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一位村民上山砍柴,发现山石上龙的骨骼,村中长老及布摩连夜召集会议,禁止任何人再进山,避免破坏龙脉...... 1957年,胡承志在贵州省兴义市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由此揭开了贵州龙神秘的面纱;贵州龙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 一、绿荫村和永垂不朽碑 绿荫村是贵州省黔西南州一个小小的布依村寨,村子后面环绕喀斯特峰林,村前稻田菜地,一派自然祥和田园风光。 绿荫村:峰林环抱 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峰林密布,而峰林因土层较浅,只能生长灌木,无法长出高大乔木。 历史上布依人家只能因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石材来建造房屋,石墙石瓦石板房。在获取石材的过程中,深埋于地底之下的古生物化石开始浮出水面。 绿荫村:石板房 清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绿荫村一位贫寒布依青年,进入山中砍柴取暖,突然发现一块石头上有龙的骨骼,吓得连忙下山...... 山上发现龙的骨骼消息一下传遍全村,村中长老及布摩(布依族"摩教"职业人员)经过实地查看后,认定为龙。于是连夜召开会议,为避免破坏绿荫村龙脉,禁止任何人再进入山上砍柴,并立下"永垂不朽"碑盟誓。 绿荫村:永垂不朽碑 历史给贵州龙轻启了一扇门,随即又关闭...... 二、胡承志和贵州龙 1957年5月,胡承志在云南考察古猿人遗址后,听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有古生物化石,于是决定到实地考察。 胡承志到达绿荫村后,住在布依人家的石板房,从石板房的石墙、石瓦见到了古生物化石,于是收集化石样本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 经鉴定,这是一种比恐龙更为古老的水生爬行动物,属蜥鳍类,生于中生代三叠纪中期,距今已有2.43-2.31亿年,在亚洲属首次发现。 贵州龙 由此,贵州龙在蛰伏100多年后,终为世人所知。 因贵州龙是胡承志所发现,所以被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 那一年,胡承志40岁。 胡承志 胡承志小传 胡承志:山东人,生于1917年;著名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1931年,到北平协和医学院解剖科实验室当杂工。 1936年,独立制作了一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石膏模型;该模型在丹麦哥本哈根世界人类学大会上展示,受到广泛赞誉。 1949年,向古生物学研究转型。 1957年,在贵州省兴义市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即"贵州龙"。 1965年,鉴定云南省元谋县采集到的两颗猿人牙齿化石,命名为"元谋人"。 1964-1968年,参与清理和修复在山东发掘的一具长15米、高8米的恐龙骨骼化石,胡承志将其命名为"巨型山东龙"。 2018年,胡承志逝世,享年101岁。 三、贵州龙博物馆(义龙) 发现贵州龙后,中科院在绿荫村进行了多次发掘,发现了一个由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组成的三叠纪中期脊椎动物群,并共生有菊石、海百合等多种无脊椎动物。 贵州龙博物馆(义龙) 01.幻龙 幻龙是远古时期鳍龙类的一种,属三叠纪时期动物,据今达2.43亿年。 幻龙有点像鳄鱼,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36厘米,最大的长达6米长。 幻龙原本生活在海洋,然后从海洋逐渐适应陆地生活,当然主要还是生活在浅海。 幻龙有锐利的牙齿,可以在浅海捕食各种鱼类;从幻龙发达的四肢也可以推测,幻龙也可在陆地捕食。 从出土的有卵幻龙来看,幻龙应该是在陆地产卵,就像现在的海龟一样。 胡氏贵州龙就是一种小型幻龙,胡承志当年首先发现的就是这种小型幻龙。 贵州龙:小型幻龙(胡氏贵州龙) 贵州龙:大型幻龙 02.鱼龙 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具有海洋生物流线型外形结构,特别适应海洋生活。 鱼龙最早出现于2.5亿年前,最初是生活在海洋里,然后登陆成为海陆两栖,再然后又重新完全回到海洋生活。 经过不断演化,鱼龙最终成为长达10多米的大型猛兽,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最顶级。 约9000万年前,鱼龙灭绝。 鱼龙:食物链最顶级 03.菊石 菊石是一种无脊椎软体动物,最早的菊石出现于约4亿年前,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存在时间长,形成化石多。 所以菊石是推算岩石年代最有用的化石,地质学家正是利用菊石来进行地质年代划分的(可以精确到50万年),根据地质层的菊石化石特征,就可知道是处于什么年代。 约6500万年前,菊石灭绝(约与恐龙同时灭绝),现在海洋中鹦鹉螺就是菊石的近亲。 菊石:判断地质年代的参考物 04.海百合 其实海百合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动物。 海百合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用于捕食。 我们看到的海百合化石,其实很多是倒着放置的,海百合固定于海洋上漂流的木头,倒着向下生长。(注:也有固定在海底正着生长的海百合) 我特别喜欢海百合化石,因为它就像百合花一样美丽。 海百合:非常美丽的化石 除了上述比较出名的几种化石外,兴义市还出土了鳞齿鱼、龟龙等化石,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鳞齿鱼 龟龙 我游玩义龙贵州龙博物馆时,没有几个游人,也没有导游或讲解员。 我旁边一对浙江过来的老年夫妇,他们对海洋生物会出现在贵州感到很诧异,我和他们闲聊,告诉他们,亿万年前,我们脚下其实就是海洋,地质抬升才造就的。 游玩后,我去化石发掘现场,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不过到达后空无一人,也无实物,有点失望。 四、贵州龙博物馆(乌沙) 在绿荫村发现古生物化石后,后来在云南贵州交界的乌沙镇,又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就建了乌沙贵州龙博物馆。 乌沙贵州龙博物馆是义龙贵州龙博物馆的2.0版,除大量化石外,还有很多利用新媒体展现的地质知识,收获很大。 因为两个博物馆的化石同质,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直接上些照片供大家欣赏吧。 贵州龙博物馆(乌沙) 地质年代与生物关系图 菊石与地质年代对应图 贵州龙所处生态系统 我跟馆员闲聊,打听这些化石的发掘现场。 馆员告诉我:你可以去"原味保护馆",那是发掘现场,看后会非常震撼! 我立即来了兴趣,"原味保护馆",好名字,原滋原味的化石发掘现场。于是按照馆员大哥提供的地址导航前行。 五、贵州龙原位保护馆 到了现场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哪是什么"原味保护馆"啊,其实是"原位保护馆",不是"原滋原味",而是"地质断层的原本位置"。 原位保护馆 原位保护馆占地200亩,包括科普区、湖景区、游览区、观光区等八大功能分区,其中原位保护馆就是最精华之所了。 进入馆内,近我一人,难得安静。 保护馆发掘而出的地质层面非常壮观,每一层清晰可见;进入场内,可见不同地质层面上特意留下的未取出的化石,非常震撼。 清晰可见的地质断层(平视) 清晰可见的地质断层(俯视) 鱼龙化石(现场) 海百合化石(现场) 过了半个小时,约有7-8人来到保护馆,一个年轻人在向众人介绍贵州龙化石,我估计是保护馆的技术员。 半小时后,我看见技术员在一个化石旁,就径直走过去,和他聊天,相谈甚欢,于是向他讨教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我:既然三叠纪是白色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的统称,断层明显,为什么馆内化石的估算年代区间这么大? 技术员:三叠纪时间跨度达几千万年,其实石灰岩、页岩分断层界面也不是非常明显,有重叠、有交叉,所以叫三叠纪。 第二个问题: 我:鱼龙既然从深海上了岸,为什么又会返回深海? 技术员: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啊! (我心里暗骂自己蠢笨:生物永远在随机变异,适应的留存下来,不适应的自然淘汰,不是生物去主动适应自然,而是自然选择了能适应的生物)。 第三个问题: 我:三叠纪之后就是侏罗纪,你能告诉我对面的地质断层那一层是侏罗纪吗? 技术员:这个保护馆内没有侏罗纪地质断层呢。 (于是我明白了,黔西州这个地方在三叠纪后就基本停止了地质演化,所以就停止问为什么没有发现恐龙化石这个问题) 然后技术员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啊? 我说:不敢称老师,你才是老师呢,我学的是理工专业,和地质、古生物学都无关。 离开保护馆时,又碰到刚才那一批人,一个小姑娘问我:刚才你和我们老师聊什么? 我说:我请教了他几个问题?他是你们保护馆的技术员吗? 小姑娘说:不是,他是黔西南州请的古生物专家,博士。 我不禁肃然起敬! 附:本文自然人文景点地址 01.绿荫村/贵州龙博物馆(义龙):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镇绿荫村。 02.贵州龙博物馆(乌沙):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 03.贵州龙原位保护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