下决心采取重大行动的时候了。
(图片来源网络)
我是@铜豌豆粉:从事基础教育几十年,愿与朋友们分享教育的点点滴滴。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想当教师应该是父辈的责任。如果能够达到韩愈所说的老师标准,当教师就一定有成就感。好的老师,桃李满天下,终身荣耀。究其原因,一是害怕误人子弟。自己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 。其二,古人云:其志一也。没有专心致志当教师的准备,应该就教不好学生。其三,受外界的蛊惑乱了心智。有很多当教师多年的人,要么跳槽,要么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