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结束后,台下还站着一将军,总理问缘故还没有念到我的名字
文|夜谈
编辑|王图往迹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当中将授衔结束后,台下依然站着一位将军不肯离开。负责给他们授衔的总理问:"你这是个什么情况啊?"他笔挺地告诉总理:"还没有念到我的名字!"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什么没有被念到名字呢?1、没被念叨名字的中将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一切制度都等待更新。不过,那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在草创当中,所以伟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最为关键的领域,其他一些不那么急的事情则准备往后推一推,或者第二年干。
但是,让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半岛又爆发了严重危机,并且最终我们不得不出兵,发起伟大的抗美援朝。这使得我们的很多问题又不得不搁置起来。
当时全国的精力都集中在恢复生产,以及帮助志愿军等方向上;其他的事情则往后推。
直到53年朝战结束,伟人他们终于开始有了时间,去解决当时许多其他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其中军衔评定也是一个大事。
毕竟这是开国后的第一回,意味着对许多将军一生功绩的评价,也是这些将军荣誉的象征,可以说起着安定人心的作用。所以伟人让罗荣桓 等人专门来办理这个事情。
虽然这项事情很早之前就在准备,但确实是一件超级大工程。毕竟当时军队有数百万,出生入死的将军们,都有上千名之多。这还不包括将军之下的级别,所以这个工作真正的确定到了1955年。
授衔仪式当天可谓十分隆重,伟人、总理,还有十大元帅,他们全部都来到了现场,并且一起参加这起活动。
1955年授衔仪式当中,元帅有10位,大将有10位,上将则有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因为总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为了节省时间和避免仪式太过于繁琐,主持人一般把好几个人的名字一起念,然后这么一批人一起上来授衔。
同时,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也各自分门别类地站开,一项一项的授予完毕,一项一项的结束。
但是,等到中将军衔授衔仪式结束后,台下却依然站着一个将军在笔挺的等待中。
由于中将那一块的人都走了,他一个人突兀地站着,总理一下就看到了他,所以就问他是什么情况。
他以标准的军人姿势向总理报告:"还没有念到我的名字!"
这位将军的名字叫作黄火星。2、峥嵘岁月:黄火星将军一步步走上戎马生涯
可能许多人都没有听过黄火星这个名字,但是他也是一个相当传奇的将军。
黄火星将军出生于江西,他一开始的家庭还不错,起码在那个乱世能够生存下去。可是由于家乡遭遇了灾难,他们不得不外出逃难。
不论是在什么时代,逃难永远是老百姓最痛苦的事情。因为只要选择外出逃难,家里的固定资产都得放弃;与此同时能够带上的资源也很少,去了外地想要买到吃的、用的和其他物品,都需要付出远比平时昂贵的价格。黄火星一家也是如此。
他的父母带着他和弟弟,一起外出想要去寻找一条出路。然后逃难之路太过于辛苦和艰难,一家人经常面临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
结果他的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在逃难的过程当中又积劳成疾,所以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本来就落后,外加黄火星一家人逃难早把积蓄花了个干净,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去救治他的母亲。
无奈的他只能与父亲一起,眼看着他的母亲去世。他的母亲去世之后,安葬费又是他们的一个大问题。
这笔安葬费对于当时逃难的黄家人来说,完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巨款。他们现在既没有什么工作,又无法找到亲戚朋友,根本筹集不到这么一笔巨款。黄火星的父亲不得不到处去想办法,好在这时候他遇到了一个老乡。
这位老乡在景德镇开瓷器店,他的生意做得还相当不错,但是却有一个大大的遗憾,那就是他与原配妻子一直没有孩子。
听说黄火星的父亲想要安葬妻子,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安葬费后,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提出,让黄火星的父亲把黄火星过继给自己,然后他来帮助解决这一笔安葬费。
按理说这样的事情本不该答应,但是在那个痛苦的战乱年代,黄火星的父亲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多久。
这眼看着老乡的日子过得不错,人品什么的也还和善,若是能够让儿子过继给他,也许倒是黄火星的一条不错的出路。
不过,他还是决定征求儿子的意见,问黄火星自己对此的看法。为了能够安葬他的母亲,黄火星答应了这个事情。
黄火星过继到养父家里之后,就不得不跟他的父亲和弟弟分开了。不过,他的养父母人也相当不错。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倒是把黄火星当亲生儿子一般对待。不论是养父还是养母,对他都相当的和善。
他们的想法也相当的简单,那就是好好地培养养子黄火星,然后希望之后的黄火星能够继承家业,把自己手里的这个瓷器厂开下去。为此,他的养父母帮他安排了许多。
首先是让他去学校读书,毕竟他如果要继承家业,那必须得懂得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
对此,黄火星感到非常珍惜,所以上课的时候特别的认真,学习成绩也相当的优异。不过,正当他准备进一步的学习和生造时,他的养父母却把他带回家里当学徒。
因为他的养父母并不是想他去当读书人,而是希望他能够掌握瓷器手艺,然后继承自己的这份家业。
对此,黄火星虽然不舍,但是也觉得自己不能辜负养父母的心意,所以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学校,在父亲的瓷器厂做起了学徒,专门学习制造瓷器的工艺。
瓷器厂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毕竟是老板的养子,而且主要也是在这里学习一门手艺,过得辛苦但也充实。
他的养父母还给他安排了童养媳,虽然这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黄火星当时也遵照养父母的意思,在十几岁就与妻子结婚生子。
如果这一切继续下去,那么他可能和之后的中将没有了关系;但是人生的命运就是那么无常,黄火星本来过得好好的,但是,随着养母的去世,他的生活陡然艰难。
他的养父也算是比较有钱的人,所以养母去世之后又续弦,娶了一个继母回家来。
这个继母对他很不好,大约是觉得他并非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就对他又打又骂,还跟他安排各种脏活累活。
不过,这样的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黄火星想到养父的好,还是继续忍受这种痛苦。
谁知道不久后养父也去世了,养父去世之后继母直接就改嫁了,然后他父亲的厂子也倒闭,并且还留下了一笔天价债务。
这笔债务当然不可能交给已经改嫁的继母,而要全部由黄火星和妻子来还,这让黄火星的生活一下子就陷入绝境。
当时他一下子哪里来这么多钱?但是讨债的人纷纷上门,根本不给他时间。
为了能够还债,他只能把家里的产业全部卖掉,以此来尽可能地换来一部分钱财还款。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没有还清债务,黄火星也不得不去干苦力,他毕竟也会做瓷器,所以他拼命地干活。只是,干苦力哪里能挣到什么钱?
尽管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干活,但是连养活一家人都很难,更不用说还清欠款了。
这让黄火星和他的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也正是在这种苦难的生活之下,黄火星的思想开始觉醒,他开始想要打破这种现状,不再被这可怕的枷锁束缚自己。
巧的是,红军不久后来到了当地,黄火星开始渐渐地加入到了进步组织当中。
一开始他还只是进行罢工运动,之后他直接成为红军一员;外加后面江西建立了红军的政权,所以他就从此走上了戎马生涯。
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黄火星一直都在英勇战斗,立下了赫赫军功。3、补授军衔
1955年评军衔的时候,他被告知评选为中将军衔,所以他认真地站在中将的地方等待。可是直到中将军衔授衔仪式都结束了,他也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总理听了他的这个情况后,就叫人专门把名单查看一番,发现中将名单上面确实有黄火星的名字。
这回工作人员恍然大悟:原来当时的人太多了,主持者念出了口误,把黄火星念成了黄火青。
虽然这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黄火星也不敢贸然就走上去。毕竟当时整个军队有几百万的人马,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叫作黄火青的,他怎么好直接走上去呢?所以他一直等在这里,却等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总理专门为他举行了授衔仪式。军乐队依然如之前一样奏乐,然后总理再给他进行授衔,伟人也单独给他授予代表荣誉的勋章,算是给他正式地补了一回授衔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