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 摄影:贾真 洋县,古称洋州,地处汉中盆地东缘。北仰秦岭护佑,南依汉水滋养,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底蕴深厚。 城东之龙亭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汉龙亭侯蔡伦的封地和魂归之所,古柏苍劲,香烟缭绕。 城西之谢村镇,大唐皇家书院智果寺高阁藏经,专为唐代高僧玄奘译经敕建,宝刹雄殿,为佛家圣地。 北宋文同迁任洋州,画竹于城西筼筜谷,其表兄苏轼以一首七绝《筼筜谷》云: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既表现了文同的清廉,也体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演绎了一段中华成语"胸有成竹"的传世佳话。 时至现代,洋县赓续红色基因,养育走出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富清老英雄。 摄影:贾真 山川秀美,生态优良的洋县,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她的纯朴和健硕,荫泽呵护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而蜚声世界。从1981年起,洋县承担起保护朱鹮的使命责任!为了给朱鹮创造优良的自然生活环境,洋县人民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在耕作中自觉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流传着"要把朱鹮养,宁可少打粮"的俗语。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时至今天,风和景明之日,汉江两岸,绿野洼地,朱鹮时而振翮高飞,时而双栖呢喃,一派生机盎然的祥和景象。 摄影:贾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定然会给你最丰厚的馈赠。保护朱鹮的善举,促使洋县探索走上了有机农业的发展道路。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洋县14大类80种14.1万亩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西北唯一有机认证示范县。其中以"有机黑米"为代表的洋县有机系列产品,正大踏步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一说起"黑米"这个词,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在前面冠以"洋县"之名,这反映出"黑米"这种稀缺物种的地域性。我想这其实和称呼"洋县朱鹮"的道理一样的,与其说是物种对生长地理环境的挑剔,倒不如说是这方水土造化和成就了这些特有的生灵。 洋县黑米古称"粳谷奴",因其外皮墨黑,内芯雪白,素有"黑珍珠"的美称。它是中国最早食用的优质稻米之一。 洋县种植黑米历史悠久。关于黑米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一是史料文献。据《洋县志》记载,黑稻原产洋县,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选育而成。他将其奉于汉武帝,帝大悦,遂列为"贡品"。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将洋县黑米列为贡品,而成为历代皇家贵族的御用物品。 二是文学作品。《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有"诞降嘉种,维秬维柸,维糜维芑。恒之柜柸,是获是苗"的诗句。文人考据,此文正是称颂黑米。《毛传》称:"柜是黑黍之大者"。晋代崔豹《古今注》谓:"稻之粘者为黍"。宋代罗愿《尔雅翼》述:"庶人荐黍,有露仁、矮人、马尾、黑谷、罩粒五种"。就其种植范围,又述:"稷、黍、稻,梁之属皆该有之也"。汉中古称梁州,想必一定和此地的物产相关吧。 三是考古实物。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洋县范坝村发掘春秋时期的古墓时,发现墓葬内有黑米遗存。可见,早在2600多年以前,洋县范坝村一带的就已经开始种植并食用黑米了。 民间还流传,清光绪24年(公元1898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般逃到西安,念念不忘洋县黑米的滋补奇效和诱人香味,仍下旨令汉中知府进献。 既为皇家贡品,除了物以稀为贵而外,品质当然无可挑剔。的确,黑米是药食兼用的佳品,具有极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洋县黑米之"黑",主要是因为外表皮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据科学研究表明,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起到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明目保肝等神奇作用,是黑米的精华之所在。 洋县黑米所含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B1、B2以及铁、钙、锌、钼、硒等多种矿物质的含量等指标,均高于普通大米,甚至高于国际大米质量标准,被誉为"世界稻米之王"。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作用,主治"走马喉痹,调中气,主骨节风,瘫痪不遂,常年白发"症。在中医中常常用于体质虚弱、头昏贫血、白发、眼疾、腰酸膝软、四肢乏力等症候,故又有"药米"之称。 民间对黑米的药用价值早有认识,如汉中老中医将"黑糯"称之为"接骨糯",将它加入跌打中草药里,敷在患处,接骨疗效良好。 洋县一带的产妇坐月子,亲朋邻里都要来送礼贺喜,礼物就是黑糯米、红枣、鸡蛋、黄酒之类的营养品。故黑米又称之为"月米",有利于产妇恢复和增加乳汁。 黑米八宝饭 黑米以文火慢煮成粥,当地人称"黑米稀饭",黝黑醇香,口感甜糯,营养丰富。 煮成米饭,疏松爽口,味美醇香,不粘不腻,风味独特。若再佐以果脯、各色干果、红糖等上笼蒸制,可以做成席面上一道令人惊艳的"黑米八宝饭"。 黑米八宝粥 黑米最好与红枣相煎,谓之"红黑双绝",有喜庆之色;再佐以百合、天麻、银耳、白果、核桃仁、花生仁、薏米、冰糖等长时间熬煮,制成的"黑米八宝粥",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美食。 黑米炖乌鸡,锦上添花,别具风味,营养极佳,曾被列为皇宫"御膳"之一。 洋县黑米酒 黑米作为食材,亦饭亦菜,还是酿造"黑米酒"的不二之选。酿造制酒,其酒色乌紫晶莹,醇和香柔,馨芳袭人,味鲜丰润,酸甜适口,有葡萄酒的风格,又别于谢村黄酒。在洋县当地,有着"常饮黑米酒,能活九十九"的民谚。 从人类繁衍的狩猎时代到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 "吃"从来都是人生大事和永恒的主题!在主食副食大丰富的今天, "吃什么"才能更加营养健康,成为了人们时刻思考关注的问题。 黑米的稀缺性、地域性、有机性,以及以黑米为原料的产业化深加工食品,迎合了现代人对绿色生态、营养健康的追求。 但是黑米种植,除了对地域环境要求苛刻外,还有自身亩产量低、品质不稳定、投入产出率低、经济回报差等尴尬制约因素,这使得当地农民都不愿意大面积种植黑米。 汉中双亚集团创始人周亚刚却认准了有机农业这条路子,他带领着双亚人,经过十年的走访、寻觅、育种、优选,在与朱鹮共生共存的水稻田里,终于成功培育出亩产600斤以上的高产量、绿色、原生态的优质有机黑米——"周大黑"黑米。 春种秋收,应时而作, "周大黑"黑米从500多亩发展到7000亩的种植面积,在其成长过程中采取人工除草、物理驱虫方式,全程无农药化肥,是真正的黑色有机绿色食品。 自2014年开始,双亚集团研发中心以黑米为原料,陆续研发出黑米茶、黑米糊、黑米锅巴、黑米巧克力、黑米丸、黑米葛根酵素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了黑米产业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双亚集团,从1992年一个加工黑米的小作坊到今天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绿色有机上做足了文章,通过"产品+商标+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黑米变成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今天,以洋县优质黑米为基础产业的双亚集团,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做大做强有机黑米产业链,聚焦绿色生态食品领域,绘制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蓝图。 古老的黑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唱响了新时代的凯歌! 朱鹮之乡 生态洋县 欢迎您的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