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往事(234)你有见过这么强势的侍女吗?皇帝太子全任她摆布
历经国本、险遭遇刺、艰难即位、推举新政、荒淫作乐、暴毙身亡,朱常洛的一生似乎就这么过去了,泰昌朝的故事好像就这么杀青了,事实上,确实都结束了。要我评价,明光宗到底是一个昏君,只单凭一点,"一个纵欲而死的皇帝",你又怎么能说他算贤君呢?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面前,他还不够坚定,说得难听现实点,朱常洛,只是皇权制度下的一个产物罢了。
尽管王恭妃(朱常洛生母)没有落下过儿子的教育,但毕竟她只是一介宫女,学识短浅、眼界有限,所以朱常洛和他妈待了十几年(被一起关在冷宫),无疑会变成盲流子,也更不难想象,朱常洛会纵欲身亡,其实是件多么正常的事。(多半是基因缺陷,你想想,哪个正常皇帝,会是这个死法?)
你要这么看来,皇帝选嫔妃,尤其是太子他妈的基因,简直不要太重要!
接下来,按照剧本的正常走向,下一任皇长子该接管大明王朝了。
接管的过程应该很顺利,因为朱常洛不是朱厚照(无子嗣),也不是朱翊钧(偏心),他呢,有整整七个儿子,虽然前后夭折了五个,但好歹也留下了两脉香火,况且最幸运的是,皇长子一直健康长大,无病无灾,今年已经满十六岁了,此外,皇五子也很健全,要不是最后国家出了点乱子,他跑山上自杀了,也不至于才活到三十三岁,起码再生龙活虎个二十年没问题。
这位皇长子呢,即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著名的木匠皇帝,俗人也称,鲁班转世做了皇帝。
偏偏更奇幻的是,由于这位木匠皇帝无后,在他驾崩的几天内,皇五子"啪"地一下,屁股就挪到了最高的位置,后人称——著名的上吊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搞了半天,原来朱常洛这一脉,才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脉。
长子(也是太子)朱由校即位,本不过是走个流程的事,可谁也料不到,才刚出发就失败了,确切点说,是还没到第一步,他的登基计划就熄火了。
让咱们把时间调至一个月前...
此时,泰昌帝的病情还没到很严重的地步,于是趁自己还有点气息,他召开了一次会议,来的人有内阁大学士,几位六部重臣,当然,还少不了杨涟。朱常洛实在是太喜欢杨先生了(不然也不会封他为顾命大臣),因为万历死之前,是杨涟让他见到了父亲,郑贵妃赖在乾清宫不走时,是杨涟把她赶了出去,解决了政治危机,所以在朱常洛看来,那些个朝廷命官,还真不如这一位七品小吏有用。
另外,此次会议中,皇上还特意叫上了皇长子朱由校。
大家都以为,皇上是要嘱咐后事了,比如拉着皇长子的手,希望众臣能辅佐他好好治国。可等到皇上一开口,每个人都迷糊了。
"李选侍劳苦功高,朕想把封她为皇贵妃。"
我的好大哥,病成这样了,竟然还想着老婆的事!?在场的大臣无一不感概,这一点上,朱常洛真像他爸朱翊钧,是个模范情种。
而提到李选侍,就不能避而不谈,这是一位太关键的人物,因为此女子,正是明末三大迷案最后一案——移宫案的主角。
李选侍,身世不详,姓名不详,所谓"选侍",即等于侍女,地位很低,但好处是专门服务于皇帝与太子,升值空间比宫女要强得多(宫女多服务于嫔妃)。同时,这位姓李的选侍,也是郑贵妃送给朱常洛的八个美女中,甚至是所有妃子中,他最喜欢的一个。
综上消息,咱们还能得到一条情报——李选侍,是郑贵妃的人。
我想了这么句话,叫"两个白痴共用一个大脑",郑贵妃都那么蠢了,李选侍又会聪明到哪里去呢?
但可惜,朱常洛比他们还要笨。
总之,皇帝愚昧也罢、专情也好,暂时而言,李选侍的目的达到了,她成功俘获了陛下的欢心,把他迷得稀里糊涂,可千万别忽略这一点,咱们接着往下看。
会议上,皇帝终于作出了最重要的指示:"长子他妈走得早,孩子孤零零的,太可怜,朕思虑过后,决定把他交由李侍妃抚养。"
把年幼太子的抚养权分给李选侍,那未来皇帝的亲妈、未来大明的皇太后,即是李选侍。这句话翻译过来,你可以理解为"垂帘听政"。
容许我为朋友们多介绍一句,"垂帘听政",是郑贵妃和李选侍一起商讨出来的馊主意,据此,"移宫案"正式拉开序幕。
朱常洛的想法很单纯(他只是想给孩子找个新妈),这句指示本身也没问题,真正恐怖的,是李选侍这个人。
皇帝发表完感言后,众臣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强烈抗议,其中杨涟的态度最为激动,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说什么万岁三思,如此做不合礼制之类的谏言,但光宗已经很累了,只是让一旁的老太监送了客。
哪想到第二天,皇上又把这些人召集了起来,而这一次,他似乎做好了跑马拉松的准备,人到齐后,他让太监扶他起来坐着,随之开始了长篇大论,大致内容为:李选侍对他有多好,她有多善良、多体贴,再扯到自己没注意好身体,希望下辈子可以注意(开个玩笑),最后不出意外地,把皇长子拉了进来,话语中带着哭腔,说这孩子打小就没了妈,实在太可怜了,总得给他找个寄托吧,朕看李选侍就很不错...
东一句西一句半天,还是这些事,"想封李选侍为皇贵妃","想把朱由校托付给李选侍"。
眼看皇帝大限将至,又这么可怜巴巴,大臣们终归忍不住动容了,其中礼部尚书孙如游带头回了句话:"万岁爷啊,您要真想这么办,那就这么办吧。"
那就办吧。
办完之后,圣上的心愿也差不多该了结了,然而偏偏这时,一个特别离谱的情况发生了,只见门外突然冲进来一个女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皇长子的手就往外跑,随后,门外便传来了一阵一阵地叫骂声,女人的嗓门尤其洪亮,仿佛全然把皇宫当成了菜市场。
再没过一会,小太子就垂着头进来了,走到父皇面前,嘀咕道:"不能封皇贵妃,要封皇后。"
而这个女人,想必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她是李选侍。
在如此胁迫的背后,一段不可告人的真相正式全盘托出。
原来,朱由校的生母姓王,是万历三十二年时,被选入东宫的侍女,万历三十三年时,王氏诞下朱常洛长子朱由校,成为了红极一时的太子妃。
可突然有一天(泰昌帝即位后),李选侍来到了后宫,她非常看不惯这个地位比她高的女人,于是仗着皇帝宠爱,她无时不刻都欺负着王氏,往衣服里藏针、在菜里下毒、各种泼脏水、诋毁她,但王氏很善良,只是不停的容忍,倒是李选侍越来越过分,直到一次,小皇子(朱由校)跑后花园里游玩,李选侍把他推到了旁边的石柱上,差点撞伤了眼角,王氏才实在忍不下去,当天深夜,就找李选侍理论去了。
哪曾想,这一去,便没再回来过。
那天晚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不知情,但对此,史料很清楚的描写了四个字:"凌辱至死"。据宫中(野史记)传言,李选侍是用石砖把王氏活活砸死的,砸到血肉模糊,人没了呼吸,也不肯松手。
后宫不是电视剧,它所承载的过往,远远要比那些剧本血腥得太多。
最气人的是,事后,李选侍竟然没被处罚,至于她到底对朱常洛编了什么谎,已经不重要了,唯一只需认定的是,这位嫔妃的恶毒程度,比起万贵妃(明宪宗嫔妃,经常强迫怀孕的妃子堕胎)、郑贵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氏死后,朱由校被安排给了李选侍寄养(但此时还没得到真正的抚养权),这下孩子可真算掉坑里了,朱由校不是每天没饭吃,就是天冷没衣服穿,更别谈读书学习这回事了,所以史料上记载明熹宗是个大文盲,确实没错。
后来朱由校即位,说了一句话:"曾幼时,选侍常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
如许看来,朱由校怕李选侍,是于情合理的,李选侍骂朱由校,是情有可原的。
连李选侍当选皇后,我都觉得不是不可能的,但她唯独忘了一点:明代最难对付的不是皇帝和太子,而是大臣。
这群老狐狸,万历斗了一辈子都没斗过,何况你区区一个选侍?
紧急时刻,孙如游突然向前一步,他的声音远比李选侍更要洪亮:"陛下想封皇贵妃,臣现在就去拟文办理!"
短短几个字,危机便化解了。
不久后,朱常洛病逝,李选侍永远成为了皇贵妃,她气得后槽牙都咬碎了,可就是没办法,然而坏人总是不甘心的。
实际上,李选侍的确还占有优势,毕竟她是皇帝先前钦点的太子养母,只要太子依旧在她手中,她就永远有翻身的机会。
和郑贵妃先前相似,李选侍把自己和太子死死锁在了乾清宫,只要朱由校不能参加登基大典,他就成为不了名义上的皇帝,而她本人,更是能够借此掌控朝政。当然,这纯属李小姐自己的臆想,可事实证明,就是这个不切实际的臆想,竟险些成为了现实。
首先察觉这一点的,是顾命大臣杨涟,于是,在先帝(朱常洛)死后的极短时间内,他就跑到了乾清宫,只为一个目的——夺太子。
全文总结:李选侍当皇后的梦想破碎了,于是她要挟皇长子,妄想掌控朝政。
那些不长妊娠纹的准妈妈,是怎么做到的?亲宝宝育儿研究锦湘文栗之有的准妈妈在怀孕的时候老老实实抹了各种预防妊娠纹的乳霜油,结果还是长了妊娠纹,肚子变成了一个花西瓜。这样的准妈妈并不在少数,根据现代医药卫生的数据显示,55
每周须知孕01周,准妈妈要知道这几件重要的事本周准妈妈须知虽然你体内现在还没有宝宝,但你和另一半的身体,都在为怀孕做准备。这时,你的卵巢已经募集了一批卵泡,但只有一个卵泡会在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我们称她为优势卵
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李大钊有一天,李大钊家的院子里闹哄哄地拥进来一群人。一个叫顺义的小伙子拉着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孩。人群中一个车把式晃着手中的长鞭,蛮横地叫着你们想把我怎么着?李大钊赶紧从屋门中迎出来,顺义见
史书读来,敦煌盛大朝夕守望,敦煌亦家乡敦煌,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汉书地理志中注释敦煌,敦,大也。煌,盛也。那敦煌,便是盛大也。敦煌,怎么会不盛大?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9万卷经书这些,
刘备的崛起之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谋划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前,可以说是一直被打着到处跑的,曾经投靠陶谦吕布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但是刘备手下并不缺文臣武将,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是为什么屡战屡败?因为文臣
互联网技术人才需求暴增,如何选择编程培训课?这一点很重要在科技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程度不断提升,据工信部统计2020年111月,我国软件业从业平均人数为698万人,同比增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手(司马懿和诸葛亮比差在了哪?)距曹真南征后不到半年时间,231年三月,丞相兴兵第五次北伐。起兵的契机就是魏国的西线统帅曹真死了,虽有张郃在关中,但相比郭淮,曹魏历任皇帝似乎都不相信这个临阵投降的袁绍旧将(乱世老
光遇创建永无新号,官方强制拿翼?这一点真的恶心光遇创建永无新号,官方强制拿翼?这一点真的恶心前言大家好,我是喜欢玩游戏聊游戏的孟婆小叔。记得前几天,有一个跟陌生人同坐的任务。小编有五六个号,如果一个一个找陌生人,可能会花很长时
歪评正说三国,诸葛亮一身正气,注定是一场悲剧歪评正说三国诸葛亮虽骂死王朗,但王朗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广为传颂,深受中国人民喜欢的名著。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是预设了政治立场,也就是以蜀国刘备
诸葛亮最不该误杀的两个人,若两人任留其一,蜀汉都可能一统三国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时期,曹魏东吴蜀汉三足鼎立,这个天下到底会是谁的,他们都不知道,但是他们都想成为这个天下唯一的主人。蜀汉主公刘备凭借着自己身上流着的汉王朝正统血脉
简述临沧四座大雪山的区别不是我乱噗(吹牛)!说到大雪山古树茶,如果没有经过详细的了解,嘛说外地人晓不得,临沧人都要犯迷糊。今天讲讲大雪山茶。用我为数不多的知识,点给你一盏买茶认茶的5瓦小灯泡。说到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