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游子 每年中秋时节,我都会回一趟故乡----交界河边的老家。 故乡地处苏北平原两市交界的乡间,典型的三不管地带。小时候"远近闻名"的交界河静躺于此。 村口有一段泥泞不堪的小路,这段乡间小路也是我儿时每天走过最多的路。时隔多年,每次回去我仍旧用双脚丈量小村里那段土路,似乎仍有那时的梦想和怅惘在萦绕。这条庄稼地里的乡间小路,是一代代一群群少年们的杰作。春天的清晨里,有朝霞映着青草上的露珠;冬天的清晨里,有繁星闪耀着青草上的白霜。沉寂了一夜的小路,会在次日的特定时刻被一群少年欢腾,一路雀跃,当然也或许会有沉默的脚步缓缓走过。城镇化进程下的故乡已萧条至极,残败不堪,诚如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村里年轻人十有八九都已搬走,留下一排排空荡荡的房子,留下一个个风烛残年看家守院的老人;往昔来来往往的行人,忙忙碌碌的劳作场景现如今已荡然无存。偶遇几个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一眼看到他们,他们也依稀认出我来,唯有老人膝下羞涩的儿童依旧。有人问,放假回来看看的?我赶紧笑着接一声。递上烟,有一句没一句的唠叨着家长里短。乡亲和乡音,最默契。那神态,那情感都没有变,喜悦和忧伤,绵绵永存…… 晚饭后,带着孩子来到村前屋后转转。家家户户门口的大场不见了,取而代之老人栽植的菜园。空旷神秘的院子里,夜幕下的我缓缓地抬起头直盯盯地望着明月,屏气凝神。此刻这个寂静的小村庄,万物凝固,苍穹之下唯有清辉沐浴着我和脚下的这片土地,瞬时我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迎接着她。皎洁,明亮,满轮银光忠实地照耀着这一萧条至残败的小村庄…… 转眼几天又要走了,心有几分不舍但又不得不走。老家土特产塞满后备箱,亲人叮嘱电话接二连三,路上慢些……人到中年,事愈发多了,回老家的次数也多了。曾几何时突然发现,故乡已然不是我心里那个故乡。回不去了,记忆中温馨可爱的故乡再也回不去了。我知道,阻碍回老家的不仅是泥泞的小路,萧条的村庄;还有漂泊的心。 故乡很远,老家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