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苹果的过往今生
奈、林檎、里檎、来檎、频婆果,这些名称不知道各位老铁有没有听说过。这些名称读起来都比较拗口,谁都不会想到它竟然跟苹果会关联起来,没错,它就是我国古人对苹果的称呼。
我国有两千多年苹果的栽培历史。晋代,洛阳就有苹果种植,只是当时的苹果品质并不好。到了十九世纪欧洲优良品质传入我国,相比较,果实更大,味道也更好,而且更耐贮藏,很快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
1923年,当时的灵宝县有一位实业家,名叫李工生,他想在家乡种植苹果,奈何家乡的苹果品质不好,而且种植的也很少,据民国《阌乡县志》记载: "苹果,有亦不多"。要想把苹果这门生意做起来,难度很大。于是李工生从烟台、青岛等地购回西洋新品种苹果树苗,倾其家产,惨淡经营多年,几经周折,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带动了全县果农效仿种植,于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三十年代,全县苹果园近 3000亩,年产20余万斤。品种有倭巾、不国光、伏花皮等。建国后,种植面积更是迅猛扩大, 1956年,灵宝县还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 300亩国营园艺场,被誉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
随着灵宝苹果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产量不断提升,知名度也迅速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到 1998年,灵宝苹果便被中国果协授予"中华名果"的称号; 2002年8月,灵宝市 30万亩苹果又通过国家验收,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像新红星、红富士、红香蕉、金冠、国光等品种历年来在全国鉴评会上都独占鳌头。
灵宝苹果后来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和原农业部的审核,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灵宝市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品。
人们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灵宝市在寺河山区的东村乡和寺河乡,分别树立着"创业者纪念碑"和"建设者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上世纪 50年代至70年代开创灵宝苹果种植业的人们。当然,在灵宝人的心中还有一块碑,那就是为灵宝果业的奠基人、先行者李工生而立的。
目前,灵宝苹果的主栽品种是富士系列,根据品种不同,果实有圆形或长圆形,底色黄绿色,果面红色,也有片红的,还有暗红色条纹或淡黄色条纹的,果肉淡黄色,细脆多汁,酸甜适中,有香气,酸甜爽口,极耐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