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和你说吧,任何一个不是滥竽充数的英语老师都是可以和老外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的,至于具体达到什么水平还真不好量化,但是既然能做到大学老师或者高中英语老师,至少是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学历也是英语专业本科起步,大学老师更是英语各个方向研究生起步。 首先,大学英语老师大多数水平还是挺高的,包括英语专业的老师以及公共英语老师,要知道能进入大学教英语,那至少是名牌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面对的是那么多优秀的本科生,如果英语口语没有一定水准的话,是没法混过去的。就是那些教文学,阅读和语法的英语专业老师口语也是不错的,即便有些老教师口语可能不太好,但是要实现和美国人正常沟通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高中老师的英语水平,现在高中的英语老师大部分应该都是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原则上都是手握专业8级证书的,而且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也是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使用英语口语,所以他们要实现和美国人正常沟通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的水平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们的口语教学还比较薄弱,在课堂上也很难实现英语口语教学。如果让这些老师去和美国人交流,可能还是存在障碍的。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要实现和美国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沟通并不难,难的是如果谈论的话题涉及到专业领域的话的确会存在障碍,但是美国人自身就没有障碍了吗?就像让一个专业学中文的学生来谈论量子技术,这个学中文的学生能和量子技术的专家直接对话吗?很显然老外自己都是有障碍的。 更多关于英语和教育问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一个大学或高中英语老师到美国可以交流,但是要看是怎样的交流;对于是否能听懂,如果英语老师直接跟美国人交流是可以听懂的,但英语老师听美国人之间聊天,是听不懂的,我指的是刚到美国不久的英语老师。 首先我们要肯定国内的英语老师不论是语法还是词汇量都是有着扎实基础的人,但这些跟他到美国初期能否交流没有关联,这跟英语老师无关,而是我们学英语的方式有关。别说国内的英语老师了,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很多同事是从其它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调过来的,他们以前每天都是英语环境工作,但到了美国,她们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听的是不是英语......如何验证英语老师到美国能否无障碍听懂并交流 其实很简单,随便找一个美国大片看就可以了,但不能有英文字幕,如果能听懂60%,那么到美国就没问题了,因为美国大片里的表达方式都是生活化的,要知道能听懂BBC新闻的未必能听懂美国大片,我来说说原因: 首先你到美国跟本地人交流的时候,对方会根据你的英语水平来选择表达方式,几句话就可以听出来,一般来说,美国人会放慢速度,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正如BBC新闻一样,都会中规中矩的表达;但美国人之间的交流,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举个例子:"come on"这个词组连小学生都知道什么意思,但实际上这个词组有五种意思:快点、不公平、胡说八道、加油、过来。美国人在使用的时候都用这一个词组表达五种意思,你能通过语调区分出来吗? 其次,美国人的吞音方式是国内英文教育中没涉及到的,这个吞音会涵盖在交流里的很多细节中,导致了国内的英文老师可以看懂整段话,但从美国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就听不懂了。 最后,就是美语中也充斥着大量的俚语、谚语和热词,它们的特点都是不能用字面意思去翻译。 所以,国内的英语老师去了美国,如果美国人按照纯本土的方式交流,英语老师会卡在听力这里,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 大学的英语老师到美国正常的沟通交流都不会存在问题,涉及自己专业方面的深奥问题都可以侃侃而谈,至于高中英语老师,这个就不一定了,大城市的英语老师正常沟通交流一般也不会存在问题,但是乡村和偏远地区的英语老师,一般性的沟通可以,继续探讨人生的话,可能就会存在些许问题。 第一,农村和偏远地区基本都没有外教,一年到头基本没有和外国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就是大学学的很好,时间久了,也会忘掉。 第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英语老师日常教学中全英教学几乎很难,学生基础就在那里,本来学生对英语就存在畏惧感,大家都考虑考试分数升学率的时候,你要是全英教学,学生听不懂,久而久之,英语让学生更加畏惧,学生畏惧的后果就是内心上觉得自己学不会,结果就是真的学不会。大家都知道培养英语氛围,加强英语环境等等道理,但目前的分数论以及高考英语试卷的题型设计和难度决定,实用性走不通。 第三,无论哪里的高中英语老师,个人水平和基础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仅仅是片面之词,有些农村英语老师口语就是很溜,而城市甚至大学英语老师都只专注文字的研究,口语可能一塌糊涂都有。 所以,一般性沟通交流,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基本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若要出国学习的话,提前一两个月进行口语强化都会没问题。 我就是一名高中英文教师,但是说认真一般的大学老师那点水平咱也比的上,这话不是我自己说的,是很多的去上课大学的学生说的。我现在能和老外无障碍的沟通,有什么外宾接待的都会找我,包括出国商务活动,去美国加拿大一些国家都可以轻松应对。我为什么可以做到呢?第一,我大学口语听力练的好。第二,保持努力,我大学毕业快二十个年头了,依然坚持听力,看美剧和欧美电影等。不然很多大学毕业时候还不错的老师到后面就是高中那点词汇和水平了。 我现在就在高中教英语,我在英国做过一年访问学者,在美国生活过半年时间,可以谈点亲身感受。生活层面一般在一个地方生活三月以后可以基本上达到无障碍自由交流的程度。这里面需要适应的是当地的人名地名和方言土语俚语俏皮话等,每个地方还有一些特定的发音习惯也是需要时间适应的。稍微专业一点的话题,比如当地的体育,文化,社会习俗和戏剧电影等深层次的交流需要更长一点时间适应,主要是内容的适应而不仅是语言。当地的人文典故,俏皮笑话,明喻暗喻等最难理解的内容需要更多长时间去学习适应。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交流可以迅速达到很深的程度,比如我学的语言教学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很快就适应了教授的全英文授课并且可以就学习内容与教授进行自由讨论。 我觉得无论你在国内英语学习的水平如何,想达到与母语是英文的人完全自由交流都是有个适应的过程的,且主要不是语言文字的问题,而是语用和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思维模式不同的问题。 关于国内英语水平,总体上讲还是不尽人意的。 就发音来看。现在的情况,好多人讲英语我就可以听出这个人是中国哪个地方的。中国英语发音比较典型的有广东英语,江西英语,东北英语,北方英语,还有陕北英语。还有部分沿海城市的所谓美式英语,常常出现吞音或漏音的情况。这样归结起来,国内英语学习者,有90%都或多或少是有问题的。最近在头条上,关注了许多英语老师的英语发音大部分都不同程度的有问题。 其次,就交流来看。中国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问候,购物,问人家从哪里来等基本的交流还是没问题,绝大多数老外,只要在中国呆的时间长了,能够猜出我们讲什么。这就是说,在浅层次的交流方面,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可以的应付的。但是,要就某一话题进行升入讨论,或者深入交流,大概不到20%的人能够做到。如果是能够看懂外文报纸或者严肃媒体文章的人,会更少。在口语上,即使一些在国外生活较长时间的人,也有这种情况。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句英文:"go go go, go nimade outside","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 因此,曾经有机构报告说:中国人的英文水平,在世界上排名很靠后。这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整体上还是不高的。 究其原因,同我们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笔者对中国英语教育中的语法教育持保留意见。目前中国学生,绝大部分因为考试分数原因,花费巨大精力在语法学习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词汇积累上严重不足。目前来看,中国高中学生,经过9年英语学习,词汇量超过5000的不多。大学生英语平均词汇量不会超过6000,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达到10000-15000词汇。目前,我们高中学生能够考到120分以上的,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国家小学5年级水平相当。 致于大部分大学或中学老师,如果没有国外留学背景的,英语除了看文献之外,在学术交流上还是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当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现在情况有逐渐的改变。不过,这种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内地。不过,我希望这种情况能得到改变。 说实在的,一个高中或大学的英语老师就英语水平来说,到美国去的话还真是很一般,教材那点知识面太窄,再说在中国没有很多机会运用,语言这个东西,用得不多,自然不流畅! 我去美国学习时,刚开始,我感觉他们说话好快,主要是我们平时听得也不多,自然反应就慢,但一个月以后,当耳朵完全适应语速了,基本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听课也没问题,但是遇到一些专业领域,如果是我们很少涉猎的那些东西,就很难理解! 总之,我觉得要想英语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一个高中或大学的老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多听各种听力材料,听力能力非常重要,听懂了才能随意表达,一般他们都能理解,如果听不懂或听错了,就会影响表达。其次多读多运用,在讲英语的环境中,很快就会提高! 一般国内英语老师基础都很扎实, 个人认为日常的交流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专业学术上的词汇和表达积累也不会少,有三五个月的适应期应该也够了。 当然,当地的口音,俗语俚语,人文典故,俏皮笑话则需要更多长时间去适应,任何人都有这个积累的过程。 就像我们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时都只说普通话是一个道理,说方言谁也听不懂啊!而且他和你交流的时候用词也会相对规范。 当然,这个和母语水平或者接近母语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具体要看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了。 一个大学老师和高中英语老师到美国,能不能听懂并进行交流呢?我觉得情况应该是这样:大学老师出国可以自由地交流,而高中英语老师可能太深层次的交流会有问题,但是日常的交流应该问题不大。 那为什么会是这样情况呢?咱们就先来看看一个大学老师和高中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到底如何?一般情况下,大学老师都是硕士学历起步,英语老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本科大四的时候,会通过专八考试,能考上本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都不会差,读研的时候还会对本专业的各项技能进一步加强。一个高中英语老师的学历水平一般也是英语专业本科起步,如果上大学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差,英语水平差不多也到专八。在大学,他们英语的听说都会经过系统专门的训练,如果仅按学历专业水平来说,听懂和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是大学老师和高中英语老师踏上工作岗位以后,随着工作内容的不同,他们的英语水平会有所变化。一般大学英语老师的工作内容,就是教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各项英语技能,所以他们工作的时间越长,各项英语能力会越强。而高中英语老师教学生都是英语基础性的知识,虽然也有英语各项技能的训练,但都是较低水平的。高中的英语教学一般仅在课堂上说英语,课下老师都是用汉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所以高中英语老师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如果不是特别注意的话,听说能力是下降的。但是因为他们日常不断接触英语,所以也足以应付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和交流。 当然能听懂并交流了。一般这个水平的老师,在美国交流生活,教学等方面的没有问题。大学老师的英语一般硕士博士研究生,高中英语老师一般再低也是本科毕业生,他们的英语水平不仅限于课本知识,对于日常交流,学术交流都是没有问题的。但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会出现美国人用的俚语,或是他们日常口语,这些我们在国内可能听不到。这就像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他们特别的意思表达,但外地人不懂,只有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才能慢慢体会。同样,到美国后,与美国人的交流中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行。 如果学得好的小学生,口语和听力较好的,在美国连讲带比划,都可以让美国人明白要表达什么。并不需要精准的语法。如果达到高中的词汇量的话那要日常交流更没有问题了。主要是要训练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和听力,因为课本上学的与生活中的用语并不相同,如果要达到日常的交流,要多学生活口语,多讲,敢讲。多用英语与人交流。这样,就能大胆地与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