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明确地说,如果事业单位不是参公单位,原来公务员身份100%的会失去,变为事业编。 非参公的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是事业编制。编制办公室的三定方案,也会对非参公事业单位的编制明确为"事业编",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绝对不会另行设立一个公务员编。因此,公务员调往事业单位,肯定会失去公务员身份,这是毋容置疑的 很多人认为,公务员领导调任事业单位后,还保留公务员编制,他们还可以随时调回公务员单位。其实不然。公务员领导调往事业单位,肯定会失去公务员身份。他们能够随时调回公务员单位,是因为他们符合事业编转任公务员的条件。 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只要事业编人员达到副科级以上,年龄不超过45岁,就可以调到公务员单位任职科级干部。只要事业编人员达到副处级以上,年龄不超过50岁,就可以调到公务员单位任职处级干部。 去年,笔者市直单位一位女性正科级的科长,为了和在省会的丈夫女儿团聚,申请调往省直事业单位。调动通知到达我们单位后,我们单位人事科按照要求,请该科长写了一份放弃公务员身份的承诺书。这个事,还在我们单位议论了好久,有的人认为,该科长前途似锦,下一步可能提拔为副处级,放弃公务员编制不值得;有得人认为,能到省会城市,放弃公务员身份也值得。 公务员不管是提拔到副科还是副处或其他级别的职务,如果调动到事业单位,编制性质肯定要发生变化,身份自然也会改变。编制身份的改变,自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在我们国家,编制有两种:行政编和事业编。公务员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拥有行政编制的管理人员。而事业单位分两类:参公事业单位和普通事业单位,但不管是在参公事业单位还是普通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拥有的编制还是事业编,只不过管理方式不同,身份也就有所差别。 如果从公务员单位调动到参公事业单位,最大的变化就是编制变化,即从行政编制变成事业编制,但因为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公务员身份变成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身份,这个身份虽然有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影响也不算大。公务员要做公务员登记,这是确认公务员身份的一个程序,而参公人员要做参公登记,也是确认参公身份的一个程序。由公务员变成参公人员,同样享受公务员同样的工资待遇,同样适用公务员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样可以晋升职务或者职级等。 不过,这种变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样的地方,参公单位级别一般会低于行政单位级别,后续晋升职务和职级都会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参公单位市社保局,是市人社局的二级局,是副处级,而市人社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是正处级。另外,由公务员调动成参公人员,相对较容易,但如果从参公人员调动成公务员,因为编制有变化,相对要较难,以后如果要回到行政机关,也就会困难许多。 如果从公务员单位调动到普通事业单位,那么不仅编制要从行政编变成事业编,适用的管理法律法规也有所不同,身份变成了事业编制人员,各种变化会很大。最大的就是,工资待遇会有所不同。事业编制的副科,就是管理岗八级,其工资结构要按照事业编设定,有职务、薪级和绩效工资等,而公务员是有职务、级别、津贴、补贴等工资构成。公务员可以有职务和职级两条晋升通道,而目前事业编制人员还没有,只能按照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等级晋升。 普通事业单位也同样与参公事业单位一样,可能存在单位级别较行政机关小,以及逆向调动难的问题。比如市级事业单位,有正处级的,也有副处级的,还有不少科级的,很多是行政机关的下属二级单位。级别要小,来上升的天花板就低。同样的,由事业编制人员调任成公务员,属于逆向调动,是非常困难的。公务员调到事业单位之后,如果以后还想拥有公务员身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很多条件。 如果公务员只是兼任事业单位的职务,所任职务不是事业单位的法人,一般情况是不会把编制也调动过去,那么就会保留公务员身份,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反而会增加锻炼的机会,更利于以后的发展。 综上所述,公务员提副科后调到事业单位,如果不再兼任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职务,那么身份会变成参公人员或普通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行政编制变成事业编制,变成参公人员影响小一些,但变成纯事业编制人员则影响较大。 身份肯定会变的。原来是公务员编制,到事业单位后,就是事业编制。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到参公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不会受影响;如果是到中小学校,因为有基本工资上浮10%,但没有公车和通讯补,工资待遇略少些;如果是到其他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降幅会大些。 特殊情况下,因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高低因单位而异,如果在事业单位业绩突出,工作绩效高,工资待遇也可能会比公务员时高些。 各地规定不动,在我这里公务员可以担任事业单位领导,且保留公务员编制,而事业编不能担任行政机关同级领导,如确因工作需要也只能任命主持部门工作。 如题主所在地没有同样的政策,一定要谨慎而为,虽然两者级别一样,而且事业编的职称晋升也较快,但从全年收入上看和公务员是逐年拉开差距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事业单位的改革会继续深化,收入和公务员的差距也会继续加大,事业编的缩编是大势所趋。 不会。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公务员身份,只有下面的中层干部,才是事业编制职工。 公务员晋升为副科级干部后到事业单位,身份将随之转变为事业编。将来想再转回公务员,就看能不能得到难得的机会。下面,我说一说我一个朋友的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来自一个山区贫困县贫穷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我的这个朋友很优秀,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到了我们县里的公务员。进入了县里的一个组成部门工作。 很快,她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并且有了属于两个人自己的孩子。他们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不知不觉我朋友已经在单位工作很多年,一直没有晋升为副科级领导干部。 后来,单位里的下属事业单位还有一些岗位空缺,她在自己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到了下属事业单位副职领导岗位。然而,去了之后不仅仅是公务员身份没有了,而且公务员的车补也没有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放弃公务员的身份到事业单位当领导呢?她说她想先晋升为副科干部过度一下,等以后有了机会身份再转回公务员一点儿都不会晚。 为了再过度为公务员,她从县里到了乡镇干副科级公务员岗位。我朋友本来以为在干上几年乡镇将来再回我们县里的部门当公务员领导。她高兴的去了乡镇转身份,转回了公务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精彩。 很快,市里在他们这个地区成立了一个功能区。市里面直接管理而我们县管不着了。她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我们县里了。除非这个功能区撤销或者调整。 现在我朋友很后悔当初转成事业编的决定和选择。 现在她在乡镇一个人负责多项千头万绪的工作,并且一个人对应着功能区的多个部门。整天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和七乘以二十四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状态。平时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 身份肯定会变的,要么变成事业编,要么变成参公事业编,再想回到行政编就难咯。影响还是蛮大的,工资待遇就得另算,车补也没了,一时是级别上去了,但想想是不是很亏。 所以,作出选择时,一定要想好,想清楚,是自己要走的路吗?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利益迷惑了。 而且,提副科到事业单位不划算,提副处还可以考虑考虑。 不过,一切还得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定,比如啊,既能提起来,又能解决两地分居这样的大问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