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之前在第(55)那篇里所描述的那样,2013年的时候,原65集团军的193师被一拆为二,以579团和装甲团为基础改编为194机步旅,这个我们之前介绍过;而以577团和炮兵团为基础改编为193轻型机步旅。2017年新军改后,193轻型机步旅就改编为某合成旅,并转隶83集团军,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部队。 193师也是我军"著名"的红军师,其前身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即根正苗红的"红一师"。在红军时期,红一师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突破四道封锁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等著名战役战斗中,凭借其昂扬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技巧,都圆满完成任务,打出了威名。 1937年红一师师团干部在陕甘宁边区合影 抗战开始后,红一师在1937年8月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10月扩编为八路军独立1师,11月兼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到了1938年4月,为了抗日作战的需要,独立1师一分为二开始发展,一个从一分区分离出来,之后慢慢发展为67军的199师;而另一个仍是晋察冀军区一军分区。值得一提的是,抗战中一分区最初的3个含有红军血脉的营先后调出,最终造成了193师为红军师,但其麾下却没有一个红军团,这是我军序列中保留至今的几个"红军师"中的特例。其具体调出情况如下,供大家参考。 团部:65军193师(红1师)。 1营(原红1团):42军163师487团。 2营(原红13团):64军191师572团。 3营(原陕北红3团)一部:63军189师566团。 3营之另一部:67军199师595团。 抗战期间,一分区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举世震惊。百团大战中,在与日寇竟日血战的背景下,还能救助日本孤儿,展现了一支威武之师的仁义本质。反"扫荡"中血战狼牙山,五壮士光耀千秋。在极端困苦恶劣的条件下,一分区始终坚持晋察冀地区的抗战活动,红旗不倒,与侵略者死磕到底。 黄土岭战斗介绍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分区改编为晋察冀军区冀察(郭天民)纵队6旅。1946年3月,6旅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二纵4旅,下辖10团(新3团,后来称16团)、11团(25团,后来称17团)和12团(平北40团,后来称12团)。1948年11月,4旅调入新成立的华北军区2兵团八纵,改番号为22旅。1949年1月,22旅正式授予番号为解放军65军193师,上述三个团依次改称为577、578和579团。解放战争中,193师(4旅/22旅)历经绥远、正太、保北、青沧、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丰润、平津、太原、兰州等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歼敌38990人,华北人民赠予"威震华北"大旗为其鼓壮气势。 照片有些年头了,不过上面"勇敢坚决"四个字依稀可辨 1951年2月,193师随65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涟川阻击战、开城保卫战等战役战斗,共计毙伤俘敌8960人(其中俘虏86人)。1953年10月,193师随65军回国,先后完成了战备训练、教育学习、国防施工、营建生产、天津抗洪等重大任务。1981年参加北京军区在张家口地区组织实施的震惊中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代号为 "八0二"大演习(华北大演习)。 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193师得以保留并改番号为65集团军19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577、578、579团、炮兵团、坦克团(以坦克第6师22团团部及1营、守备第1、第4师坦克营组建)和高炮团。1998年8月,新一轮体制编制调整中,578团撤销,坦克团改称装甲团。 华北大演习 现在193旅的主体为原577团,也是我军一支劲旅,是193师乃至65军的第一主力团。其前身是1938年3月以上寨、灵丘、涞源游击支队为基础,并抽调1分区机关和1、2团的部分红军干部、骨干组建的新3团(老3团被邓华带走)。该团是北岳区6大主力团之一,攻守兼备、战功卓著,曾参加过黄土岭、大龙华、东团堡等主要战役战斗,表现非常英勇。 解放战争中,3团改称为二纵4旅10团,在清风店战役中表现突出,荣记集体大功,颁发"勇敢坚决"奖旗,成为我军战史上著名的大功团。在之后的解放兰州战役期间,577团参加总攻, 向古城岭守敌发起攻击,与防守在此的"马家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敌冲下来,我打上去,5小时内往返拉锯20余次,577团最终坚持到了胜利。延续着往日的辉煌,今天以577团发展而来的合成旅,已经成为我军一支锐不可当的利剑。 大八轮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