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日本投降之际,残留在中国土地上的日本士兵还有130多万人,除此之外还有200多万的日本侨民。 当时对待这些日本士兵和侨民的态度,基本上就是遣返回国 ,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人,因为已经被中国文化同化了,选择隐姓埋名留在了中国。 但还有一部分士兵,选择顽抗到底,拒不投降 ,近2万余名日军一路上抓了1万多妇女,藏进了长白山一带,至今仍然杳无音讯。 为何日军要躲进长白山一带?后来又去哪里了?顽固派不死心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诏书之际,绝大多数的日本士兵和军官都是无法相信的心情 ,这一点,从日本宣布战败之后,东北的战事却仍然不断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当时的日本民众来说,侵华战争在他们心里是一场"圣战","解放中国人民,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绝大多数民众的想法。 "日本政府和民众因为占领了中国首都后面对中国的领土和资源开始欲望高涨起来,认为中国对和平谈判的态度不积极,因而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这段话被记录在藤原彰的《日本军事史》当中 ,可见当时的日本人民对于中国的态度,也有日本学者加藤阳子在《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中写道: "接受过教育,拥有科学知识的学生,本应该对外国的偏见会少,看法也会更宽容,在理智的头脑下,思想上也会更具有同理心。" "然而88%的东京大学学生,却在面对是否应该对中国使用武力的调查研究中选择了是,他们知道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问题,可却仍然毫不犹豫地支持战争。" 对军国主义的狂热在当时已经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有史料记载,日本民众在战争发起前的动员中,纷纷捐出钱财,还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1940年时,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活动陷入胶着,日本国内陷入一片沉迷,报纸上甚至写道"圣战进入最为关键的时刻,全体日本国民更应携手共渡难关。"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的时候,日本民众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庆仪式,报纸上又再度刊登喜讯"战争取得胜利的喜悦简直难以言喻,日本实在是强!生活在日本真好!" 日本在太平洋节节败退,中国也进入战略反攻之际,挫败感也传到了日本国内,在日本本土发生了全国性的暴动事件。 日本内务大臣的官邸,被数以万计的日本民众给砸了,警察局烧掉了15个,140个派出所被迫关闭,社会暴力事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最后,还是日本政府派出近卫师团才平息了暴动,等到日本裕仁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绝望的日本人民纷纷跪倒在地上痛苦。 绝望过后,也有小部分极端的右翼分子,也就是顽固派,坚持认为战争没有结束, 只要坚持打下去,胜利一定会属于他们。 当时这股顽固派在日本士兵中还不占少数,就连日本国内也有一些顽固派人士试图起兵夺权,将战争继续下去。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全国各地仍有零星的日本士兵在抵抗,其中比较出名的当属朴正熙。 后来更是有日本士兵选择偷偷杀害盟军的战俘,想要重新激起矛盾,将战争持续下去,美军也曾秘密组织过特殊部队,针对日本顽固份子展开了一场斗争。 美国和苏联等国觉得这样不行,只有日本有人不肯放下武器,战争就永远不会结束, 于是,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派出盟军,督促日本迅速解散日本军队。 同时在中国东北地区作战的苏联红军,也在迫使了所有日本关东军放下武器投降,并接受苏联红军的改造。 当时的处理结果是,80%以上的日本降兵被遣返回国,余下的要被拉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其实就是挖土豆,然而这其中却有2万余人不见了踪影。 死灰复燃 这2万余日本败兵一路打家劫舍,还抢走中国妇女,朝着长白山地界钻了进去,背后的原因,是日本内部仍然不死心的军国主义。 虽然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迫于形势,最后不得已放下了武器,但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这些逃到长白山的日军就是受到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指示: 养精蓄锐,保存实力,在长白山地区依靠密林的高山存活下来,等到将来某一天的"反攻日"的到来。 曾经同日本作战过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 对此深有体会,他后来也表示,同日军作战是十分难对付的。 冲绳岛战役中 ,不畏死的日本军人驾驶着神风飞机冲上来和美军飞机、舰艇同归于尽,而且直到最后残余的日本残兵都给美军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除非将日本所有的岛屿全部封锁,饿死所有人,虽然这并不人道,否则你总要想办法对付这些部队。" 除非将这些军国主义分子全部消灭,否则总有一天它会死灰复燃,这2万余名残兵带走了1万多名妇女,目的不言而喻。 好在后来盟军方面制定出了对日的"战后占领政策" ,不仅从政治和军事上,就连思想上、文化上也对日本进行一系列改造。 目的就是彻底断绝日本军国主义复燃的机会 ,当然也有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让日本彻底成为自己的傀儡。 但也正是美国对于日本方方面面的控制,才彻底地消灭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后来军国主义逐渐演变成了右翼势力,但二者其实有着显著的区别。 日本军国主义被消灭,"重新进攻中国"的幻想也就破灭了,当初2万余名日本士兵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国民党作梗 既然没有存在的意义了,那这2万余名日本士兵到底去了何处?有一种说法是国民党从中作梗,接收了这2万余名日本士兵。 1945年8月开始,战败的日军受到指示开始向国民党投降,按照《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日本留在境外的军队必须全部被驱逐遣返回国。 可是蒋介石打起了小算盘, 他打算接受一批战败的日本关东军,好用来补充兵力,准备蓄谋已久的同中国共产党的战争。 当时他曾给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 秘密发了一封电报,大意为以接受日本投降为名,将晋军派到平遥一带,准备对解放区的进攻。 结果阎锡山就有点不愿意了 ,晋军是他带出来的部队,他并不想第一时间派上去和八路军打仗,于是就动起了歪心思。 他策动山西的一些还没有被遣返的日本侨民,投靠了自己 ,还有负责接受的一批伪军部队,也选择了加入他的麾下。 这一切,都在蒋介石的计算之中,他知道私自留下日本士兵是违反《波茨坦公告》和国际法的,所以他没有明说。 但是只有日本侨民和伪军,这样的战斗力是远远不及日本兵的,于是阎锡山打起了留在山西的日军第一军的主意。 为了弄清楚日军方面的意思,阎锡山同日军的第一军参谋长山冈道武 在投降之前举行了一次谈判,阎锡山开门见山地说: "你们虽然战败了,但是作战素质优秀,我希望你们可以留下来负责保安工作,一部分人也行。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阎锡山认为自己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确了。 他没想到的是,日本方面也是同样的想法,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已经在考虑如何减轻自己的罪行了。 冈村宁次知道自己作为最高指挥官,在国际军事法庭上必然会受到制裁,于是就决定卖给国民党一个"人情",将这几万名日本士兵,送给国民党作为礼物。 但是冈村宁次并不能在明面上直接将这些士兵送给阎锡山,所以他给何应钦发了封声明"华中地区的30万日军,建议暂不缴械,我将率领帮助国军"剿灭共军"。" 这一声明果断遭到了拒绝,然后山冈道武就接到了来自日军第一军司令澄田来四郎的指示,将残余下来的日本士兵,以"合作残留运动"的名义 加入到阎锡山的部队当中。 阎锡山果断接纳了这些日本士兵,然后在第二战区成立了一个"长官合谋社" ,作为这批日本士兵单独的编制。 就这样,这批日本士兵重新组建了起来,他们穿着国民党的军装,用着阎锡山发的美式武器,日夜操练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同中国共产党的战斗。 这一切都是在蒋介石和阎锡山的幕后操纵下实现的,美国方面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边沉默不语一边暗地里给蒋介石送武器。 东北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国民党在美军舰的帮助下,将大批部队转移到了东北,一到东北,杜聿明就将部队开驻进各个主要城市,同时背地里开始接收日本关东军和伪满军。 1945年12月,杜聿明 的13军和52军直接开进了长白山附近驻扎了下来,对外表明是为了安抚当地受战乱影响的百姓。 这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用两个军的兵力开赴在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地带,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溜进长白山地带的2万余名日军。 只可惜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即便有日军的加入,国民党溃败的命运依然不能抵挡,再加上日本士兵们经历过失败,毫无战意,战斗力大打折扣。 杜聿明 东北是国民党争夺的重地,杜聿明又是蒋介石特意派来的心腹爱将,一开始,东北的国民党部队确实骁勇善战,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有日本士兵混在其中。 可林彪在东北的几次战略迁移,彻底打乱了杜聿明的部署,直接奠定了东北地区的局势,国民党迎来了大溃败。 消失匿迹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这2万余名士兵眼看日本的彻底失败,反攻又无望,也不想加入国民党的队伍,就悄悄地销声匿迹了。 要不就北上逃到西伯利亚, 虽然当初苏联将一部分日本战俘拉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境遇十分悲惨。 说是去挖土豆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一种说法,在苏联最后将战俘全部送还日本的时候,60万人直接少了50万。 背后的原因虽然是美苏两国在日本的势力争夺,但西伯利亚有大量的日本人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后来将所有的战俘都遣返回日本,仍然有一些人选择留在了当地。 在日本国内当时是十分不想要战俘的 ,一是国内的经济破败不堪,战俘回国只能增加经济负担而已,二是这些活着的战俘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们吃了败仗。 所以这些躲进长白山的日本人既然不能回国,就选择了逃到西伯利亚,和留在那里的日本人共同生活。 也有走出长白山,融入到当地的东北人民当中去的 ,在上世纪5、60年代对东北人口进行统计的时候,就曾经统计出来几十万无名无姓的人。 他们平日里不敢说日语,也很少出门,不结交周围的邻居,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中文,就这样生存在东北的土地上。 还有人说这些人跑到了朝鲜境内 ,不过这种说法最令人难以相信,朝鲜对日本的恨意远远超乎想象,在上世纪7、80年代还曾发生过朝鲜人跨海绑架日本人的事情。 至于真正的真相如何,后来也没人去证实,77年时间,想必从长白山里逃出来的日本人,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