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30年后医生会失业。我比较认同这个预测。 在《这就是2050年的中国(畅想)》一文中,我预测,到2050年,"人均寿命达到96岁,癌症、艾滋病等已经完全攻克,纳米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自动医疗仓被装备在每个社区,可以治疗90%的疾病",这个跟马总的想法是吻合的。未来智能医疗装备、机器人会替代大部分医生的职能。 医生 要理解为什么医生会被机器替代,我们需要对医生职业的职能重新梳理下。 一、医生的职能理论上可以被替代。 百度百科对于医生职业定义 上图是百度百科针对医生职业的定义,大家想想,哪个职能是智能机器人无法替代的?目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已经朝着智能感知、自主领域在演进,阿法狗打败围棋冠军,无人驾驶已经在路上。机器人的学习、感知、决策、操作未来会比人类更加精准。 二、医院医生判断病症已经非常依赖仪器设备,你发现了吗?你去看医生,除了简单的问几句症状,随后开单不是抽血、B超、X光、核磁吗?拿到机器检查结果开始出诊断意见,不是吗?随着智慧病房、智慧病床、智慧医疗的不断进化,未来更高级的智能医疗机器人会替代医生望闻问切的智能,并快速诊断。 三、医疗机器人具有天然的优势。①医生问诊无非也是收集数据,大脑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机器人数据收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会比人差吗?相比而言,机器人收集的数据更多,云计算更快,大量数据分析的结果更精准,机器人需要去翻病历吗?②机器人做手术优势就更明显了,手术医生操刀误差至少是毫米级吧?机器人会不会达到微米级?而且最重要的是机器人不会疲劳,手术室医生很累的,疲劳有可能误操作,你知道吗?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加持国家对智慧医疗产业的高度重视,未来"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当然针对医疗机器人,我提两点期盼: 一、护士一定不要用机器人替代。毕竟和护士姐姐聊聊天心情会好,对病情有帮助。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算怎么回事?除非是像下图一样的机器人。 二、医疗决策一定要由人来做。智能机器人一定要定义为医疗辅助,毕竟机器人没有温度,程序算法没有绝对的安全。 自2017年开始,医疗机器人企业不断涌现,医疗机器人已经成为行业投资风口。2021年上半年,中国服务机器人 融资数量中,医疗机器人最多、金额达到35.1亿。 智慧医疗的终极发展趋势是:机器人代替人。这个,你想到了吗? 未来已来。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