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阳必虚!用三仁汤,排湿气,通阳气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方剂学》、《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所以,咱还是用文字来聊天吧。
记得上学那会儿啊,老师讲到湿邪的致病特征。其中有一条就说了,这个湿邪能伤阳气。
当时我不理解,湿邪,怎么就能伤阳气呢?
老师说,它能阻滞阳气的宣发啊,所以伤阳气。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太理解。不过,到后来,我算是彻底懂了。因为这方面的例子,见得越来越多。
我给你说其中一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36岁,本职工作,是一个缝纫女工。
什么毛病呢?最近俩月,她爱出臭汗。上半身,出汗不止,而且这个汗有一种难闻的酸馊味道,很黏,触摸上去,又觉得发凉。
你想啊,一个女同志,整天一身臭汗,这也不像话啊。所以,她就四处找地方看。
找人看,人家就问了,说你除了爱出汗,还有别的不舒服吗?患者说了,她明显感觉四肢发凉不温,背心冷痛。
这么一说,有的人就给开了温阳之品。因为上述信息一看就知道,这是典型的阳虚啊。阳虚,所以四肢不温。阳虚,所以背心冷痛。阳虚不能固摄腠理,所以爱出汗。
是这么治下去,效果不太好。所以,她只能继续求医。后来,她遇上一位医家。刻诊,一切如前所述。脉濡细,苔薄白而腻。只不过,患者多说一句,就是自己近来口苦,尿黄,腹胀。身上汗味似乎比以前还大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杏仁、白豆蔻、法半夏、厚朴、竹叶、黄芩,白通草,滑石,薏苡仁,一共开3剂。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出汗明显减少,口苦和四肢不温有所减轻,但是小便还是黄。于是,原方加茵陈,再投5剂。
这一次,患者用药以后,自汗现象继续减轻,而且味道淡了不少。小便逐渐正常,四肢温热,但是,依然腹胀。这个时候,原方加大腹皮,再投5剂。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7年的《新中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