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01、卷首语 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但是它的纯洁无瑕才是最可贵的地方。 生活经不起折腾,平平淡淡往往是最幸福的。 人生路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老一辈吃的是身体上的苦,年轻人吃的是精神压力的苦。 父母与孩子,永远都在互相牵挂,但如果相处的方式错了,会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 费孝通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其实,父母与子女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人,在五十岁之后,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需要保持分寸感。 与子女之间相处,如果还有以下生活习惯,很容易被讨厌。 02、凡事,喜欢将意见强行加在子女身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想走的人生路。 尽管是子女,他们也有自己想走的路,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作为父母,需要学会尊重子女的意见。 人老了,如果,凡事干涉子女的选择,会让子女非常反感和厌烦。 如果,喜欢将意见强行加在子女身上,不顾及子女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子女会感觉没有自我。 做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对于子女来说,是一种痛苦的负担。 时间久了,不利于子女的成长,而且还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人老了,父母执意干涉子女的选择,看似是为了他们好,其实对于子女而言,是一种约束,是一种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即便血缘情深,也要懂得放手,给彼此自由的空间。 在晚年,尊重子女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爱。 03、喜欢打击子女,觉得她做什么都不行 有一种教育,叫"打击式"教育。 无论子女在怎样的年龄阶段,无论她多么努力,无论她多么优秀,父母总是以"打击"她的形式,与她相处。 小时候,也许"打击式"教育,能获得短暂且明显的效果。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被打击得越多,她越容易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齐明月从小就被妈妈管束,一旦有自己的想法,就会被妈妈否定,动不动就要被数落一番。 即便,后来参加工作了,也没有获得选择的自由。母亲的"打击"让她常常苦恼,常常感觉自我很没用。 人老了,如果总是喜欢打击子女,觉得她做什么都不行。 那么,子女真的可能会对自我产生习惯性的自我攻击,产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自我判断。 也许,父母"打击"子女,本意是想通过打击子女的方式,激励子女前进,但这种批评式教育会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 而且,甚至有可能让子女更严重地影响心理健康,让他们自我怀疑,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并且,子女,也很容易,因为反复遭到父母的"打击",而对父母产生严重的厌恶行为。 04、爱抱怨,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指责 人与人之间,情绪是可以被传染的。 许多父母,因为生活的压力,又或者与子女之间无法正常交流,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爱抱怨的习惯。 彼得·阿柏拉德说:"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爱抱怨,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指责,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让整个家庭氛围陷入紧张烦躁之中。 负面情绪,常常会殃及周围的人,感受到痛苦、伤害。 父母爱抱怨,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还会让子女一起陷入坏情绪中。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长久地与爱抱怨的人相处。因为,谁也不想长久地生活在负能量中。 如果,父母遇事就爱抱怨,那么,不仅不利于亲情的升温,反而会让子女想要逃离这个家。 遇事,别慌张,多沟通,多商量,多想办法解决。 情绪稳定,是一个家庭获得幸福的根源。 05、总结 人生路上,请改改自己的坏习惯。尤其是在变老的路上,与子女相处时。 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做好自己,子女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习惯的力量不容小觑,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有"水滴石穿"的效果。所以,拥有好习惯会让生活无限接近于美好,反之则容易变得一地鸡毛。 人过五十,要想不被子女嫌弃,请改改自己的坏习惯。 少管事,少抱怨。再亲近的关系,也经不起无止境地消耗。 父母对子女爱,不是控制彼此的人生,而是相互独立,且互相尊重。人这一生能不能过得好,靠的不是子女,而是自己。 时代不同了,观念也就不同了,趁着现在还年轻,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别让亲情生了嫌隙,晚年皆是遗憾。 -END- 作者:夏莫,新锐情感导师,心理学学者,全网超10亿人气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师,专注情感、两性、婆媳答疑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