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在农村太正常了,有的甚至还付出生命的代价。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前段时间,一大早接到大哥的电话,说二叔公不在了,明天就要出纸,问我回不回去,如果不回去的话,他帮我带礼钱回去。 我愣了愣,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大哥说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二叔公其实不老,才六十出头,只是他的辈份大,印象里,身体挺好的,怎么就没了呢?我说出我的疑问后,大哥答道,吊脖子自杀的。这一下,我刚刚残余的瞌睡,一下子完全醒了。 二叔公以前就住在我家隔壁,我们两家以前走得挺近的,我小的时候,常跑去他家玩,二叔公常开我的玩笑说,长大了给他做儿媳,不过每一次都被二奶怂了回去,死老头子,你就睁着眼睛闲扯吧,这不是乱了辈份吗? 二叔公每一次都哈哈大笑道,死老婆子,谁让你只给我生了两个小子,这不是眼馋闺女了吗? 二叔公和二奶的感情以前一直是村里的传奇。村里那些人,闲着没事聚在村中心那棵大树下扯闲,他们扯的十有八九,聊的都是二叔公和二奶的闲话。哎啊,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去地里浇菜水,你们猜,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大牛背着他媳妇从菜地里回来。奶奶的,他这媳妇到底有多金贵啊,都舍不得让她走路,要背回来。哎啊,你这个算什么,我去他家串门,还见他给她媳妇洗脚的。 村里人扯这些,男的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仿佛二叔公丢了天下男人的脸似的,而女的呢,聊起这些事,全是一幅酸溜溜的样子。 二叔公和二奶奶生了两个儿子,他们挂在嘴上,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得趁苦得动,给儿子们苦点媳妇本。他们是我们村里最舍得吃苦的人,按照村里的人说,二叔公和二奶奶是最见不得钱的人,只要给钱,什么脏活累活,他们都愿意干。所以,他们的勤劳也给了他们回报,他们是村里最先盖起楼房的人,盖房的时候,我跑去凑热闹,二叔公还美滋滋地说,一楼他们老俩口住,二楼和三楼,两个儿子以后各住一层。 而前不久我们村,成为棚户区拆迁,听说他家那幢楼房补得了二百多万,按说好日子来了,二叔公怎么就想不通自杀了呢? 我和我哥回去给二叔公上纸,才进门,就看到二奶奶在那里哭天抹泪的。想想,他们的感情,也替二叔公想不通,他怎么就舍得丢下二奶奶自杀了呢! 后来在聊天中,才得知,原来二叔公走上自杀这条路,跟兄弟分家有关。这次棚改,他家补得二百多万,按照大虎和二虎兄弟的想法是兄弟俩平分,然后两个老人一家一个,但是两个老人具体跟谁,就引引起了分歧。 二叔公年轻的时候,身体很硬朗,但岁数上去了,之前花力气干活留下的旧伤,开始频繁发作了,尤其是以前替人家盖房子抬石头,伤到的腰,基本每月都会发作几次,严重起来时,连下地都下不了。所以,兄弟俩都觉得二叔公是负担,都在争着要二奶奶,二奶奶年轻的时候,有二叔公一直呵护着,现在虽然上了年纪,但做饭,接娃,干家务等等,还非常得力。 兄弟俩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压根就没有考虑老人的感受,为了争二奶奶,差点大打出手,二奶奶提出,把钱分成三份,她和二叔公单过,等他们百年以后,兄弟俩再来分这笔钱不迟,但是兄弟俩看着分成三份,要少分许多钱,都不愿意,一致只愿意分成两份。 这一样,一方面他们争二奶奶,差点大打出手,对二叔公又推来推去,一向刚强的二叔公一时想不开,就走了上吊自杀这条路。 二叔公和二奶奶的悲剧,其实在农村不是个案,许多家在老人的养老问题了,都有着这种情况发生,许多老人相伴一生,到老了,却被迫分开……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大家对于老人养老持个什么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真经,自己家是解放区,自由自在心花怒放。女儿家是敌战区干啥都要小心。儿子家是交战区时刻都有开火的可能。老了不要乱跑自己家最好。 因为妈妈会做饭、会洗衣服、会带孩子、会做家务,孬好都能对付,不讲条件,绝对服从。所以,孩子都喜欢 妈妈。爸爸就不行了,既不会做,还讲条件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所以,多大多数孩子不太喜欢爸爸。爸爸是享受型的,妈妈是受累型的。 步入老年,妈妈多投奔女儿,为何很多父亲却没地方去? 这只能说明现在的人一个比一个自私,一个比一个实际。 首先,妈妈成功投奔女儿,是女儿忙不过来,她是为了让妈妈帮她带孩子做家务,并不是女儿多么孝顺妈妈,多么喜欢妈妈,她是有利可图。 妈妈做惯了家务,她的风格女儿也早习惯了,于是,女儿就把妈妈请到家里使唤,让她带孩子做饭洗衣服,这样,女儿既不用拿保姆费,也被伺候的舒舒服服,也不用和婆婆相处,还有了"婆婆不帮我带孙子,我老了不管她"的借口,一举多得。 第二,有的妈妈投奔女儿,她是为了躲清净,为了躲避帮助媳妇带孩子做家务。妈妈去女儿家,心甘情愿为女儿带孩子做家务,这样,她就不用和媳妇相处了,对儿子和媳妇的事,眼不见,心不烦,免得伺候媳妇和孙子,这样,她心里舒服,觉得媳妇对她的不好她都得到了报复,她要告诉媳妇:"我不伺候你,我老了也不用你管。" 第三,有的妈妈投奔女儿,完全是在了躲避她自己的老公,目的就是不和老公相处,有的甚至是为了滴溜老公,让他没吃没喝没人伺候。 有一个邻居,她跟着女儿在城里住,她就说她不想和老公在一起,她出来就是不想伺候他,还说"饿死活该",她可能一直恨她老公,不想伺候他又不想离婚,就在女儿家躲着他。 第四,步入老年,不能干活没有收入的男人,不再被儿女待见,他不像女人一样可以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他只会吃,只会玩,儿女不待见他,他当然没地方去了:儿子和媳妇是不能跟的,弄不好要挨骂;女儿那也不能去,他不干活光吃饭会被女婿讨厌,再加上他年轻的时候欺负过老婆,所以,他只能孤零零一个人挨到老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老人,有利用价值就被儿女利用,一旦没有了利用价值,那是到哪都不被待见的。 老夫就是喜欢独自生活人 一老伴为什么喜欢跟儿子过? 1她的心里想着儿子孙子。3怕:怕儿子工作忙,累坏了身子;怕孙子学习累,没人调理;怕儿媳工作多,家里没空收拾整理。 2老伴一生做惯了,闲不住。她会做饭,饭菜会变换花样。她忒讲卫生,买菜选新鲜的,择菜仔细,洗好多遍,厨房贴着菜的搭配表。一家人衣服洗晒折叠全包了。 3老伴对孙子照顾忒周到。早上5点起床,为孙子做早餐,中午为孙子送饭到校门口,晚上等孙子睡了,她才多是12时,才上床入睡。 她常说:"孙子是我的精神支柱!" 二我为什么在老家独立过? 1自由惯了。老夫乃耄耋扙年,目前尚能自理,买菜做饭清洗都可。尤其是三看(看书、看头条、看电视),雷打不动!三不(牌、棋、舞),坚持一生!两转(上下午在小区蹓跶半小时),雨雪天、夏冬季不外出行走。 2为什么不跟儿子过? 1不自由约束太多。家里不让抽烟;孙子读高中,不让看电视,不大声说话,不让我干活……。 2怕惹麻烦。我很自觉,儿子儿媳工作上之事,从不过问。孙子学习上的,问来了,我参谋几句,全由孙子爸妈去管。饭菜方面,我一概不问,弄什么,吃什么。人老了,时代进步了,管闲事,落闲事,何必惹祸上身,容易引起矛盾。 谢邀。人步入老年,妈妈多投奔儿女,但是父亲没地方去。这是为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说实话做妈妈的对儿女付出最大,步入老年父母都在默默地想:‘我为了儿女付出了代价,我老了真格的没人养?我不能做别的,给他们哄孩子看家总可以吧?’其实妈妈还真想对了,儿女也是这样想的;爸爸不然,确实没大用,做饭不会、哄孩子更不行,因此儿女都不要,自己就孤独呗。特别是农村更厉害,可怜的爸爸都是这样啊! 说实话,不过让做父亲看见,估计都会发火。以我的父母为例,他们那一代思想比较保守,一般都是男人做主,女人服从。(真的很羡慕)年轻时这样,到了老了,习惯都一直保持着。 于是出现了两个极端,父亲即使老了,还是端着架子,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说了算。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已经很落后了,在现代已经不合适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办的事,总是指指点点,多管闲事。我们不乐意听,又不好当面说,怕把他给气着。有事只好瞒着他,偷偷办,完事了他再看不惯,也就无可奈何了。父亲无论在哪里,都是等着吃饭,从不动手,家务就更不用说了。好吧,在另一半那里,肯定也不讨喜,这就是父亲不太受欢迎的原因了。 母亲顺从父亲惯了,遇到什么事情,偶尔会发表一下意见,多数不管闲事。同时母亲手脚利索,看孩子、做饭、打扫卫生样样都行,是全能型人才。而且母亲心比较细,对另一半,无论儿媳、还是女婿,都很体贴。所以,不论到谁家,那都是受到热烈欢迎的主。 甚至在孙子辈的孩子们眼里,母亲也比较受欢迎。因为想要吃什么,衣服弄脏了,不敢让爸妈知道,都会去找她。因为父亲管钱,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小家伙们还是很识时务的。会假模假样地围着父亲转,那演技惨不忍睹,我们都看不下去。那倔老头偏偏就吃这一套,眉开眼笑的掏腰包。 有些扯远了,简单的总结一下,父亲来了,那是领导视察自己的领地。你得好吃好喝伺候着,还的说话顺着他,不能惹他不开心。母亲来了,那就是保姆来上班了,还是不计报酬、不怕受累的那种。为何母亲受欢迎,一目了然了吧。 不过,父母步入老年,无论是哪位,做子女的都有义务照顾。让父亲没处去,显然做子女的是很不应该的。 对于"步入老年,妈妈多投奔儿女,父亲却没有地方去"这个问题,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其实步入老年的男女大多都不招儿女待见,只是相对而言,老年女人还是稍微招儿女待见。下面我就说说原因: 先说老女人的优点:1、心细、带孩子有经验,对小辈能细致入微的照顾;2、在家务活方面,女人比男人更擅长,做饭、洗衣都是女人强项,说直白点就是女人比男人更适合做保姆[呲牙][呲牙][呲牙];第三、过日子精打细算,料理日常生活相对男人更精细那么一点(照顾一下老男人的情绪[呲牙][呲牙]);第四、没有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老年男人相对老年女人来说,有不少的劣势。中国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这造成了男人到老都有很多不让人待见的缺点。具体如下:第一、抽烟喝酒,花钱不说,于己于家人都没好处,尤其是抽烟,很多男人到儿女家,吸烟不是蹲在门外,就是躲在厨房,打开抽油烟机,偷偷抽上一支烟。就是把自己委屈成了这样,男人的身上、嘴里都是烟味,这样的男人,儿媳妇是不让带孩子的。第二、老男人们比较邋遢,在自己家,自己媳妇会不断提醒,可是到儿女家,没人会提醒他要注意个人卫生,时间久了,儿女也会不待见。第三、老男人比较懒,两眼不管闲事,很多家务活视而不见,遇到事只显得没眼色。老男人半辈子在外叱咤风云,粗线条惯了,步入老年,很多习惯改不掉,所以年老时有点心酸,也有几分凄凉。 所以说,男人待自己的老婆好一点,到老时能包容你的,只有你的老婆。另外为了自己的幸福,趁年轻时还是戒酒戒烟吧。 人老了,母亲比父亲受儿女欢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母亲能为儿女操劳家务。做父母盼儿女成人成了家,儿女成了家,母亲自然成了省钱放心的保姆。儿女家的烧火做饭,买菜、洗衣服,做卫生包揽一切家务劳动。如果儿女有孝心,母亲总是乐此不疲。儿女不但无须付保姆费用,而且母亲还自掏腰包倒贴儿女。父亲大多没有母亲的家务活熟练应手,所以父亲往往留守老家。年迈的父母因此天各一方,过起了老年分居生活。 2、母亲和蔼可亲。母亲大多性格和善,与儿女相处融洽。父亲从小对子女要求比较严格,态度比较严肃,所以父亲与子女相处不很随意,子女的生活琐事交由母亲完成,总是任劳任怨。 3、母亲能容忍。儿女成家后,面对儿媳(女婿),长期一起生活,两代人之间容易产生矛盾,母亲总是采取容忍的态度,从不计较,甚至受了委屈憋了气,还笑脸相迎,一团和气。而父亲对待矛盾总是态度强硬一些,或者置之不理。 4、母亲带小孙子方便。儿女成家生子,母亲服侍宝宝、宝妈比父亲方便多了。母亲给宝妈烧汤做饭,为宝宝洗澡、洗衣服、换尿布、喂奶等富有经验。 5、母亲节俭会过日子。母亲大多有勤俭持家的习惯,花钱不大手大脚,过日子精打细算,又加之是家庭的免费保姆,所以深受儿女喜爱。有些父亲有吸烟酗酒的不良嗜好,年轻人是比较反感的。 妈妈哪里是投奔儿女,主要是到儿女家发挥余热帮着带孩子做家务去了,很多都是迫不得已的!而父亲多半是自己不愿意去的,当然也有的是因为给儿女帮不上忙,想去也去不了的! 老家一个亲戚就是儿子儿媳在大城市上班有了孙子,必须叫当婆婆的去带。那个快60岁的婆婆每次从老家去城里都是眼泪汪汪的不想去,因为她不但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跟儿媳妇还处不来,但是为了孙子又不能不去,这就是中国的老人! 所以根本不是妈妈去投奔儿女而是儿女需要妈妈去帮忙,而多数父亲更愿意留在家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