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野高粱
野高粱
小区的道路两旁,生长着两株野庄稼。一株是高粱,另一株还是高粱。
两株野高粱孤零零地伫立在路旁,与周边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议论着:咋会在这里长出高粱呢?实在是两道奇葩!也有人说道:这东西有碍观瞻,不如干脆拔了吧!时间一天天过去,两株高粱快速地生长着,竟长到三米多高,柱头也结出了红彤彤的高粱穗子,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看着倔强生长的两株野高粱,我不禁想起我们的职校生。土生土长,并不引人注目,甚至被当做"草根般"的一群。但任凭风吹雨打,却依然顽强地成长着。我们该如何去培育这"野高粱"呢?
在某校听课,课余时间和一位班主任交流时谈起了班级管理的话题,老师说道:"我们班有几个问题学生特别喜欢捣乱,而且还不愿和老师沟通。为了及时了解帮助他们,我就试着建立几个帮扶小组,毕竟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交流。可没想到班里的同学嫌麻烦都不愿接受他们,我从李镇西老师的民主管理中得到启发,把这几个学生的名字做成纸条,然后让小组长抓阄,这样充分发扬了学生民主,终于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看着王老师得意的神态,我却陷入了深思……
王老师对问题学生使用"抓阄"的方法分组,让我不禁联想起了足球比赛。班主任老师无疑是这场比赛的"主裁判",同学们代表对阵的双方,而"问题学生"则无奈地充当起"皮球"的角色被同学们踢来踢去。 "皮球"终于被踢进一方球网,"主裁判"一声哨响结束了比赛,进球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失球者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就在球员们热烈地庆祝时可有谁想到过孤零零地躺在网窝里的"皮球"呢?在这起管理案例中王老师貌似采用民主管理,通过"抓阄"解决了燃眉之急,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您把孩子做成"阄儿"抓来抓去的时候,您可曾考虑过这些"问题学生"的感受吗?也许您觉得这些调皮孩子"脸皮较厚、蛮不在乎",也许您觉得这是"创新之举、探索之路",但是请不要忘记在尊严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就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包容每一条缺点。"问题学生"不是任由你踢来踢去的皮球,他们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活蹦乱跳、有血有肉的生命。对"问题学生"的极端处理方式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会让他们从此自暴自弃,丧失改正错误的勇气,倘若如此,哀莫大焉!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分组事宜?有没有两全齐美的方法让双方都满意呢?我又想起了古人常玩的一个相亲游戏——"抢绣球"。 "抢绣球"是古代员外家嫁小姐时采用的一种"选秀"模式,只见小姐安然端坐在绣楼之上,借着手帕遮掩细细打量,如若相中一位公子便会将绣球抛向他的方向,于是台下的众相公便蜂拥而上一阵猛抢。班主任能否像 "员外"们一样把这些"问题学生"变成小姐手中的"绣球"呢?老师们可能会觉得"问题学生"与"绣球"差之甚远,倒是和"仙人球"有几分相像,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会有人来抢?但是请记住一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问题学生"一样可以闪亮登场。也许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关心同学热心肠;也许他们个性顽皮爱张扬,但是热爱集体有胆量;也许他们偶尔把祸闯,但是体育锻炼有特长……班主任作为一方"员外",应该想方设法帮助 "问题学生"剃掉扎人的"仙人球",包装成人见人抢的"绣球",让更多的同学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逐渐地接受他们。同时也要督促"问题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改正缺点,使自己真正变成抢手的"绣球",果真如此,善莫大焉!
每个班级都会有所谓的"问题学生"存在,他们人员虽少但能量不小,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最头疼的一群人,一旦处理不巧会使你的工作费力不讨好。针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是班级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应该开动脑筋,切忌"踢皮球",学会"抢绣球"。把学生当"皮球"踢,他们会距你越来越远;把他们当"绣球"抢,他们会离你越来越近。班主任老师应该通过对后进生的帮扶,在班内树立起同学间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形成 "比、学、赶、帮、超"的和谐班级氛围,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班主任老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最基础环节,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生命的尊严,为了学生的成长,请您远离"足球场",走进"选秀场"!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尊重引领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由路边的"野高粱"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