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治到新疆第十七天武威陕西靖边县
行程安排 行程: 从长治到新疆 第十七天:武威——雷台汉墓——陕西靖边县
畅游新疆,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雷台汉墓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国宝级文物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一尊和铸造精致的铜车马铁骑(一说是车马武士仪仗)九十九尊,组成了一支东汉装备精良的铜车马骑兵方阵而驰名中外。
从长治到新疆(自驾)
第十七天:武威市——雷台汉墓——陕西靖边县
昨晚武威夜市的繁华让我难以忘怀,灯光通明透亮将整个城市装点的夺目耀眼,街头如同白日间一般人头攒动,广场上人们丰富的晚间活动看起来是那么和谐。
按日程计划,今天要赶往陕西省的靖边县,但在去靖边县之前,武威市的雷台汉墓是必须要去看一看的,不论别的,单单是作为马踏飞燕的出产地,就不能将它落下!
下一站雷台汉墓——陕西靖边县,公里数637,预计时间7.5小时到达!
依旧8点准时从酒店出发,雷台汉墓离武威市区并不远,大概40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了这千年前的古墓,汉墓多是依山为陵,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让人不禁肃然!
雷台汉墓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国宝级文物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一尊和铸造精致的铜车马铁骑(一说是车马武士仪仗)九十九尊,组成了一支东汉装备精良的铜车马骑兵方阵而驰名中外。
之所以叫雷台是因为台上有明朝中期建筑的雷祖观,而墓室处于雷台之下,于是便叫做雷台汉墓。
刚进入门口就看到了咱们中国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想想上学时候学的课文已经记不清楚,但这马踏飞燕的照片却一直记得很清晰。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
铜车马骑兵方阵,装备精良的骑兵在此伫立千年,只为等待一声将令,便准备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也绝不退缩!
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各种古代战争的镜头,当时的情况现代人是无法体会了,不过浴血奋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还是可以想象一二的,那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那钢铁一般坚定的意志,崇敬之意在此刻袭遍全身!
看着雷台汉墓的平面图,墓室的建造规划非常整齐,这样的工程放在现在或许不难,可就当时的作业方式来说,这种工程量可就很庞大了,百姓日夜开凿,风雨中艰难作业,监工的严厉呵斥,累倒病死的百姓,这一幅幅的画面传入到我的脑中,不由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进入二号汉墓,感觉这里作为墓室真是太奢华了,墓室如此庞大,需要多少财力物力的消耗?众多的陪葬只为一人,而百姓死后,不过是一个坟包……
其实来雷台汉墓之前,我的脑中就不停地出现了鬼吹灯、盗墓笔记中的阴森画面,各种未知生物,炸毛的僵尸,重重的机关,让我觉得十分好奇,冒险的想法一度占据了我的整个大脑。
可来到这里后才发现,哪来的阴森?这阳光明媚地都快比我家里的采光度好了,四周更是干干净净,更别说什么留着口水看着我的怪物了,看来骗人的不止是童话……
也不知道在雷台汉墓转悠了多久,出来的时候已经是10点多了。因为还要赶往陕西靖边县,便继续开始了赶路!
从武威市出来,一路驶过了甘肃收费站,也就意味着正式出了甘肃省。
一路马不停蹄向前驶去,没有再做停留,路过宁夏收费站的时候,想起了当初离开家的时候,第一站就是宁夏中卫市,心中突然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离开时的不舍,还是对亲人的想念……
在服务区草草将午饭解决,下次再来这里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了,工作繁重,难得空闲,可能一年以后再来,也可能两年以后……
看到了靖边的路牌,更看到了旁边的太原!袭上心来的亲切感将离开时的不舍冲淡了少许……
上了靖王高速路,现在离靖边县已经不远了,说道靖王,不知不觉竟然想到了琅琊榜……
终于到了靖边县了,看到这路牌,心中舒了口气,这一天的赶路算是结束了。
找到预定的酒店,将行李放好,便准备躺在床上休息了会,毕竟赶了一天的路,身体确实疲乏,其实一路走来,虽说饱览了无数风景,但好觉还真是没睡几个。
本想小憩一会,结果迷迷糊糊就睡到了晚上9点了,而且醒来的原因还是饿醒……
从酒店出来,就在附近找了家饭店,看到这个驴肉盖饭有些好奇,因为之前吃过的盖饭都是四川盖饭,可没有见过有什么驴肉盖饭,而且俗话说的好"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什么也不说了,就是这家店了!
驴肉真是名不虚传,吃的我是满嘴流油,大块的驴肉跟土豆粉,米饭里面还夹杂着小米,再加上几碟清淡的小菜,将油腻淡化了不少,真是一顿美餐!
饭后摸了摸肚子,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但又吃不下更多……
回到酒店,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想这次本来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但却感觉时间竟如此快速地闪过……
明天,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