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背景 服务集成 主要从企业API服务总线层面,应对企业烟囱式业务系统集成、API能力发布、API编排复用、API自动化测试等方方面面的挑战。 对某大型销售型企业来说,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在上下游合作企业之间进行共享和集成,共享的频次、数据交互的效率、数据交互的质量、数据交换的安全性、数据服务的快捷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的编写代码集成API服务和数据库直接共享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全面数据集成服务的需求,得帆云统一API集成开发平台 可快速解决这些挑战。 通过得帆云统一服务集成平台的建设,API不再隐藏在各个业务系统中,而是变得显性化、可视化。企业所有的API服务能够成为数字资产,旧的业务系统和已有的数据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业务痛点 企业现有的点对点系统交互方式,形成了复杂的网状关系,开发、管理、运维的成本很高。 在数字化转型的愿景下,企业提出了以下要求: 系统架构:企业需要新一代的IT架构改变当前内部系统复杂的网状关系。 开发方式:通过新的IT架构实现系统解耦,规范开发方法、降低开发难度,让接口交互不再受制于开发语言、系统平台、协议、数据格式等。 系统管理:调整系统关系,透明化管理,避免黑盒系统,加强对核心IT资产的管控。 运维管理:加强运行期管控,降低运维成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新服务的开发、部署、监控、管理。 企业服务集成平台的目标 是实现企业的内外支撑,对内实现系统治理,对外实现能力开放 。 具体难点1:使用复杂 在使用API时,易用性 应该是主要考虑因素,尤其是需要控制和管理多个API的企业环境中。 无论采用哪种部署方法(例如云或本地部署),都需要API提供者向使用者提供支持,才能使API成功部署。现阶段开发人员执行搜索API困难,且缺少直观的API管理平台为所有API提供分析和快速见解。 具体难点2:可管理性差 该企业具有多样化 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使用各种技术,地理上分散的开发人员团队,在横跨全球数据中心的部署环境中创建了不同类型的API。 现阶段缺乏集中API的平台来管理各种环境之间的冲突 ,避免资源重复,并确保各种技术的顺利集成。 具体难点3:使用范围小 现使用API较局限 ,无法涵盖从开发到部署的整个API生命周期的所有基本方面。API使用者无法解决API的开发,集成,监控和管理等问题。API发布者无法解决API的设计,创建,测试,安全性和管理等问题。 企业希望API管理平台可以处理大部分完整的API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进而实现最初设想的API收益。 解决方案 构建完善的企业级服务治理与应用体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清晰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指引,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解耦 : 遵照SOA标准与实际业务关系,对现有业务系统进功能解耦、服务化封装与部署。解耦的过程需要实现如下目标: 建立清晰的系统边界,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对业务功能进行收敛,保证业务构件之间没有功能重叠 保证业务接口功能清晰,为系统的能力开放提供保障 2. 集成 : 因为业务的关联性,解耦伴随着集成问题,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借助得帆云aPaaS企业接口服务进行统一管控,实现软件资产的集中管理。 3. 服务治理 : 通过在得帆云aPaaS上建设服务集成平台,实现接口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IT系统集成能力; 4. 资产沉淀 : 形成企业级别服务资产池,完成统一的开放与集中化的管控,为后续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协同提供支撑保障; 5. 能力开放 : 基于服务集成平台的能力,形成服务运营机制,推动业务的持续性创新发展。 关键功能 1. 服务集成 服务集成用来管理自开发接口,类型有4种,分别为Rest接口、消息Webhook、数据Webhook、API数据模型接口。 2. 数据模型 模型类型选择「API」后,需要选择接口来源,可选择「自定义」和「服务集成」选项。 选择「自定义」选项,输入API接口地址和模型编码,即可新增API数据模型。 3. 业务事件 在业务事件中的「外部节点」选择「服务集成」进行调用。 操作步骤 前提条件: 确保已完成服务所需模型的部署; 与发起调用的系统确认服务的出参和入参。 服务集成操作步骤: 服务集成用来管理自开发接口,展示当前租户所有API。 使用路径:「后台管理」——「拓展服务」——「服务集成」。 1. 新增服务 点击「新增」按钮,出现新建服务弹窗。 填写「服务编码」、「名称」、「类型」、「domain(域名)」必填项,「类型」可选择: Rest 接口 消息 Webhook 数据 Webhook API 数据模型接口 填写后点击「确定」按钮,跳转到方法配置页,默认为新增方法界面。 2. 新增方法 新增方法的「方法编码」和「名称」必填。 有4种请求方式,分别为GET、POST、PUT、DELETE。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GET 、POST 、PUT、DELETE。URL全称是资源描述符。 一个URL地址,它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改、增、删四种操作。 GET请求会向数据库发索取数据的请求来获取信息,类似数据库的select操作,只是用来查询数据,不会修改/增加数据,也不影响资源内容。该请求不会产生副作用,无论进行多少次操作,结果都一样。 与GET不同的是,PUT请求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从而改变信息。该请求类似数据库的update操作,修改数据的内容,但不会增加数据的种类等,也就是说无论进行多少次PUT操作,结果都不会不同。 POST请求同PUT请求类似,都是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但是该请求会改变数据的种类等资源,会创建新的内容,类似数据库的insert操作。几乎目前所有的提交操作都用POST请求。 DELETE请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删除某个资源,类似数据库的delete操作。 接下来填写「请求参数」和「返回Response示例」。 点击「保存」按钮即可生成自定义服务。 API 生成数据模型操作步骤: 数据模型是得帆云aPaaS平台中的底层结构,每一个数据模型对应一张数据库表,在「后台管理」——「资源配置」——「数据模型」中可进入数据模型页面。 数据模型是一个可复用的,快速建立表单的重要工具,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进行新增、修改、查看等操作,应用于需要快速搭建表单或搭建表单过程中需应用已存在字段的场景。 该企业有三十多个信息化系统,通过得帆云aPaaS平台对这些系统内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进一步应用。但是,由于表单数量太多,开发成本过大。因此应用了数据模型中的API数据模型,快速自动生成标准的查询接口,减少了配置成本,降低了操作门槛。 1. 自定义 在「新增数据模型」的弹窗中,「模型类型」选择API,「创建方式」选择自定义,并填写「版本」、「URL」和「模型编码」等必填项,点击「确定」生成数据模型。 2. 服务集成 在新增数据模型的弹窗中 ,「模型类型」选API,「创建方式」选择服务集成,并填写「接口版本」 、「选择服务」和「模型编码」等必填项,点击「确定」生成数据模型。 选择服务下拉框展示的数据来自「拓展功能」——「服务集成」列表;API数据模型本质上是通过接口的方式联通了外部数据源中的一张数据库表,在aPaaS数据源不会生成数据表,其中所有的数据均来自外部数据源;API数据模型无法在本系统内对其进行增删改的操作,只能查询和展示。 业务事件操作步骤: 在「业务事件」——「新增节点」选择外部节点,可以通过触发方式触发后将把aPaaS系统内的数据发送至外部系统,并获取外部系统处理过后的结果作为返回,后续节点可以应用返回值。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业务事件触发后需要获取外部数据源信息的应用场景。 例如,企业使用aPaaS系统对销售订单进行管理,销售单的商品价格在外部供应链系统,可以使用外部节点货物商品价格,用整合节点整合进销售单内,通过数量与商品价格可以计算出销售单的总金额来满足实际应用场景。 1. 自定义接口来源设置外部节点需要选择「数据来源节点」,设置「接口来源」,选择「发送请求类型」,输入「请求URL」的接口地址,完成调用节点的设置;「发送请求类型」不同表单会根据类型进行变化;实现效果:调用外部接口,获得返回Response数据,加以应用。 2. 服务集成接口来源 设置外部节点需要选择「数据来源节点」,设置「接口来源」,「选择服务」的数据来源为服务集成列表,「选择方法」的下拉选择项来自所选服务集成的方法列表,点击「确定」完成调用节点的设置。 项目总结 使用得帆云aPaaS,将各类API接入到一个统一集成平台上,可直接在平台上调用使用各类API。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各类API的使用状态,即便后期需要新增或替换某个API,也可以在平台上快速操作。 API集成平台帮助企业各个信息系统实现互通互联,将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从而降低成本,助力业务平稳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