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这事,必须要说到西安,本来咸阳机场正在扩建第三期工程,结果挖到了3500座古墓,这下好了,扩建的机场,现在瞬间变成了考古基地,本来都是挖掘机,现在只能小刷子…… 再拿西安的地铁来说一说,1993年那会,西安跟南京同时规划修建地铁,结果南京都在造四号线了,西安的一号线才刚刚通车,是西安施工人员太墨迹? 其实不然,西安地铁造的慢,完全是地下墓葬太多,动不动就发现一座墓穴,这速度想加快也没法子…… 西安地铁2号线在造期间,发现130座古墓;西安地铁8号线在造期间,发现1356座古墓……各位可以脑补一下考古人员的工作时长。 除了西安,其实各大地方或多或少在施工过程中都发现过墓葬,我同学就在施工队,他们老板在施工前会跟所有人都通知一遍,一旦挖到任何墓葬,立即停止施工,迅速上报有关部门,否则"我"跟"你"都有可能"进去"。 言归正传,下面分析下"在施工挖到古代平民墓葬,但又无重大考古价值,该怎么处理?" 1.挖出古墓后仍然施工 2020年4月,泰州某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挖到某处古代墓穴,虽然施工方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且收到了"停工通知单",不过由于施工方投资金额巨大,再单方面认为墓穴并无多大价值,所以继续施工。 最后有关部门发现异常后及时对古代墓葬进行保护,并且对施工方进行罚款30万。 所以说,施工方如果挖出古墓后,在没有得到"允许复工"的通知下,单方面继续施工,那就是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后面会讲),惩罚程度视墓穴破坏程度而定。 2.工地挖出墓穴后,施工人员单方面试图非法牟利 2018年,开挖掘机的张某、李某、桑某在寿县施工时,意外挖出一个古代墓穴。 由于某些影视作品、小说的影响,三人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而是带齐工具私自下墓。 三人在墓中盗出些许文物,并且立即藏匿在家中。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有关部门就接到了群众举报,当专家赶到时,发现6座大型汉代古墓被严重破坏。 没过几天,三人就被有关部门逮捕,并且锒铛入狱。 施工人员在一线工作,挖出古墓时,也是他们第一个知道,非但没有上报,反而私自破坏墓穴,盗取文物,此举触犯了我国法律法规,所以他们必须面临牢狱之灾。 3.工地挖出古墓后仍然施工,外人盗取文物 2020年5月,某施工单位在常州天宁区施工时,意外挖出古墓,但施工单位考虑到工程进度,所以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依旧若无其事的继续施工。 后来有关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赶赴现场,发现此地墓葬为宋代古墓葬群,并且多座古墓已经遭到了破坏,专家深入考察后大感震惊,因为大多数古墓已经被人"光顾"过了,大量文物被不法分子盗走。 经过各方努力调查,这群偷盗者并非施工单位的员工,而是外面的人伪装成工人混进去,然后通过金属探测仪进行锁定,接着就是挖掘、盗取文物。 最后施工方被判行政处罚,偷盗文物者面临牢狱之灾。 上面简单分析了三种施工过程中挖到古墓后的反面案例,其实关于这类问题,我国早就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过。 在建设施工或农业生产过程中,任何人发现文物,第一时间应当保护现场,接着就是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有关部门在了解完情况后,如无异常,必须在24小时内赶到发现文物的现场,并且在7日内提出相关意见。 "相关意见"就是文物专家对文物价值的判断,比如一座古墓中发现大量玉器,那么这个"意见"肯定是保护、研究,并且让施工方停止施工。 如果文物专家在一番考量后觉得这个墓穴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他们也得出具"无价值,允许继续施工"的通知书,施工方不管停工还是复工,都得按照有关部门的通知来办事。 而且我国法律法规中对文物也有明确规定,所有无主之物归国家所有,也就是说不管在地下、海底、山川河流中发现任何无主的埋藏物,不管你是捡到的还是怎么来的,如果是文物,就归国家所有。 如果挖到的文物恰巧是谁家的祖坟,那么你得拿出相关凭证,证明这个文物就是你家祖传之外,否则也是国家的,如果个人私自侵占文物,那就是犯罪,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我家老房子翻新,运气好挖出来的文物,能归我所有吗? 答案是:不属于房主所有。 结语 其实各大工地在施工前,都会由考古部门对施工区域进行钻探,如果发现地下存在古代遗址或者墓穴,"保护性挖掘"肯定是当务之急,只有挖掘完之后,这块地皮才能重新施工。 然而事实情况很复杂,钻探获取的信息有限,不可能做到100%没有遗漏,所以施工过程中挖出古代遗址或墓葬的事情经常发生,不信你可以问问周边搞工程的朋友。 有网友问"如果挖出的墓穴中,有普通平民随葬品如日用瓷器等,但够不上考古级别,考古学家还会来考古吗?" 其实答案早就已经说明了,考古学家必定会来。 因为"有无价值"不是个人说了算,是需要有关部门综合考量之下做出的决定,个人不能凭借主观臆想去判断古代墓葬的价值,只有专家说"这个古代墓穴没价值,你们可以继续施工",这时候施工方才能继续施工。 而且我国讲述各朝各代平民百姓真实生活的文献相对较少,如果能从平民墓穴中找到这些资料,或许能从中填补很多历史空缺,毕竟官方的历史也带有主观色彩。 我是七叔,如果觉得内容对您有用,欢迎点赞关注。 2016年,陕西铜川一男子在家里后院挖水窖时,挖到了一个古墓。该男子不仅没有上报文物部门,还私自盗出13件文物,并且让人带到河南准备出手,后来幸亏公安机关发现及时,将文物成功追缴了回来,并且将该男子拘留了。 关于在施工时挖到了古代平民的墓葬,好多人通常会犯两种错误 在施工的时候挖到了古代普通平民的墓葬,像我们普通人通常会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就是:有的人认为这个墓葬是自己挖到的,那么就会认为里面的文物谁挖到就归谁了,然后私自破开了墓葬,将里面的文物私自占为己有,甚至拿去售卖。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挺多的,首先这种想法和做法的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其次这样做等于就是在犯罪。 我国文物保护法有着明确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了文物,首先要保护好现场,然后立即向文物部门报告,如果发现了个人私自哄抢、藏匿、破坏文物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种错误就是:有一部分人也知道文物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认为发现的是古代平民的墓葬,里面又没有金银珠宝,最多就是一些破铜烂铁,所以觉得对考古没什么价值,就没打算上报给文物部门。或者也怕文物部门来调查,耽误工程进度,影响工期。 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专家们对古代墓葬进行考古,并不一定都是对古代达官贵族和王侯将相的墓进行考古,还有就是并不一定金银珠宝就有很大的考古价值,考古专家们研究的又不是这件宝贝值多少钱,而是研究这件文物在当时是怎么制造的?以及制造的工艺和对当时的影响,和那个时期的一些历史详细的数据。 古代平民的墓葬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即使是古代平民的墓葬,对于考古专家来说,也是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比如有的古代平民墓葬里,也会陪葬一些他们当时的生活器具,有陶碗或者一般的瓷碗,还有一些做农活的工具等等。根据这些文物考古专家们就能研究出那个时期平民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用什么样式的工具进行劳作,甚至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人们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即使是古代平民的墓葬,也是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所以说,当我们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发现了古代平民的墓葬,不要自认为觉得没有什么价值,而不上报文物部门,更不要因为着急赶工期,就随意的将古墓破坏掉了。应该在第一时间保护好现场,然后将发现了古代墓葬这件事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等待着文物部门的到来。 如果在基础建设中遇到了古代平民墓葬,该通知当地的考古部门来进行处理。 首先来看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三章第32条明确规定: 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依照前款规定发现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 那就很清楚了,无论发现的是平民墓,还是古代的遗址,都应该停止施工,联系当地文物部门。 另外,现在通行的原则是,一块土地在进行施工作业之前,必须先由考古部门做钻探,假如钻探出地下有古代遗址或者墓葬,必须先进行抢救性发掘,然后才能施工。不过在实际当中,钻探获取的信息毕竟有限,有时候会有遗漏,所以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应当遵守法律。平民墓真的没有重大考古价值么? 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可能一说到考古,就会联想到兵马俑、马王堆、海昏侯这些古代帝王贵族的墓葬,觉得只有那些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才具有较高的价值,平民的东西没什么意思。 实际上在考古工作者的眼中,文物古迹的学术价值并不是由它们的材质、工艺或者市场价值所决定的。 事实上,就墓葬而言,考古发掘的墓葬中,绝大多数都是古代的平民墓,而非帝王将相之墓。 我们知道,古代的史书,尤其是正史,所记载的主要是帝王、大臣的政治活动,对于普通人怎么生活,很少涉及。那如果想知道这些该怎么办呢?最主要还得靠考古。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说,北宋时期曾经创立过漏泽园。什么叫漏泽园呢?简单地说,就是官办的墓地,专门收纳无主的尸骨,或者供财力贫乏的贫苦人使用。 在考古工作中,陕西、山西、四川、河南都曾经发掘过漏泽园,里面的墓葬非常简单,就是把尸骨或者骨灰装进小罐子,挖个坑埋了,在罐子口上会放一块砖,上面刻着时间地点人名,如果是无主的尸骨,就会刻"不知姓名"。 (漏泽园里的埋葬方式) 漏泽园里的这些墓,都是平民墓,而且是连随葬品都没有的最下层古人了。它们就没有考古价值吗?并不是,通过它们也可以研究很多问题,比如可以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等级区别,还可以通过砖上的地名,研究北宋时期的行政地理,比如下面的这些。 当然,也让我们看到了与《清明上河图》不同的、北宋繁荣的另一面。 再比如说,在西汉景帝阳陵的西北,曾经发掘过一片的汉代墓地,里面遍布尸骨,估测有一万多具。但是没有棺材,普遍没有什么随葬品,有的尸骨手脚、脖子上还套着铁质的刑具,还有的身上有刀砍痕迹,这就是西汉时的刑徒墓地。 (汉阳陵刑徒墓地出土刑具) (汉阳陵封土) 这些墓地的墓主人,就是那些给汉景帝修陵的刑徒们。我们都知道,西汉帝陵规模庞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这些刑徒就是主要来源。从刑徒墓地可以看出,这些刑徒的处境真是悲惨,干活时要带着刑具,哪怕是病、困而死,也不摘下来。刑徒墓地的发掘,也让我们看到了文景之治的另一面。 除了上面的这两个例子,通过古代的平民墓地,还可以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墓葬里的随葬品,还可以研究古代的文化交流、商品传播,它们的学术价值并不低,也并不存在所谓的不具备考古价值。 因此,别忘了,施工遇到古墓应该上报考古和文物部门。这不仅是遵守法律,也是维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用心回答历史、考古问题,欢迎关注与点赞,也欢迎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 首先来说说这个标题就不是很准确,古代的墓葬,不管是帝王墓还是平民墓,都是有考古价值的。哪怕就是一具尸骸,一处遗址都能给后人带来重大发现。我个人很喜欢古墓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一些视频等等,也有喜欢盗墓题材的,可以下方留言,我会一一回复大家。 当年成都就挖出了一座元代的平民墓,却有了惊人的发现。当年墓主人挖了宋代城墙的墙砖来给自己建墓,砖上竟然还有宋代砖厂的名称。后来专家断定,墓主人建墓的砖就是南宋嘉定十年烧制的罗城城墙的砖。而在成都这也是第一次发现刻有"制造商"的砖头,证明了宋代筑城的历史,填补了成都筑城史的空白。 广州萝岗发现先秦平民墓,揭开了越人葬俗的神秘面纱。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广州一带属于当时的越国,而当时越国人的墓穴都顺着山势按等高线排列,而我们北方汉人则是"背山面水"。越人流行卷席而葬,墓穴里几乎没有留下棺椁痕迹,而我们北方汉人下葬必备棺椁。 河北平山平民墓群揭秘历史上中山国的神秘面纱。在河北平山境内的中山古城遗址区范围内,目前发现的平民墓葬不多,但是这个平民墓群的发现将为研究中山国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资料。 陕西凤翔汉代平民墓的发现,为现代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已经被发现的平民墓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专注于解密历史,分享历史趣闻,尽在李哥讲史,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加关注点赞或者评论!我会每天随机抽取5位关注我的小伙伴,送出50元红包! 就地掩埋或者上报文物管理部门,不得私自发掘和破坏古墓。包括平民坟墓,如果擅自破坏盗掘古墓已经查实追究刑事责任!罚款加拘留。盗出文物私自买卖追缴并罚款,连带买家一并治罪。 无论是平民的墓还是贵族、王侯的墓,只要是被破坏了,那就得进行抢救性发掘。而且一些古墓在发掘之前,往往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墓主人有什么身份,考古学家肯定会到现场勘查一番,在大概判断一下墓葬的等级规格,有一些情况是,墓主人虽然身份显贵,但墓葬未必很奢华,里面的东西也很判断。退一步讲,谁说平民的随葬品就没有价值了?要知道,平民才是社会的主体,他们的随葬品往往能最能反应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比如说先新石器时期人类祖先平时用的的一些陶器,你会说它没价值吗,那些可都是国宝啊!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考古是干什么的,考古不是为了挖皇陵诸侯古墓,而是通过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既然是研究历史,那么历史的对象是谁?是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平民就是属于人民这一类的。 并非王侯将相的古墓才算考古,才算上级别,其实有时候平民的墓葬甚至比王侯的更有价值,比如说大唐盛世,是书上说的是如何繁荣,但如果你能找到长安城周边有一大片平民的墓葬,证实当时他们的生活是何等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衣不蔽体,诸如此类的,可能就有意义了。 回到话题,考古的级别这个话题,应该说是考古的分期问题,也就是说什么年代之前的才算考古的范围,你不能说某人的太爷在民国死了,现在挖出来就叫做考古,那不是考古而是挖祖坟。那什么是考古分期呢?一般来讲,国内对中国考古的分期是:史前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考古。历史时期分为:春秋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宋元明考古。 按照这个分期,就算某人的太爷在清朝死了,现在挖出来也不算考古,只能算挖祖坟。但是万一真的有人挖出一个清朝的墓葬,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这些出土的物件也是对清朝状况的有力证据,所以还是有价值的。 比如说,施工队是经常可以挖出古墓来的,这事情中外都屡见不鲜了,但是挖出来的平民墓葬确实不多。但是也有,比如"成都龙江路附近一座元明时期的平民墓葬 ,墓主人挖了宋代城墙的墙砖建墓,砖体上有"南宋嘉定十年"等字样,这些砖是南宋嘉定十年烧制的罗城城墙砖。在成都市的城市考古工作中,证明了宋代筑城的历史,填补了成都筑城史的空白。" 又比如:新闻报道的例子,都是得到很好的保护的,不会置之不理。 这些都是平民墓地发现的实例,古人讲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我们今天考古不是破坏,而是为了还原历史和重组文明,比如曾经无比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都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或者断续了,只留下书籍的记载,我们要想知道史书记载是否真实,想了解当时社会的状况,很多情况下都是依据出土的文物来作证的,不管是帝王的陵寝还是小村落生活的遗址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在我们中国,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在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在史书上记载较少,而且杂乱,特别是夏商两代的资料匮乏,很多人都由此质疑夏朝的存在,如果你能找到夏朝的古墓,哪怕是一个夏朝平民的,都可能改写这段历史,你说会不会得到重视? 退一步讲,在施工的时候,就算是一般的墓葬,也是要通过文物部门和考古人员勘察之后,再另作处理的,也不可能让人家暴死荒野吧! 什么叫不够考古级别?只要经费和人员够,就是一个破房子遗址,也会有人去保护勘探。 你以为考古现场都是珠光宝气?如下图: 你以为考古现场的墓葬都是宏伟壮观的?如下图: 你以为,考古现场危险重重,满是全自动机关?如下图: 其实,绝大部分考古现场都很"土"。 挖出来的都是一些坛坛罐罐,破砖烂瓦。经济价值基本没有,只有学术研究价值。可以研究下古人是怎么生活的。 也是因此,除了精细活,粗活都是从当地顾"农民工"干。挖出来的铁器铜钱,直接扔水盆子里泡着就行。学生会社团曾经组织我们去保定一个考古现场学习,老师们就把挖出来的铜钱铁钱泡盆子里放床底。老师说了,这些东西跟"秦砖汉瓦"一样,不值钱,不怕偷… 对考古人员来说,考古时最大的危险,不是先人埋设的"自动机关",而是风湿病,还有寂寞… 总之,只要是古代的墓葬,都要让考古人员进行发掘保护。考古人员工作,不注重经济价值,只从学术角度考虑。 在施工过程中挖到古建筑、墓葬等,必须第一时间报告文物部门。至于是不是平民墓、有没有考古价值、后续是考古挖掘,是由文物部门综合评价后才定下来! 废纸也能变成珍贵历史资料? 清华大学历史学张国刚教授:能够深入历史细节,触摸历史温度! 古代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史料没有,无论是用什么材质书写,只要能反应那个时代的真实历史情况,就是有价值的史料,史料价值并非取决于其文物本身的材质贵贱与否,主要还是其所蕴藏的历史信息量来衡量,明白这个问题,其实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发掘出古代平民墓葬的真实案例: 上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附近居民发现了一个盗洞,感觉应该是有盗墓贼光顾过,他们也不敢轻易进去查看,所以就立即报了警,民警到来后,确认过确实是一个盗洞,且近期有盗墓贼光顾,于是专门告诉当地文物考古相关组织单位,进行抢救性挖掘,只不过结果却令人有点失望。 当地文物局在接到警方联系后,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派人前往,经过专业考古小组的勘查发现,这个盗洞所连接的古墓从大小,规格来看,更像是一座普通的元代平民墓葬,不具备多大的文物考古与研究价值,只能无奈告诉村名这一调查结果,悻悻而归! 没过几天,当地村名又在第一次发现的那个盗洞周围。发现了一般大小的好几个盗洞,这下村民也疑惑了,如果是里面真的没有什么东西,为什么盗墓贼会三番五次前来呢?這座墓葬一定非同寻常,况且真的是平民墓葬,盗墓贼本来就是求财的 ,要是没什么宝贝,自然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前来挖盗洞,于是再次通知了相关组织单位。 尽管来过一次,但是文物局这次还是很负责任派专业人员前来查看,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尽管多了几个盗洞,但是实际情况还是和当初一样,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就在考古专业人员准备要离开的时候,突然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一块石块,发现里边的墓室原来别有洞天,这里才藏着盗墓贼三番两次前来窃取的大量宝贝,只不过,可惜的是,留给考古人员的只有三个巨大无比的三件陪葬花瓶 ,因为体型硕大,盗墓贼不方便搬运,就被遗留下来了。做工精美,可以基本确定这是元代顶尖工艺打造的瓷器花瓶,而最终这三件瓷器的拍卖价格高达900000000,确实让当时的考古专家们后悔不已,就因为当初的错误判断,与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物失之交臂。 平民墓葬,其实也并非完全就是平民墓葬,因为越是豪华的墓葬,越能代表墓主人身份,但是要想在地底长眠,不被盗墓贼打扰,古代很多达官显贵也会选择使用比较低调的墓葬,将自己的墓葬规格伪装成平民墓。反而里面大有乾坤。 其实除了伪装的古代平民墓,真正的平民墓葬有什么用呢?实际上并不是一点用处没有,不论高低贵贱,墓葬内的随葬品也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这个人一生的生活状态,除了尸骨之外,一般如果是平民,但是是个读书人,那就不一样了,只要里边有相关的文字,就能够了解那一段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即便是什么都不懂的普通百姓,也可能子孙辈会找人为其立碑,碑文还是很能说明一切,古代平民墓反而能够让人能够耳目一新,发现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果是考古人员,不应该对平民墓存在偏见。 我国墓葬考古级别与相关标准 古代:坟与墓还是有区别的,并不能一概而论,虽然都是墓穴的代名词,但是两者还是存在区别,《礼记·檀弓》解释:高高鼓起有土堆的,才能称之为坟,没有坟的,称之为墓,而且根据《史记》记载,东周以前,是没有坟的,坟墓一说也是在春秋时期,从孔子那个时代开启的,后来随着人们生前等级的差异化,自然也逐渐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墓葬规格,和与之相对应的墓葬文化。 孔子那样的圣人坟墓称之为"林",比如孔林,帝王级别;称之为陵,比如秦始皇陵、乾陵、定陵,贵族的被称之为冢,一般官员,富豪,墓葬称之为墓,而平民,墓葬叫做坟,当然这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等级划分,也方便了盗墓贼,根据墓葬规则,就能知道里面的宝物多少,所以,历朝历代,帝王陵墓的防盗级别一定要高。 盗墓贼也会根据墓葬所处风水,以及周边的环境条件,来综合判断一座墓葬的价值,甚至于会根据墓葬旁边是否种树,种什么树,树的年龄大小来判断墓葬的可盗性,当然这些条件也逐渐成为现如今专家考古依据,毕竟考古工作可是一门苦差事,也没有多少利益可图,大家还是不要带有色眼镜去评判,考古专家们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只能在尽可能少的工作量下,挖掘价值较大的墓葬。 就如同今天的HR挑选人才,确实不能用学历否定人才,但是毫无疑问,以学历挑选人才的效率最高,学历不代表一切,但是却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学习能力,其次能力短时间内没办法评判,墓葬考古也一样,考古发掘的价值大小,墓葬规格大小很能说明一切,而且很现实的是,一般来说,达官显贵,接受教育程度可能更高,而且教育资源充足的条件下,更加更够培养出人才,死后一般也会有充足的钱财,购置埋葬陪葬品,所以说,一定程度上,并非专家区别对待墓葬,而是为了效率最大化。 考古价值衡量体系的三个维度 时间价值 时间的价值,往往也需要是时间来验证,当然考古的时间价值究竟该怎么衡量呢? 首先就是墓葬所处的年代,往往这就需要从墓葬的各个特征来判断,比如墓葬身上的时代印记,当然,特征越多越明显,也越准确,对于考古而言,时间成本也是高昂的,就比如当年兵马俑坑的发现到挖掘,几十年时间,也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世人自然也无法一睹其全貌,只能够根据其已发掘的部分查看这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然而一个人一生有几个几十年呢?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古墓考古发掘任务,往往需要花费的时间价值很宝贵! 历史价值 很多人不明白,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魏征这样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微乎其微,但是研究一段历史,却能够让我们知道王朝兴替的规律,也能明白事物盛衰的基本原则,说白了,就是从历史中找到可以借鉴的规律,以及那些迄今为止,仍旧适用的历史价值观。 考察历史,而这一段考察历史的历史,又会成为将来的历史。 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主要是文物中所自带的文化艺术属性所决定,无声的文物,诉说着不一样的美感,达官显贵有达官显贵的文化审美,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艺术感觉,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说平民百姓没有富贵气息,但绝不能说他们没有生活,亦或者是不懂艺术之类的,毕竟各种民谣。民调,都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属性,考古的文化价值,自然也体现在各个方面。 科技历史说: 如果施工挖到平民墓葬,又没有重大考古价值,考古专家究竟该不该去? 这个问题确实要視情况而定,如果该平民墓葬,与已经探明的考古价值体系有重合,自然没有必要,让逝者安息不好吗?施工挖掘,也不是故意的,适当做一些保护性挖掘就可以,如果是平民墓葬,但是确实有需要了解的历史、文化、生活,也有必要值得去探究,当然那些伪装的平民墓也更应该去看看,考古发掘向来都不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力的,如果在考古专家有时间的情况下,自然也会优先考虑一探究竟,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