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德州企业,大家普遍认为:少生机、缺活力,没龙头,缺明星。 这两年,受疫情冲击,德州企业却加速外地投资力度。永锋钢铁、金能科技、华鲁恒升、恒源石化,众多明星企业为何不在本地投资建厂了? 德州,需要给大企业一个留住的理由。 (一)大企业,为何"向外投资"?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莱钢永锋(齐河)营业收入353亿元;华鲁恒升(德州)营业收入267亿元;金能科技(齐河)营业收入107亿元。这些都是德州营收大户、纳税大户。 但令人费解的是,大企业,加速了向外投资的步伐。永锋钢铁 20亿的纳税额度,是德州纳税最高的企业。约等于夏津、宁津、庆云三个县财政收入! 目前,他来到临沂。与山钢集团合作,总投资260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吨优特钢项目。 一期项目总投资136.6亿元,项目建成后,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50亿元, 税收35亿元。 华鲁恒升 新项目落地湖北荆州江陵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生产基地,总投资为460亿,是荆州市目前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一期项目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投产, 年销售收入将实现100亿元。 金能科技 是全球对甲酚、山梨酸(钾)的主要生产基地,新上项目到了青岛,总投资约200亿元。 一期二期主要建设年产48万吨绿色炭黑、180万吨丙烷脱氢、135万吨高性能聚丙烯装置及相关配套码头、洞库等设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亿元。 (二)大企业,有"难言之隐"吗? 永锋集团这些年发展迅速,所有版块营收达到800亿元,发迹于德州的他,肯定对家乡感情很深。 那究竟为何,加速向外投资? 大环境使然。 2021年4月《山东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该文件明确:到2022年,山东省转移退出炼钢产能2141万吨、炼铁产能2238万吨。 永锋钢铁,具备年产500万吨铁、5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在这一波运动中,要求置换产能。 受到大环境影响的还有华鲁恒升。 作为德州的化工明星企业,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6.36亿元,同比增长103.10%,净利润72.54亿元,同比增长303.37%。 这么好的发展势头,为何到省外投资? 源自证券时报 和永锋钢铁处境一样,资源型企业需要转型。因此,在企业发展上,对于煤炭、钢铁指标控制的很严格,山东需要动能转换,必须壮士断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鲁恒升综合考虑成本、政策、交通等多方面因素,来到湖北荆州,当地预留了4000余亩土地指标,公司的定性为:破解瓶颈制约,长期发展已经打开,这个定性,真的是决定性的。 我们少煤炭指标,少水路,少整装的土地指标 。 自己打翻了醋坛子,那必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德州,需要给大企业一个留住的理由 今日,德州公布了双50强企业,可以说,上榜企业已经是脸面和牌面了。排名前四的,依然是化工企业,前十名五个化工企业,这支撑了半壁江山。剩下五个,一个装备企业、一个半导体企业、一个医疗器械企业、两个功能糖企业。 由此来看,德州主导产业还是资源型、耗能型企业为主。受制于煤炭指标限制,转型改造升级道路依然很重。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 那德州怎么办? 1.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有媒体拿山东和江浙进行了对比,山东工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链短,德州同样也非常突出。大部分产品都是原料型、初级加工,附加值低。大部分产品1—5个企业就能完成,比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就是农户—企业—市场,基本不存在产业合作。 今年,《德州市关键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印发,重点做优做强集成电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食品加工、高端化工、现代物流及会展经济、体育产业、特色轻工纺织、医药、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医养健康等11条关键产业链。 我看到,德州重点还是在前三方面发力,因为重要的必经都写到前面(不是说后面的不重要)。一个产业培育,往往需要时间,那请多一点坚持,多一点等待,多一点培育。 不能抓散了,转乱了。不能今天抓这个、明天抓那个,最后,什么都想要,等于什么都没有。 2.处理好扶植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关系。这些年,德州在招商引资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至于谁多,大家评论。目前看,还是本土企业对德州贡献大。如何平衡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关系,需要深入思考。 3.提升产业附加值。现在德州产业链条短,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主要是卖资源、卖初级产品,只赚点"加工费"。德州作为农业大市,有丰富的农产品原料,现在是处于产业链低端水平,终端产品是高档食品和保健品。 4.优化营商环境。要牢固树立,破坏营商环境不仅是砸自己的饭碗,也是在砸别人的饭碗,谁破坏德州的营商环境,谁就是德州的罪人。 以上只是一点建议,相信德州培育企业方法有很多,咱毕竟是小儿科。 咱们希望,企业越来越好,越来越大,这样咱老百姓才能有好的就业岗位,才能挣更多的钱。 各位老铁,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