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自动机械机心中,你见过这种自动陀吗?
随着机械手表的不断演进发展,机心在注重性能稳定性的同时,艺术美观也是机械表十分重要的价值体现。贵金属、镂空雕花、各种工艺打磨等可谓层出不穷。
但无论如何锦上添花,机械机心中传统的半幅式自动陀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无论如何旋转,总会遮挡机心一半以上的面积,这不免让热衷欣赏把玩机械结构的表友感到遗憾。除了体积较大,置于机心最上方的自动陀,也会相应的增加腕表的整体厚度,这也是主打超薄机心的品牌们迫切解决的难题。
采用传统半幅式自动陀的百达翡丽手表机心,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陀遮挡了机心一半的面积。
微型陀(珍珠陀)的英文名为Mini-Rotor,问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它小巧精致,摆陀和夹板平行,仅占据机心约三分之一空间,在体积和厚度上都比传统摆陀更具优势。因此微型陀深受超薄腕表青睐,在众多主打轻薄高端腕表中,我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不过有利有弊,微型陀仅限于非复杂的基础功能款,要是计时甚至超高耗能的陀飞轮,微型陀的自动上链机构无法满足。
为了让机心更薄,具有更大的观赏视野,宝格丽BVL138机心采用了微型自动陀设计
但因微型陀的上链效能有限,所以这款罗杰杜彼陀飞轮腕表采用双微型陀设计。不过这种设计虽然提高了上链效能,但同时也占据了机心许多位置,背离了其设计初衷。
不过,微型陀也有自身的弊端。因为其体积较小,受手部摆动或地心吸力的影响也较少,上链效率方面会相对逊色。于是,另一种全新的摆陀结构诞生了,那便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全新自动上链机构——外沿环形摆陀。它既能很好的欣赏机心的结构,又充分实现了上链效率最大化,可以说是一种集传统自动陀与微型陀优点于一身的设计。
百达翡丽Cal.350机心采用环形自动陀设计,表冠设计在表底红圈位置。
其实,这种机心外沿环状摆陀概念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百达翡丽便推出了一款环状上链摆陀机心:Calibre 350,摆陀和相关轮系置于机心外沿。不过该机心在当时触及诸多技术挑战,比如上链的摆陀设置在机心外沿旋转,由于摆陀较大,传统连接表冠和机心之间把杆无法安装,因而机心选择将表冠放置于背面,不仅操作不便也影响了佩戴的舒适感。受制于种种原因,以至于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外沿摆陀的发展停滞不前。
宝齐莱2009年推出的隐于机心边缘的环状自动陀机心:A1000机心。
近些年,由于机械表领域的技术发展遇到了瓶颈,在手表的个性化设计上也无法与石英表竞争,市场上又出现了许多高级制表品牌不约而同地在改善自动机心的镂空,将自动陀打造成隐于机心边缘的环状造型,也是最为成功解决机心精美结构不被摆陀遮挡的设计。2008年,瑞士钟表企业宝齐莱(Carl F. Bucherer)推出了一款A1000机心,将自动陀设计成环状造型,外型上能大范围的露出漂亮机心的夹板结构。通过这种前卫和新颖的设计,为自动机械手表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CFB A1000机心改进了外沿摆陀的上链方式,可实现双向上弦,摆铊向任何一方转动时都能提供动能。
这种设计是把摆陀设计成一个环状段,外沿加重、加厚,安装在机心边沿上,通过人体手臂的运动而旋转摆动。不像传统的自动机械机心依靠机心中心安装摆锤。这种设计可以让人无障碍的观赏机心内部结构,也增加了自动机心的方便性。此外,这种环状型摆陀可以让制表师制作、设计出更薄的自动机械表,而不会因机心需留出自动摆陀旋转空间而增加厚度。
CFB A1000机心具有诸多亮点:首先机心的部件不再受自动陀的遮挡,一览无遗地在我们面前呈现出来,便于玩家更好地欣赏机心结构。其次机心的动能转化率也十分之高,摆碟安装了两个离合轮,它们互相配合发挥上链功能。依据品牌说法,这枚机心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上润滑剂也能保持运行,将保养维护的成本降至最低。
随着这种概念化自动陀的演进,近年来其他几个高级制表品牌也开始在其机心上采用环状自动陀设计。 如宝格丽、江诗丹顿、宝玑、伯爵、爱彼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爱彼皇家橡树离岸型自动陀飞轮计时码表搭载的Cal.2897自动机械机心采用环状自动陀设计。
2014年,爱彼推出了全新皇家橡树离岸型自动陀飞轮计时码表,搭载的Cal.2897自动机械机心具有335个零件(包括34颗宝石),可提供65小时的动力储存,并配备传统导柱轮计时控制装置。机心采用环形自动陀设计,摆陀为铂金材质,机心侧毫无遮挡,宛如手动上链机心。
伯爵的910P超薄自动上链机械机心,采用环状自动陀结构以节省机械厚度。
2018年日内瓦钟表展上,伯爵表又对最薄自动机械表的记录发起冲顶,推出了910P超薄自动上链机械机心,被搭载在Altiplano Ultimate 910P自动手表中,手表的厚度仅有4.30毫米。打破了由宝格丽Octo Finissimo Automatic手表在2017年创造的5.15毫米厚度记录。伯爵910P超薄自动上链机心采用环状自动陀结构,以便优化利用空间。黑色PVD处理22K金摆陀,将机心和表壳融而为一,表壳作为主夹板,用来固定机心的219枚零部件。机心结构上下倒转,将表桥安装在靠近表盘的一侧,更设有由一个表桥固定的悬空式发条盒,动力储存达48小时。
宝格丽的Calibre BVL 288自动上链机心也是采用环状自动陀结构以节省机心厚度。
2018年巴塞尔钟表展上,宝格丽推出了一款全新的Octo Finissimo陀飞轮自动上链手表,这款表的厚度仅有3.95毫米,再次创下了世界纪录。宝格丽Octo Finissimo陀飞轮自动上链手表搭载Calibre BVL 288 Finissimo自动上链机心,运用白金和铝两种密度及质量悬殊的金属材质来做环状自动陀,以达到更好的上链效果。也正是因为采用技术先进的环状摆陀来实现自动上链,这一设计大大节省了机心的厚度空间。飞行陀飞轮和环状自动陀都配备了滚珠轴承系统,52小时动力储存,以传统的制表方式进行了令人愉悦的装饰和构造。
江诗丹顿在2018年推出了一款超薄FiftySix陀飞轮手表,直径为41毫米,厚度仅有10.9毫米,对于拥有陀飞轮超级复杂功能的自动手表来说,这种厚度尺寸算是非常薄的。机心厚度仅为5.65毫米,是市场上最薄的陀飞轮机心之一,而且它拥有80小时的动力储存,这离不开其特殊的环状自动上链机制。采用环状自动陀让人对机心整体的设计一览无余,手表艺术的表现令人赞叹至极。
许多人对宝玑CLASSIQUE 5395超薄陀飞轮镂空表的印象,是薄而华丽!这款表41毫米尺径,厚度仅有7.7毫米,搭载的Calibre 581SQ自动机心厚度仅有3毫米。机心自动摆陀被置于机心夹板外缘,在有效减少机心厚度的同时,又确保了机械构造的清晰可见。在不影响机心构架的前提下,实现了减少将近50%的机心材料,在厚度仅为3毫米的18K金质机心上加以镂空设计可谓突破极限。
2018年的日内瓦钟表展(SIHH)上,卡地亚推出了RencontredePanthères女装珠宝手表,卡地亚以环状自动陀设计为基础,更加巧妙的设计出一种全新自动陀,使机心更加艺术化。面盘上的机心自动陀由两只美洲豹正面包围,嘴上互相争夺着同一枚钻圈。钻石上点缀黑漆,搭配祖母绿镶嵌的双眸,卡地亚在表盘尺径的限制下,将珠宝工艺的绝妙效果发挥至极。自动陀通过手腕的摆动来为发条盒上链,进而带动手表机心的运作。美学工艺与技术功能,在兼具风格与精致的显示面盘上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