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并不是在河北省会迁到石家庄的时候在原省会保定。 河北大学正式落脚保定,是在1970年,而河北省的部分机构在1968年搬迁到了石家庄,1971年还在争论究竟回不回保定。 后来被高层压制下去,于是河北省会直接落在了石家庄,之后河北省大量的机构以及不少院校还有在保定的博物馆之类的,才开始进行了大量的搬迁。 石家庄的大部分资源,基本上是在1975年河北省进行平稳期之后开始从河北省各地大规模流入的。 河北大学没有搬去石家庄,很正常,因为河北大学本身就是一所天津高校。 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这两所都是天津高校。 河北大学在1960年之前,经历了各种改组之后,直属于天津,一直在1960年,天津师范大学更名为河北大学,正式从天津划入了河北领导。 河北工业大学,在1958年时恢复重建了河北工学院,此时是河北省管理,1962年,河北工学院就和天津工学院合并了,此时,这两所合并的院校,叫的名字不是河北工学院,而是天津工学院,这新的天津工学院,是天津市管理的。 从这两个时间线就可以看出来,1960年代,河北省等于从天津拿走了两所院校。 一直到1966年河北省从天津迁移保定,河北大学和天津工学院的事都没厘清。 河北省是走了,但是学校的关系还很乱。 河北大学来来回回搬迁到河北各个县城,一直到1970年正式落脚保定,才算是把院校从天津搬了出来。 河北工业大学在1969年,仍叫天津工学院,但是其隶属从天津改到了河北,于是在1970年左右,又开始搬迁新的河北工学院到邯郸涉县。 河北大学能搬迁成功,和当年华北电力大学能搬迁成功原因是一样的。 因为在当时,保定属于大中型的城市,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比如河北大学搬迁到的地方,一部分是河北省之前办公的地方,一部分是原来在保定办过学的河北医学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等高校的校园。 而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的地方,一部分也是河北省办公区,还有一部分是保定军体校。 这也就使得这两所学校的部分建筑,其实是和高校特色无关的。 这也是为什么保定能成为高校聚集区的重要原因,因为保定遗留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至少为高校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场所。 当然,也正是因为高校的聚集,使得保定的高校迁出很困难,尤其是保定的高校中,部属高校占据了很重要的一块,省属高校反而不是一个绝对性的力量。 在1980年代,保定的高校集群里面,有部属的华北电力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更名之前为中央劳改劳教管理干部学院)、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以及省属的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学院、河北职工医学院。 一旦一个地方高校集群了,高校迁移就会很困难,原因就在于,任何一所高校的迁移,都会引起这所高校资源的被瓜分。 河北大学如果在80年代和90年代从保定搬迁到石家庄,对这所高校来说,面临的不是新发展机遇,而是其遗留在保定的资源会被其他高校直接吃掉。 比如其校园,还有其教职工团队,校园搬不走,肯定最后会被别的学校拿走,教职工本身在天津迁往保定途中就流失了很多,再搬一次,肯定会继续流失,华北电力学院和河北农业大学两所高校直接就把河北大学大量的教职工直接接收了。 所以高校在做这种决定的时候,肯定会很谨慎。 比如说,搬迁到河北秦皇岛的燕山大学,原本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燕山大学原本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在富拉尔基的校区很小很小,可以想见其规模肯定不大。 最终这所高校落脚秦皇岛,而非天津,也非保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在当时搬迁的时候,规模太小了,如果真的去这些高校聚集城市的话,很容易面临难以落脚的局面。 万一刚一落脚,就被吞并了呢?或者教职工直接被挖墙脚了呢? 所以去高校并不聚集的秦皇岛,也使得燕山大学逐步做大了规模。 高校迁移这种事情,如果是中小城市只有那么一所拿得出手的高校,这种高校最容易跑路。 比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之前在河北邯郸办学,之后由于面积小想扩建,没能成功,于是立即跑路了。 再比如中国石油大学,曾经在东营办学,其实石油大学当时规模已经很大了,最后还是跑路青岛了。 再比如山东科技大学,从泰安跑路青岛。 山西师范大学,从临汾跑路太原。 以及河南大学,在郑州建的新校区,而非其老东家开封。 中小城市的高校聚集不起来的话,最终的结局就是部属和省属高校会跑路。 保定的城市地位在河北省的城市规划里面来看,很低很低,不仅低于河北省最重要的三座城市——石家庄、唐山和沧州,也低于邯郸、廊坊、秦皇岛和张家口等地。 本身,保定做河北省会时期的河北省属高校资源,在1966年之后,就只剩了河北农业大学,但是由于保定50/60年代,在国家级的定位较高,被给予了部分部属高校资源。 加之1970年,搬了两次才从天津搬出来的河北大学在保定落脚成功,以及从北京搬出来但是在岳城水库无法办学的北京电力学院也落脚保定。 这种意外的加持,才使得保定高校形成了一个矩阵。 按照正常逻辑来讲,保定无论是不是省会,其实在河北省会搬迁之后,保定都会彻底沉沦下去,因为河北省的资源随着省会的搬来搬去,基本上已经从保定搬空了。 河北省会无论是在保定,还是在天津,基本上在做的事情就是搬迁资源到河北其他地市。 比如河北医学院在1958年从保定迁出,其附属医院一并迁移了出去。 河北师范学院在1956年从天津迁出。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66年从保定迁出。 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从保定迁出,1970年从天津迁出。 1960年左右,保定师范学院从保定迁出。 1970年,河北大学从天津迁出。 这些高校,部分是河北省新建,部分是河北省接收的原来的资源。 但是其频繁的迁移,也可以看出,河北省其实对于在保定、天津,似乎也没有太强的久留的想法。 实际上,河北的大量高校资源,在1970年左右,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最终的分配。 河北大学落脚保定,是因为保定能提供一个校园。 而河北工学院在邯郸涉县,其实连办学场地都难找到。 河北省的其他高校,在当时规模较小,所以河北省从60年代到80年代,逐步将这些规模较小的学院不断地迁移到了石家庄。 比如河北中医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体育专科学校、河北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学院(张家口宣化)、河北地质学院等等等等。 其实对于当时的河北省来说,除了这些省属院校之外,河北省内与省外还有一些和其有关的部属高校。 比如说京校外迁到河北的,有在邯郸的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有在邢台的北京农业机械学院,还有在涿州的北京农业大学,此外,唐山交通大学还外迁到四川峨眉,其办学条件也挺差,当然,还有在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当时还叫河北电力学院。 但是这几所高校,除了华电没有彻底搬迁之外,其余的几所,全都跑路了。 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在90年代彻底搬迁到了郑州,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在70年代末回到了北京,北京农业大学也在70年代末回到了北京。 唐山交通大学虽然在唐山有留守处,但是在唐山地震后也被毁掉了,80年西南交通大学就开始在成都建设新校区。 华北电力大学在河北待得时间算是最长的,现在仍旧在保定,而且还要建设新校区。 这和保定的高校集群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实梳理完这些事件,就不难看出,河北大学在1970年能迁入保定,主要是因为保定有遗留的校园,而在1970年之后没有搬去石家庄,主要是因为河北省当时的规划也好,能力也好,都已经不足以把河北大学再搬迁一次了。 因为河北真有那么强的能力与规划的话,也就不至于在迁移河北工学院的时候失误了,也不至于京校外迁的所有高校,都没能留住,更不至于唐山交通大学没有及时迁回。 保定在当时,有点开了挂,河北没能留住的外迁京校,保定留住了一所,河北没能迁移成功的天津高校,保定又留住了一所。 估计当时保定虽然不是省会,但仍旧有不少河北的智囊团在保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