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橙果妈妈 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就是豆瓣评分8.2分的《驭风男孩 》,这部片子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来自威廉·坎库温巴的自传,讲述了一位13岁的男孩威廉,生活在非洲贫穷落后的村子里,缺水缺粮缺钱,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最终是用知识改变全村,也因此得到了一位教授的资助,重新进入了学校学校,也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励志片。 在《驭风男孩》这部电影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非洲本土化的生活面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小男孩威廉身上那股对制造风力发电机的渴望和热爱,他那股在遇到困难还不服输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屏幕前的每位观影者。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威廉的村里因为自然灾害,大旱,庄稼都旱死了,老百姓也有饿死在地头的,村里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威廉坚信自己能造出风力发电机,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了饥荒。 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各种挫折和困难,身边的人也各种不看好,但是威廉已经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从书中寻找答案,他想尽办法去实验,最终结局就是美好的,他成功了,他改变了整个村子。 结合这部片子,就想分享一本很棒、很牛逼的书籍《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这是畅销书《权力的48条法则》的作者罗伯特•格林的又一力作,通过分析生物学家达尔文、画家达•芬奇、音乐大师莫扎特、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爱因斯坦等16位历史上的大师的生平,并采访包括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和工业设计师坦普•葛兰汀在内的9位当代大师,揭示了使他们成功的特质和普遍因素。 这本书将大师们的智慧凝练成6大方面37项策略,掌握它们,你也可以成为天选之人! 书里提到: "脱离兴趣的努力只是一场机械的劳作,遵循内心的召唤才是达到精通的关键。" 书中列举的各位大师级人物,他们有的天赋异禀,有的资质平平;有的出身富裕家庭,有的在穷人区长大。但这些天赋、出身和所处时代都差异巨大的大师们,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 这是因为他们都遵循了相似的人生道路: 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深耕其中,最终达到精通。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潜力。 对于家长而言,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所在,就可以越早帮助孩子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使命,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方向。 举例说明,假如给孩子报名钢琴班,那么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没有概念,脑海中只是有着对钢琴的兴奋。 他一开始或许就是怀着无比兴奋的状态来学习,他或许并不懂得琴弦、踏板及演奏音乐的相关知识,他就是感到好奇和兴奋。但上了几节课后,他就会发现这门手艺不好学,因为钢琴需要每天练习,没有反反复复的练习,对于孩子而言,这就可能成为了负担和压力,他可能会觉得练琴很苦恼、没有意思,甚至厌烦不想学了。 这个时候,如果停止下来了,那么,基本上就不可能达到精通的程度了。 所以说,做任何的事情,不管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首要做的一点就是要明白,任何事情的学成都需要时间,需要坚持,只有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才能一步步客服各种困难和弱点,才能解决问题,最终是越来越得心应手,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另一个飞跃就会出现,那就是达到了精通阶段。 整个人最终就蜕变了。 正如《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书中所言,做每件事情都是有三个不同的阶段或水平,第一阶段就是学徒阶段,其次是积极创造阶段,最后是精通阶段。 本书就是围绕从学徒到精通阶段所要经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的阶段,我们无法跳跃阶段,但是我们可以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和唤醒隐藏在孩子大脑中的直觉力,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人生使命。 书中列举了从起点到学徒阶段的不同要素,包含学习技能、与导师共事、获得社交智慧,以及积极创造阶段,最终达到精通阶段的细节分析,通过案例的分享,让我们获得具体的方法。这本书值得家长和孩子看一看,可让孩子早日找到人生的兴趣点,避免少走很多年的弯路,直接赢在起跑线上。 在自己感兴趣领域出类拔萃 ¥34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