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场上,一名身材瘦弱的志愿军战士仅凭一己之力、苦苦支撑了8个小时之久。 在这8个小时里,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打出了近千发炮弹,歼灭420多名美军,被战友们直呼:"上甘岭炮神" 。 这名小战士就是唐章洪,年仅17岁的他就凭着百发百中的"炮法"封神,荣立一次特等功、两次一等功。 然而,神枪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唐章洪之所以能够在百万志愿军战士中脱颖而出、成为军中传奇,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1 1951年,只有16岁的唐章洪参军入伍,被编入解放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重炮连。 能够成为炮兵,这是唐章洪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毕竟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军队中的武器装备落后且紧缺,新兵入伍之后能够摸到枪,就足够炫耀了。而唐章洪却被编入了重炮连成为炮兵,这在他那颗幼小的心中埋下了自豪的种子。 为了分享这份喜悦,他在家书中这样写到:"父亲不必担心,我在部队一切都好,而且还是百里挑一的炮兵。" 当然,在尝试完喜悦之后,唐章洪也隐隐觉察到了自己肩膀上承受的压力。 为了不在部队中丢人,他除了完成每天的体能训练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摸索如何才能把炮弹射得又远又准。 没有实弹用来演习,唐章洪就整天琢磨炮架子,趴在炮筒上细细打量,将眼神当作炮弹、目光落在哪里、哪里就是炮弹的着落点。 经过不懈的练习,唐章洪在第一次实弹射击中就取得了三发全部命中目标的好成绩,这在全连、甚至全团都是一个奇迹。 重炮连连长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便亲自找到唐章洪问话。 "你小子以前当过兵?不过看你这个年龄也不像啊。" 连长细细打量着唐章洪,如此单薄的身体、稚嫩的脸庞,顶多十五六岁的年纪,要说他之前参军打过仗,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既然没有当过兵,为什么一出手、就能做到弹无虚发呢? 见连长一脸不解,唐章洪立马指着陪伴了他无数个日夜的炮架子说道:"报告连长,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趴在那上边找准心。" 一席话让连长哑口无言,就那么一个光秃秃的炮架子,光靠夜以继日地用眼睛看就能练成神射手? 狐疑归狐疑,但连长巴不得手底下的士兵各个都像他那样出色。 "好你个唐章洪,还有这种本事。" "过段时间咱们军就要开赴朝鲜,跟美国佬比试比试,到时候你小子可不能给我掉链子。" 2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半岛开始,到年底已经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了三次大的战役。 在这三次战役中,我军共计歼敌6万多人,将虎视眈眈的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了三八线附近。 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我军的弱势也被敌人掌握。那就是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和兵员补充十分困难。 于是,美军便调整部署,企图对志愿军发起新一轮的攻势。 为了抵抗敌人的新一轮进攻,中央军委决定再次派遣第3兵团(下辖第12军、第15军、第60军)、第19兵团(下辖第63军、第64军、第65军)入朝作战。 进入到朝鲜半岛之后,唐章洪跟随部队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 一枚枚炮弹在他的手中,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弹无虚发地落在敌人最密集的地方。每一枚炮弹爆炸,都能摧毁一处地堡、消灭一小股敌人。 唐章洪也被战友们戏称是"给炮弹装上眼睛的炮手"。3 然而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对于唐章洪来说,只不过是小试牛刀,真正让他精神紧绷的,是1952年参加的那场上甘岭战役。 在1952年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企图夺取上甘岭,并且动用了300多门重型火炮、30多辆坦克,更是指派了40架飞机进行空中火力支援。 唐章洪所在的重炮连,被安排在上甘岭前沿阵地五圣山上,他们的任务就是拖住如洪流一般的敌人、尽量为其他方向的阵地减轻压力。 当时第15军军长秦基伟曾指着这里说道:"好地方啊,飞机你下不来、坦克你上不来、人对人、个顶个。" 可是,虽然志愿军占据了地形上的绝佳优势,但面临敌人地毯式的火力轰炸,战况也是十分惨烈。 10月14日凌晨5点,上甘岭战场尚且笼罩在一片黑暗中。 唐章洪注视这茫茫夜空,突然眼前一亮,不远处的山脚下、钢盔反射出的幽光依稀可见。 "不好,敌人进攻了!" 唐章洪大吼一声,随即调整炮口,一声沉闷的爆炸声过后,原本静谧的黑夜瞬间枪林弹雨。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唐章洪凭借手中的那门火炮、配合战友们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他不断地装填炮弹、瞄准发射,粗略估计已经打出了200多枚炮弹。 可是这个时候,炮筒已经烧得发红,根本不敢触摸,而身旁的几个大水桶早已见底。 其他炮手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火炮根本无法继续射击。 眼看敌人再次扑来,唐章洪灵机一动,招呼身边的几名战友聚在一起,用尿液进行快速降温。 这个办法确实奏效,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炮筒温度就降了下来,唐章洪才能继续射击。 敌人见五圣山久攻不下,便派出飞机展开轰炸,一枚炸弹正巧落在唐章洪3米多远的地方。 千钧一发之际,唐章洪赶紧拉着战友卧倒在战壕里,爆炸产生的气浪卷起沙石,差点将两人掩埋。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受伤昏迷的唐章洪才渐渐苏醒过来,他仔细地清点了一遍,包括他自己在内、全连只剩6个人,而炮弹也仅剩26枚。 仅凭6个人、26枚炮弹,根本无法抵挡敌人潮水般的进攻。可上级却下了死命令:再坚持十分钟! 无奈之际,唐章洪给5名战友一人一发炮弹,而自己留着剩余的21发。对于这样的分配,战友们没有丝毫意见,毕竟能否抵挡住敌人,全靠唐章洪那精准的射击。 唐章洪凭借一块巨石作为掩体、半跪在地上,左手装填、右手发射,将那21枚炮弹全部打在了敌人最密集的区域,最终完成了"再坚守十分钟"的命令。 根据战后统计,唐章洪在那场阻击战中、共计歼敌420多人。4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唐章洪载着满身荣誉回到祖国,军长秦基伟更是点名要见他。 当秦基伟看着面前那个不过20岁左右的小伙子时,十分吃惊:"你就是重炮连的神射手唐章洪?看起来很年轻嘛。" 面对首长的夸奖,唐章洪显得十分羞涩。 对他来说,参军并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保证祖国不受外敌侵扰、让家人们能够安稳地生活。 所以,对于这样的战斗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