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三娃
随着"砰"的一声关门声,7:15,孩子出门了。夫人一个人坐在房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桌上,留下一碗夫人早已做好并用冷水冰过的馄饨(因为怕孩子嫌烫);一碟刚切好的猕猴桃,还有一瓶早上刚送的鲜牛奶。
多少的早上,都是这样的场景,为了让孩子能够多睡一会,我们一般都是掐着点叫他,但往往换来的是一通脾气,还有来不及吃早饭。夫人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不能打,不能骂,做父母的还得很卑微地伺候着……
回想小学的总总,自从进了初中,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来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即使是白天,也要关着窗,拉着窗帘;整天不洗脸,哪怕是满脸的疙瘩也满不在乎,回曰:我自己又看不到!不能夸别的同学好,因为跟他无关;不给你待在房间,不愿意听你唠叨,甚至不愿跟你多说一句话;即便讲两句,也是冲冲的……
眼看着进入初三,孩子的成绩很是不稳,一直在A档末B档头徘徊。夫人很是焦虑,担心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而无论你跟他说些什么,都是没有改观:不愿意朗读,于是背书总要花很长时间,每天的背诵作业,总像在吵架;字总是那么潦草,有时连他自己都不认识;同一个错误反复犯,从来不整理错题;怕刷题,每次总是蜻蜓点水,找点容易题型敷衍;……
终于,期中模拟测验结果出来了,C档!跟班级最好的同学相比,整整差了一百分,要知道,模拟测验的卷子就是上一年度的期中试题。班级同档的学习群里再也没有了他的名字,可以想象夫人崩溃的心情!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路要走,做父母的如同牵着蜗牛在散步。道理大家都懂,但到自己身上还是放不下。然而无数次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现实:与青春期的孩子抬杠,结果只有一个——浪费时间!每天晚上陪着郁闷中的夫人散步,也强迫自己梳理下孩子的变化,接受孩子的平凡,找点平静的理由:没有养成乱花钱和讲究吃穿的习惯;孩子小时候就说话迟,走路迟,总是慢别人一拍,大约接受能力也慢些,但一直也不会放弃,最终都能赶上来。虽然效率不高,但每天还是能主动看书刷题;每天还坚持运动;说实话,每天的睡眠都不足七小时;
静下心来分析孩子试卷,最差的是语文,一百分的卷子,除了作文,竟然被扣了30分,绝对是态度有问题:基础被扣分外,阅读三分的空格,只写了一行;更关键的是书面书写几乎看不清楚,明显糊差事。大约是平时一直语文不太好,而这学期老师加强了课内基础的检查,天天都有默写互查,导致孩子有浓浓的抵触情绪。
我们是不能不停叨叨的,于是约了孩子公公婆婆一起吃饭,顺便给他提醒;一直以来,老人的话孩子还是能够听一些的;班主任自然也会主动提醒孩子找自己的根源;曾经的语文老师,也给他电话,告诉他无论对谁有意见都不能对考试有意见,不然是对不起自己!
又过了一周,终于迎来了期中区统考,考完后的孩子觉得理科很简单,开卷的史政反而有点难。但夫人还是惴惴不安,总觉得孩子会犯糊涂。
周一放学,孩子回来很兴奋,成绩出来了,总分比上次模考提高了近100分!预计在A末B头,比班级第一差30多分。班级学霸只有两门不是班级第一,除了语文以外的其他五门课,总共只扣了三分!理科果然比较简单,数学物理满分一大堆。
分析试卷,孩子差距主要在语文、英语和化学上,其他几门都只差一两分,正常。统考有可比性,史政虽是开卷考,但学校明确要求必须背,明显的平均成绩比NW高上一大截。我们也借机告诉孩子,这就是学校的有效经验,要跟上节奏,千万不要抵触。
孩子自己也总结了一下:这次数学简单,有些难题手速不够快,语文阅读还要加强!接下来的几天,终于看到孩子能主动刷数学和做语文阅读了。
看在眼里,夫人自然开心,一扫焦虑的心情。但孩子的自觉状态究竟能维系多久?中考还有半年时间,孩子究竟会怎样?关键还是在孩子自己,不是父母能够控制的,我们只能搞好后勤,默默相伴,平静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