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彭德怀看望一位独眼老人,当众向其深深鞠躬让您吃苦了
1966年,中国的大三线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而开国元帅之一的彭德怀彭老总,则被任命为中国大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在这一年的3月份,他带着秘书和警卫员,乘坐着那辆斯大林同志亲自赠予的军用吉普车,从成都出发前往攀枝花考察。
彼时的攀枝花还叫渡口市,彭德怀在抵达后并没有直接去办公室,而是要求司机把车开到石棉矿区医院,并报出了一个人名,要求见他。
这个名字谁也没有听过,在到了医院打听到病房之后,彭德怀只身进了屋,接着便看到了那位老人,他骨瘦如柴、一只眼睛已经瞎了,岁月和苦难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热泪盈眶的彭德怀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向他深深鞠躬以示感谢,临走时将身上仅有的三十块钱和三包大前门香烟全部送给了老人,后来又面见当地政府负责主管优抚的领导,要求务必保障老人的生活。
其实在此之前,刘伯承元帅也曾问起过老人的情况,这位能让两位元帅记挂的独眼老人究竟是谁?他与红军有着怎样一段过往?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后,面对汹涌而至的国民党反动派大军,被迫开始了超级战略大转移,史称"长征"。
在一路从江西进入四川境内后,毛主席带领着军队实现了著名的"四渡赤水",而后又成功越过金沙江、穿越彝族地区。
但此时横梗在红军面前的,是一条更加汹涌急涛的大渡河,此地向来被称作天险。
曾经天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带大部队经过这里,他选择了强行渡河,最终被清军围困于安顺场,全军覆没。
而现在红军四面八方都布满了国民党追兵,其境况和翼王何其相似,所以蒋介石早已疯狂叫嚣要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蒋光头的嚣张还真不是开玩笑的,他手下有着多支重兵,且早就派人把沿江的各类船只、粮食等物资搜罗一空。
而大渡河水势极其凶猛,江心水深近30米,红军全力之下竟然只找到了3只木船。
要知道,当时大部队一共三万多人,一只木船只能坐40个人,然而情况危急,架桥也根本没有时间,从各个方面来看,红军的确毫无胜算。
经过中央的一众领导紧急商议后,由毛主席最后拍板,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派一支小股部队前往大路牵制、迷惑敌人,同时大部队沿两岸直奔泸定桥,夺取这座桥之后从安顺场强行渡河。
当时的红军虽然夺取了北岸渡口,可是在北岸的部队只有少量,想要实行计划,必须用船增补一些战士过江。
但难就难在这里,他们是既没有船只,也没有船工,经过一番苦苦寻找,红军才打听到南岸有个村庄里有位掌舵高手名叫帅仕高。
很快就有战士寻访到了他,可是帅仕高却对这个请求一口回绝,军队领导大吃一惊。
打听过后才知道,村民们对远道而来的红军完全不了解,只以为又是什么新的军阀,而他们深受其害,对军阀恨之入骨,自然不可能帮忙。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的开国上将杨得志将军亲自前往村庄面见了帅仕高,对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清晰地讲明了红军的目的和原则,深深打动了这位船夫。
随后,帅仕高不仅答应摆船渡河,还用自己的关系找来了几十位船夫共同帮助红军部队。
在1935年的5月25日,一群人来到渡口岸边,帅仕高只身登船,带着17名红军战士摆入了江面。
为了隐蔽,他们把时间选在了深夜,江上一片昏沉,但帅仕高凭借着高超的划船技术,很快就渡到了对岸。
但奈何当时正是汛期,水势莫测,船只在马上就要靠岸的时候竟然被水下的暗礁卡住了,这么一下就让国民党守军的哨兵发现了,顿时枪林弹雨扑面而来。
正当船上的战士急得火烧眉毛的时候,帅仕高竟然二话不说直接跳进了水里,直接在枪炮声中以人力开始推船,最终硬生生将船推上了岸。
十几名精锐的红军战士随即直接杀向尚未有所准备的敌军,经过彻夜的战斗将其完全剿灭。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帅仕高一边积极号召自己的同行们,一边不眠不休地摆渡运送红军战士,后来被记录在册的一共77位摆渡船夫,大部分都是响应帅仕高而来的。
那样危及的环境当中,这些船夫为了争抢时间,采用轮换制度,保证江面上几乎一刻不歇的渡船来回,最后竟然维持连续摆渡了七天七夜,而帅仕高一人就摆了两天两夜,几乎晕厥。
在大渡河南岸能找到的船夫同时发力之下,大批战士成功渡河,同时在另一边的泸定桥上,著名的"十七勇士"也以英勇无畏创造了夺桥的奇迹,至此,红军彻底冲过了天险,远远甩开国民党追击部队,开始飞速北上。
而完成任务的帅仕高面前,来了一位红军领导,他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只知道别人喊他"彭老总",应该是个很大的领导。
这位老总对帅仕高千恩万谢,让他受宠若惊,临走时还赠予了他八块大洋,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收下。
这场大战很快落下了帷幕,等到国民党军队苦苦感到安顺场地区的时候,已经连红军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蒋介石内心的火气可想而知,但他是从来不会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的,在听说南岸不少村民鼎力相助红军之后,直接下令对这些人进行抓捕和迫害。
帅仕高早已有了准备,在听到消息后,马上收拾行李逃离了家乡,但在这种匆忙之下,他的家人却根本来不及逃离,全部被国军收监入狱,最终一一受到拷打、折磨、迫害,尽数死在了狱中。
而帅仕高虽然侥幸得脱,但一样悲惨,他在离家后一直在被搜捕下东躲西藏度日,所以也做不了正经工作,而且必须一路流亡,过着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生活,跑过马、下过矿,甚至要过饭。
后来他逃到大凉山地区,而这里当时聚集着许多彝族人,在土司的统一领导下,几乎成了占山为王的土匪,长期和国民党、军阀相安无事。
但对于帅仕高来说,他的噩梦开始了,这些土匪直接把他抓上山后一顿暴打,抢走了他的全部物品,然后带上手铐脚铐发配成了奴隶。
奴隶是没有任何自由、任何尊严的,他终日无休无止地工作,时不时就会遭到殴打、折磨,浑身上下经常鲜血淋漓,而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一个月,而是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帅仕高的一只眼睛瞎了,心里也已经完全绝望了。
到了1949年年底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早已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刘伯承元帅领衔的二野一路越过中原解放了西南大部地区,无数流离失所的人终于得以回到家乡安享太平。
工作当中,刘伯承在和彭德怀的一次会面时,忽然谈及曾经印象深刻的船工帅仕高,两人都惊奇的发现没有他的消息。
回到部队后刘伯承立即给当时西康省政府主廖志高致信,让他帮忙寻找帅仕高的下落,后来彭德怀也托关系寻找,甚至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搜山行动,依旧不见老船工的半点踪迹。
直到1952年,当时全国的剿匪活动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凉山地区的解放军部队也终于把当地的彝族土匪几乎消灭干净,这些人被称作"黑彝"。
而时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的鲁瑞林同志在参与了一次剿匪行动后,前往当地村落视察,结果发现被解救出来的奴隶当中有一个独眼老头,战士们告诉他,这老人当初一看见他们的服装就问他们是不是红军。
鲁瑞林很是惊奇,他仔细和老人交谈了一番,作为西南军区的高级干部,他是知道上面两位老总正在苦苦寻觅的就是帅仕高。
在确定了他的身份后,鲁瑞林赶紧把老人送到医生处检查身体,又带他进城买了新衣服,并且好好地吃了一顿。
彭德怀当时身在北京,公务极其繁忙,他无奈不能抽身前来,只好先让鲁瑞林给帅仕高在渡口市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四十出头的他分到了三间屋子和一片土地,娶了老婆建立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帅仕高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长期麻木的生活让他早已对未来丧失了希望,但如今自己忽然得到了这么好的待遇,让他重新觉得喜悦,因为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当年帮助红军,但他现在终于可以确信,自己从未做错。
远在北京的彭老总很无奈,彼时建国没有几年,太多事情压在他的肩上,实在走不开,过了几年之后,抗美援朝战争又起硝烟,他身为整个志愿军的总司令,走上了更加艰难的战场。
时间在飞快的流逝中竟然一下子又过去十四年,而到了1966年的时候,帅仕高已经垂垂老矣,他在黑彝的山寨中的十七年里受到难以胜数的非人折磨,这大大摧残了他的心灵以及身体,此时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被送入了石棉矿区医院的病房。
对于自己的人生,帅仕高没有什么期待也没有什么念想了,但他万万没料到,竟然在这一年迎来了专程拜访自己的客人。
彭德怀进病房时,帅仕高早已认不出他的样子,问他是谁,他说自己是曾经搭过他船的一个红军士兵,为了表达对他的谢意,彭德怀当场向他敬礼、鞠躬。
后来警卫进门的时候呼了一声"彭老总",帅仕高大为震惊,他甚至从来没有把当年那位给自己大洋的"彭老总"和后来共和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彭德怀联系起来,他向彭德怀连连道歉表示自己怠慢了。
帅仕高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平民,在他看来,如今的彭德怀就像过去那种打了天下、进了京城、皇宫的大人物,他根本不敢相信这样的人还会记挂着自己一个划船的,即便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
但彭德怀却握住了他的手,他看着帅仕高一副千疮百孔的模样,深深感到内疚不已,曾用性命支援红军获取胜利的人,难道该落到这样的田地吗?
一番交谈之后,二人都心神激荡,临走时,彭德怀掏出了身上全部的钱,还找警卫员凑了点,一共三十元,再加上三包大前门香烟,全部送给了帅仕高,后者死活不肯收下,这让彭德怀再次感叹,此情此景正如当年他们为那八块大洋你拉我扯的时候啊。
彭德怀离开后,又了解到帅仕高当下生活十分贫困,这令他大为光火,当即喊来了地县两级分管优抚的领导,质问他们为革命奉献牺牲的百姓该是这种待遇吗?并勒令他们一定要保障帅仕高未来的生活。
此后,帅仕高和家人们一直安宁地生活在攀枝花,1985年的时候,当初第一个找上他的杨得志将军还邀请他去首都游览了一遭。
在国家、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下,帅仕高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才安然去世,他生于平凡、死于平凡,但其一生却曾如那片江面一般掀起过滔天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