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死后得到追谥的皇后或皇太后有四位。 皇帝即位后追封生母的,如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被追谥为孝慈高皇后,嘉庆生母魏佳氏被追谥为孝仪皇后;皇帝即位后追封已去世的嫡福晋,咸丰追谥嫡福晋萨克达氏为孝德皇后。 正位中宫的道路 清代皇太后基本是新皇帝即位后,尊嫡母或生母册立的,如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唯一的例外是道光嫔妃博尔济特氏,不曾做过皇后,也未有皇子登上帝位, 但咸丰感念其养育之恩,后尊其为皇太后。 皇后的晋升之路则比较多样。 清代皇后中通过大婚册立的皇后主要有顺治废后博尔济特氏,康熙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宣统皇后郭博勒氏;已婚成年皇子即位后立嫡福晋为皇后的有雍正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乾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嘉庆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清代继立为后的情况主要是前任皇后被废或去世。清代被废的皇后只有一位,即顺治的第一位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孝庄太后的侄女博尔济特氏。 顺治在废后谕旨中说:"朕惟自古帝王,必立后以资内助······降为静妃,改居侧宫。"这道谕旨中传达出两个讯息,一是博尔济特氏是多尔衮为顺治定下的,二是顺治废后征得了孝庄太后的同意。 多尔衮已经于顺治七年(1650年)去世,顺治又对孝庄太后孝顺有加,博尔济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若孝庄太后一意拦阻,顺治未必能成功废后, 因此此次废后极有可能是顺治对多尔衮长期把持朝政不满, 在多尔衮去世后的一次清洗行为。 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博尔济特氏依旧来自科尔沁部,当时清朝的政权尚未稳固,需要继续与科尔沁部保持稳定关系。顺治生母又来自科尔沁部, 长期试图加强清朝皇室与科尔沁的关系, 因此博尔济特氏得以成为顺治继后。 除了被废的皇后之外,清代有多位皇后先于皇帝去世,为了后宫的稳定,皇帝必须继立皇后。清代通过继立而登上后位的有康熙孝昭仁皇后钮枯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继后乌喇那拉氏,嘉庆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咸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这些皇后能在后宫众妃嫔中脱颖而出登上后位,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其家族势力,二是皇帝的宠爱,三是母凭子贵。例如康熙孝昭仁皇后出自钮祜禄氏,不仅出身高贵,其祖父额亦都,是清朝开国功臣,其父遏必隆是顺治为康熙钦定的辅政大臣之一。 康熙册钮祜禄氏为继后,这其中应少不了对其家族的考量。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出自佟佳氏,佟佳氏满门勋贵,在朝中势力显赫,孝懿仁皇后更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 佟佳氏与康熙既是表兄妹,又是夫妻,关系更为亲近,以皇贵妃管理后宫长达八年之久,在病重时被康熙册为皇后以安其心。 从全嫔升全贵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下皇子,即咸丰帝,道光十三年(1833年)升皇贵妃,代掌六宫,十四年(1834年)被立为皇后。 孝全皇后晋位中宫之路显然与她生下的皇子有关。 子女养育 在中国帝制时代, 后妃往往母凭子贵 ,生育皇子皇女后得到晋升,甚至成为皇后皇太后,也有的皇子皇女因为母亲受宠而子凭母贵,明代万历皇帝试图立皇三子朱常洵为皇太子而非皇长子朱常洛,即是因为万历专宠皇三子生母郑贵妃。 清代孝庄太后与顺治帝则是两种现象并存。皇太极去世之时,孝庄太后原为庄妃,其姑母为清宁中宫,顺治即位后,与姑母同时被尊为皇太后,平起平坐,康熙即位后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孝庄太后先后养育辅佐年幼的顺治、康熙,对清政权的稳固助力甚大。顺治和康熙对孝庄太后也十分孝顺,奉养太后数十年。同时, 顺治能顺利登上皇帝宝座也离不开孝庄太后的助力。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未定下储君便突然去世,他的长子豪格和十四弟也对皇位虎视眈眈。 孝庄太后把控局势,经过斡旋,让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登上帝位。顺治的顺利即位主要原因在于孝庄太后的个人才能以及其背后的科尔沁部,当时清朝尚未入关, 角逐天下需要蒙古科尔沁部的助力。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原本只是雍正为皇子时的低阶妾室,份位不高,生下乾隆后才改变处境。雍正即位后,从格格升至熹妃,后又升至熹贵妃,乾隆即位后,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乾隆十分孝顺太后,每日问安,甚至出宫巡幸也要奉太后随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数十年,甚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王朝的历史走向,但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咸丰去世之时,慈禧太后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即同治帝是咸丰唯一存活的儿子,同治即位后,慈禧顺利成为皇太后, 开始了她对清朝仅半个世纪的实际统治。 道光的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既非咸丰嫡母,又非生母,却被咸丰尊为皇太后,原因在于静皇贵妃对咸丰的养育之恩。 道光孝全皇后钮祜禄氏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生下咸丰,十三年由贵妃进封皇贵妃,这一年孝慎皇后病逝,钮祜禄氏以皇贵妃身份管理六宫, 仅一年后又被立为皇后。 但孝全皇后当上皇后仅六年后就病逝了,此时咸丰方才十岁,由静皇贵妃抚养。咸丰十分感念静皇贵妃的养育之恩,即位后尊为皇贵太妃,恭敬孝顺。 皇后、皇太后的宫廷生活 清代自入关后,吸收汉族文化,满汉交融,清代的宫廷生活也逐渐走向奢靡。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时期,生活奢靡无度,铺张浪费。清代皇后、皇太后的宫廷生活除了奢华之外, 还保留了部分满族特色。 清朝起家于东北,尝以渔猎为生,因此有着重视骑射的传统。如前文所述,为了壮大实力,满洲与蒙古部落结盟,这种联盟关系长久维持。清朝入关前,汗的妻子为福晋, 曾多次随汗与蒙古诸部落于草原会面, 加强双方联系,稳固联盟。 除了草原会盟外,福晋也能参与到满洲与蒙古部落的其他交往中,据《满文老档》记载,福晋曾多次参与对蒙古部落的迎来送往,而不是被禁锢在宫中。满洲入关后,清朝逐渐确立了对蒙古诸部落的主属关系,但塞外会盟的传统依旧保持下来。 孝庄太后就曾告诫康熙勿忘骑射。基于满洲入关前福晋出宫的习俗,入关后对清代皇后、皇太后的出宫限制较明代更为宽松。除了塞外, 清代皇帝多次以避暑或巡察地方为名往全国各地巡幸, 皇后、皇太后多能随行。 孝庄太后曾多次在康熙的陪同下出宫巡幸。乾隆是清代出宫巡幸次数最多的皇帝,不但会带上后妃,而且基本每次都会奉太后随行, 乾隆孝贤皇后就是随乾隆东巡途中病逝的。 此外,清代虽然效仿明代实行了严格的宫禁制度,但相比明代较为宽松,皇后、皇太后至少能与外界接触,皇后、皇太后奉皇帝特旨可以与家人会面, 可以派首领太监往家庭慰问。 结局 清代皇太极孝端皇后、顺治孝惠皇后、嘉庆孝和皇后、咸丰孝贞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宫,在新皇帝即位后,以嫡母身份被尊为皇太后,安享晚年。皇太极孝庄皇后、康熙孝恭皇后、雍正孝圣皇后、咸丰孝钦皇后则是母凭子贵, 在儿子登上帝位之后以皇帝生母被尊为皇太后。 除此之外,道光孝静皇后不是正宫皇后,她育有三子,其中两子早夭,第三子奕訢也没有登上帝位,但咸丰帝即位后,因为感念孝静皇后的养育之恩,尊其为皇贵太妃,侍奉她如侍奉亲生母亲, 孝静皇后因此能度过一个富贵平和的晚年。 雍正孝敬皇后病逝时五十一岁,道光孝慎皇后病逝时四十二岁,光绪孝定皇后病逝时年四十六岁,尚算长寿。清代有数位皇后早逝,其中病逝的居多。 #头条群星10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