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的7种误区,看不惯却又改不了
#隔代养娃的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我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都不是很愿意让老人来带娃,不希望让老人来带娃不是因为他们是老人,更多时候是因为两代人对于育儿的很多观念不一致,老人带娃讲究经验,现代年轻人带娃更看重科学,因此就会产生很多家庭矛盾,这才是事实的根本所在。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我接下来要说的是几个日常老人都比较会犯的几个带娃误区:
1、喜欢长时间地抱着宝宝
当爷爷奶奶了,老人家肯定很开心,处于对于孙子孙女的疼爱真的恨不得一直抱在手里,但是做会导致以下2个问题:
1⃣️ 宝宝在刚出生到6个月的期间,宝宝的脊柱都很软,没有太多的力气支撑头部,长时间抱着会影响宝宝的骨骼正常发育。相反这个期间应让宝宝多多练习趴卧,加强颈部和脊椎的力量。
2⃣️ 长时间地抱着还会导致宝宝产生依赖,宝宝更不愿意在床上躺着,一放下去就哭。
2、宝宝一哭总觉得是饿了
宝宝只要一哭,许多老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饿了"
宝宝还小,哭就成为他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哭了的原因有很多:饿了会哭,尿了会哭,冷了热了会哭,肚子不舒服会哭,以及其他问题。总之要学会观察宝宝的需求,而不是一哭就喂,这样会导致过度喂养,长期下去对宝宝的肠胃还会造成伤害。
3、总想给宝宝把屎把尿
父母那一辈没有什么尿不湿一说,所以老人都习惯早早地给宝宝把屎把尿,也有的老人也会出于节俭,觉得尿不湿费钱,能少用点就少用。但是过早地把屎把尿并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宝宝还小的时候脊椎发育不全,过早把尿比较容易伤到宝宝。而且经常给宝宝把屎把尿就会影响宝宝自主控制排便意识的形成。我应该在宝宝能够表达自己的排便需求以及能控制自己排尿意识形成的情况下进行如厕训练。
4、总是阻止宝宝吃手
宝宝到了口腔敏感期的时候就会开始喜欢吃手,或者拿到什么吃什么,老人家就会觉得吃手很不卫生,总是频繁地阻止他们。这个阶段的宝宝吃手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而且到了出牙期阶段,宝宝会吃得更加的频繁,只要我们把宝宝手洗干净,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宝宝到了一岁以后还在频繁出手的情况,我们就要开始阻止宝宝吃手了,因为这个阶段还在频繁吃手会影响宝宝牙齿生长。这个阶段比较好动了,手上也会携带更多细菌,就会吃到不干净的东西,容易生病。
5、总喜欢喂饭
宝宝在6个月时候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一开始还想的时候可以进行喂养。倒是10个月就要开始训练宝宝自主进食的能力了,正常一岁多就要自己吃饭了。
往往老人总觉得他们吃不好,又脏又慢,还不如自己喂来得又快又省事,甚至还经常都会让那个宝宝边玩边吃,这样就会剥夺了宝宝自主进食的能力,错误的进食习惯一旦养成,日后再来调整就很难了。
6、总觉得宝宝冷到
一吹风就说多穿一件吧,一打喷嚏就说是不是受凉了,手脚冰凉就觉得穿少了,这是大部分老人带娃的普遍问题。
都说"小孩子屁股上三把火"宝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怕冷,穿多了反而不利于宝宝自身散热,而且宝宝运动量大,穿多了更容易冒汗,冒汗后一吹更容易生病,宝宝的手脚冰凉是因为末梢神经没完全发育,正确的判断宝宝是否冷了的方法应该是摸脖子或后背,如果是冰的说明是冷了,如果是温温的就说明宝宝不会冷。
7、总给孩子看手机电视
很多老人出于体力跟不上孩子,没有一直陪孩子玩,就会想让手机或者电视让孩子安静下来,经常会一坐就是大半天,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对电视手机产生依赖,不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也会对眼睛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建议2岁的宝宝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