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村小联办初中阶段。此阶段学校在真正的乡村,交通不便;乡村任教的公办教师也没有住房公积金。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老师专业不对口,一个老师任教几个学科是经常的事;学校也没有实验室和功能室,必做的实验都要到乡镇实验中心去借器材;老师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基本没有娱乐可言。 二,乡镇只有一所中心校阶段。随着教改的推进,2008年左右,村小联办初中全部撤并,每个乡镇只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初中。恰逢生源高峰期,当时的每届学生都有十几轨,且每个班都有60多名学生,因此,当时的乡村老师都是满负荷工作,一个字 累。 三,当前的生源不足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农村家庭都到城里买了房,随之学生也进城读书了。语数外老师带双班的也少了,但是早读、中坐班和晚自习并没有停;随着学生住宿制的实行,老师还要轮流跟宿。所以,光从课时上看,现在农村老师偏少,其实,其他工作并不少。更重要的是,老师整天为生源日益减少,而担心未来不知在哪里工作 心累。 农村教师真的辛苦,这种辛苦不是体力的,而是心理的,精神上的 。我既在农村中学呆过,也在城里学校干过,这种感觉越发明显。1.职称评定难,心烦。 由于历史、机制原因,农村学校老师职称评定的机会少,难度大。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限制,不利于农村中学教师,比如说市县公开课,农村教师获得上课的机会就很少;再比如,市县表彰,名额少,普通教师获得的机会更少。 所以评定职称上面,农村教师在条件准备上就因为地缘原因而存在先天不足,职称是晋升工资的重要依据。职称不仅关涉到收入,还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评价和肯定,如果人过中年,职称依然是中级甚或初级,一提起职称,便令人心烦意躁。 2.教学工作重,心累。 在农村工作的教师真的需要是"一专多能"。因为师资不足,专业教师少,因此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跨学科任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说,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语文,还有可能被安排教历史、政治、美术、体育等等。 总之农村教师就是一块砖,哪科需要就得往哪里搬。如果做了班主任,不仅要教授好几门学科,可能还得身兼木匠 ,(负责修理课桌)电工 (负责班级电器管理),甚至还要肩负起学生"家长"的角色 ,对学生的吃、喝、病照顾一应俱全。3.与家长打交道,心苦。 农村学生家长有质朴的一面,也有狡黠的一面,还有令人同情的一面,整体不如城里学生家长素质高,好交流,好沟通。 许多农村孩子家长对教育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孩子在校违反纪律,又偏袒、护短,有的甚至帮孩子一起撒谎,常常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要闹三分,出言不逊更是常有的事。 还有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人有的年经大,方言重,交流困难,沟通更难,他们对孩子溺爱成性,很难打交道。还有的上了年经,他们到学校里来,又令人同情。农村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如果不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教育政策等方面倾斜,很难留下优秀教师,短期内也很难改变这种贫弱的教育态势。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我家门口就是学校我也在农村工作过,我想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先来说说我了解到的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 1、有很多年前的村村有学校合并成了一个镇有一所学校或者两个乡镇有一所学校!高中就更不用说了,由原来的全县十几所高中合并成几所啦! 2、学生由原来在家门口上学变成了坐校车上学或者家长接送或自己骑车上学,这势必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3、学习好的学生,家里有点钱的学生,父母到城里买房子的学生,有关系能进城的学生都陆陆续续的进城上学了,造成了生源严重流失! 4、优秀教师都不愿就在农村任教,想尽一切办法进军城里,后来的补充力量差不多又是没经验的新老师,剩下的这部分学生都是走不出去的,老师再怎么用力去教也是不出成绩的。所以,形成恶性循环,农村教学成绩越不好孩子就越不爱在农村学校读书! 虽然近几年政府也特别重视农村教育,为农村改造校舍,配备师资力量,购置教学设施,努力改善学校条件,但无论如何也是大势所趋。农村教育不容乐观!这就是农村目前教育的现状! 我再来说说农村老师的辛苦 1、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家都安置在城里,所以,这些老师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特别是恶劣天气还有安全方面的隐患,能坚持在农村教学非常的不容易! 2、好多孩子都是下面邻村邻乡镇的,每天都要坐校车到校,所以,有的老师就要早早到学校值班看护学生,有的老师还要跟班车当照管员管理学生,真的很辛苦! 3、坐校车的学生中午就得在学校吃饭,老师们就要陪着看护着孩子们一起吃饭,还要看护午睡,中午下班都不能回家,几乎一天都不能闲着,太辛苦了! 4、教学干出力不出成绩,因为没有好的生源,好的生源都进城了!成绩不好就会影响老师评先树优,影响老师晋级职称,这就是老师们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原因! 农村教师确实比城里教师辛苦,尤其是偏远山村的教师心苦身体苦!向扎根在农村的教师们致敬! 农村教师辛苦,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要分不同的年代来说。 这个不是当年我任教的村小,我的学校还没有这个学校的条件好 我是一教师。先后做过村小的老师,中心学校的教师,当年区政府所在地的中学的教师,然后调到城里一所中学做老师。可以说,我从农村最偏远的地方,一直到了城市学校教书,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个过程,所以对农村教师的辛苦,对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第一,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农村教师的辛苦,清贫和寂寞。村小教学的质量很低,可以说就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 条件差。1993年7月,我中师毕业,分配到一座大山的沟沟里面教小学。从那个村小,步行到乡镇的中心小学所在地,至少都要一个半小时。中心学校每开一次会,都会走得我脚耙手软。如果遇到雨天,几乎都是一腿泥一身的泥巴。收入低。当时的工资很低,所有的补贴领完,每月大约73.5元。当时的肉价,大约6块多钱一斤。工资低钱少是一回事,关键是拿钱也买不到肉,买不到菜,只有偶尔等到星期天,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场镇,买点肉和油。因此,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轮流给我送一些青菜萝卜。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太孤独。学校的条件很简陋,我住的是大约5个平方的房间。晚上的时候,其他当地的教师都回家了,学校就只有我住校守着,偌大的学校,远离农民的住所,孤独地横在山中。晚上,听着老鼠在木楼板上欢乐地叫唤奔跑,自己的泪水就不觉溢出眼眶。真的,那种村小的日子,至今想来,也不是幸福,就是满满的清贫寂寞和无助。不重教。当时的农村教育是什么情况呢?说了你可能不信。当地的农民,可以说基本上不重视教育,也没有几个人把娃儿的学习当回事,尊师重教之风基本上也没有。当然,我们村小的教师,当年除了我是师范毕业的之外,其余的几个都是民办教师,他们把教书当做生活的副业,谋生的手段。底子薄。我分到村小的那个九月,学校主任把六年级语文给我上。我接手的时候,上期期末语文班平均分38.5分,数学还差。当时我听到这个班平分的时候,心里实在是惊诧。我在那里辛辛苦苦的搞了一年,六年级毕业会考的时候,全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提到了73分。就是73分这个成绩,当时也超过了全乡所有的毕业班级的平均分。可见当时,整个农村教育质量还是真很低。难成才。本来,我以为我的那个班级,以后至少会考出几个中专生中师生或者大学生,因为有几个孩子的反应很敏捷,思维活跃,是能够培养出来的。可惜的是,我调走后的几年,问起那个班的学生的发展情况,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基本上就是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原先看好的那几个学生,也变成了仲永。我至今都感觉很遗憾。由此也可见,当地当时,教育的不被重视,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 我所在的村小的教学条件,当年也就是这个样子。第二,2000年左右,农村教师的辛苦,是清贫和蹉跎岁月。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是教育就是唐僧肉。 1995年的3月,我在村小工作了一年半后,实在是难以坚持下去,申请调到了老家的初中当老师。在那那所初中,我呆到了2000年,5年时间。 当年农村老师的辛苦,还是清贫。那几年,教师的工资是乡财政发放。乡上基本上就没有按月给老师发放过工资,更没有足额发放过工资。当年我的工资涨到了100元左右。但我至今都记得,有一年年底到了,学期结束了,要过春节之前,我们校长到乡上去要了很多次的钱,但是最终乡财政给我们发的工资是82.5%。也就是我们的工资,一年到头,也最终只拿到了82.5%。我们的校长,在教师大会上都只能自嘲地说出了一个新的歇后语:"教师的工资——空调"。我的舅老倌每年到头,都会买很多好吃的回家过年,他们是在重庆二郎的小服装厂上班打工,但是内心也充满着对我这个教师妹夫的鄙夷。当年农村老师的辛苦,在于蹉跎。教育不被重视,教师被戏耍,在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下,绝大部分老师也是当和尚撞钟,教育工作懒心无常,没有谁愿意卖命的教书育人。但是当年学校还有三四百个学生,初中毕业班也有两三个。往往分一个好班儿,两个差班。但是好班,基本上就是被校领导和那几个老教师把着教,年年如此,因为教毕业班有一些经济上的待遇,有所谓的升学奖金等等。尽管我的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态度好,也很认真,效果也很好,但是一旦把初二教结束,到初三我也只能教一个中下层次的班了。因此,我的内心很苦闷哪。这样也无可奈何,过了一年两年,也就没得啥子锐气了。教好教坏一个样儿,所以后来,我也爱上了打麻将。坐在麻将桌子上,听到上课铃声,就去教书上课,下课后又坐上麻将桌子。在那学校我大约蹉跎了5年岁月!当年农村老师的辛苦,在于失望。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当年农村的教育,还有其他的难处,其质量低劣不是初中导致的!我在本科论文答辩的时候,专门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法做了论文答辩。我对答辩的导师说,我所在的农村初中,学生绝大部分的水平都很低。所有的教法基本上都会失效,因为我教初三学生也好,初二学生也好,我最重要的一项功夫,就是教学生读生字,写生字。一篇课文读通顺了,都很费力,还有什么其他的教法呢?所以那时候,我是多么羡慕城市的那些语文老师啊,他们有机会可以洋洋洒洒的,谈天说地,都有时间,而我,必须要把生字教好,必须把初中生当作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教。我说了这个现象后,我的导师听了很感触,对我大加褒扬,鼓励我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的。我的论文答辩,居然得了高分。但是,我对农村教育的失望,在从老师、从学生、从社会,都埋下了负面的情绪。 第三,现在农村教师的辛苦,不是钱的问题,是寂寞,是失落,是农村整个教师队伍的异化,整个学生群体质量的下滑。要让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变好,还有相当漫长的道路要走。 2000年到现在,都是20年了。我也从一个青年教师,成为一个奔五的教师了。这些年,尽管大多数的时间在小城市,但是,我还是关注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硬件变得很好了,教师工资有了保障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严重异化,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我原先所在的那所学校,出了几个学校的领导,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女老师了。校长给我介绍过,基本上男女比例在2:8左右。男教师成为农村学校的稀缺品。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缓解。每年政府招收的编制内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女性。老师的辛苦,从教书育人的辛苦,变成了荷尔蒙分泌的辛苦,变成了雌性激素分泌的辛苦。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未婚的单身的大龄女老师越来越多!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严重退化,正规本科几乎没有。这些年到农村任教的老师,新招录的对象,大都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师范类学生。这类群体的老师,总体上基本功不扎实,特别是这些教师自己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成绩就是不怎么好的这一批人。后来选择了当农村学校的教师,但是其知识学问的储备,与先前上个世纪的中等师范毕业生以及大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希望更多的免费师范生,到农村去任教!希望农村的教育生态,能够吸引更多的985大学、211大学、双一流大学的优秀学生去任教!农村学生的数量急剧减少,优生更是越来越少。我曾经教过的那所初中,现在每个年级都只有一个班了,初中学生的总人数不到100人。连小学6个年级加在一起,整个学校也不过300人。农村学生人数现在急剧减少,我们也可以看到,留在农村的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的,智商也不是很高的,家长也不是很重视教育的,即便重视教育也是有心无力的。所以,农村整体上的教学成绩,比我们那个时候还要差得多。农村教师的辛苦,就在于没有学生可教的辛苦,没有优生可培育的辛苦! 希望路过的各位小伙伴们,能够关注,给个赞,来个收藏,这是对原创作者最好的鼓励,感谢哦! 希望得到您的评论,我一定会回复哦! 作者简介:知秋老师,语文教师,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市级诗词家协会会员,著有诗歌散文集《好好过一生》,编著作文集《和蝴蝶花的约定》《反方向的钟》。喜欢与老师、学生、家长一起探讨作文写作,分享作文教学的得与失,辅导学生作文100多篇在各级获奖。 我的一个堂兄今年57岁,是乡村小学老师;一个远房亲戚今年35岁,在一所乡镇中学教书。他们是两类农村教师的代表,给我的印象是堂兄在农村乡村小学教书工作量较小,相对轻松;而亲戚在乡镇中学任教工作繁忙,压力颇大。 堂兄是老高中毕业生,没考上大学回来当民办老师,后来按政策转正成公办老师。他一直在我老家村小教语文,教龄快40年了。他当过多年小学校长,对于老家教育这方面的情况非常熟悉。 上次回老家一起吃饭,堂兄多喝了两杯,聊过当老师的事儿,堂兄很感慨,对我说:"现在在农村小学当老师可以呀,学校没几个孩子,轻轻松松的,换我到城里教书我都不去。" 原来,这几年,我老家村小学生人数锐减,三到六年级必须到中心小学去读,要住校。村小只剩下一、二年级总共不到30个孩子,却有六七个老师。小学一、二年级课程简单,没有升学压力,他又是轻车熟路,觉得工作很轻松。 堂哥是小学高级教师,一年各种工资和补贴有6万多元。现在乡间公路都修通了,他上班很方便。孩子们下午4点多就放学了,周六周日全休。平时他还在家里养鱼、春采茶叶秋收板栗,里外都有收入,且收入稳定,日子过得踏实,令村里同龄人羡慕不已。 再说在乡镇中学当老师的远房亲戚。 他师范毕业,教龄16年。现在教两个班的语文,加上早晚自习每周20多节课。每周说是上五天班,但每天从早上6点多早读时间开始,直到晚上10点半学生全都睡下,他几乎像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另外,周六周日可能还会有一些政府交办的各种任务,譬如访贫问苦、准备各种材料报表等。 初中有中考压力,学校对老师教学管理严格,并有相应考评制度,所以教学压力很大,不敢怠慢。 他是学校的政教主任,中学一级老师,每年各种收入加在一起不到5万元。 从我的堂兄和亲戚情况来看,同是农村老师,状况却有很大区别。 一般村小老师虽然工作环境稍差一点,但由于学生人数很少,工作相对轻松,要说辛苦确实谈不上。但村小一般地处偏僻,年轻老师无人问津,只有本村老教师才能安心工作。 乡镇中心小学老师因为学生人数要多一些,再者学生是寄宿制,工作任务要重一些,但毕竟没有升学压力。 最辛苦的应当是乡镇初中老师。他们一般代课较重,班级学生多,工作时间较长,考勤管理较为严格,并且面临着中考升学压力,老师心理负担较重。 在基层学校,常常是忙的忙死了,闲的闲死了。我想农村老师的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吧。 但清闲一些的村小老教师们一般都在山村奉献几十年,坚守着一般人不愿来的山村小学校,是山村教育之光的守护者,如今已近退休之年,也不应该苛求他们。 这是我老家农村老师的情况,您那里是怎样的呢? 如果说当地重视农村边远山区的孩子就近入学,有的乡镇仍然坚持还在办村小,哪怕是学生不多,也没有把有的学校撤消与合并,这确也是对乡村农民办了一件实事。但由于地方财政有一定困难,肯定办学条件上是有差距的,远远不及中心学校,当然乡村中心小学又不及城区学校,不然农村学生就不用花高价到城市去念书了。 一般所说的乡村教师艰苦,也只能是在办学条件上艰苦而论,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学校一般又无教师住房,城市居住的教师基本上入了城市学校,剩下的基本上是农村居住的了。他们常年累月地奔走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给他们工作与生活都帶来了不便是肯定的,但政府也在重视,并给教师发放了山区补贴,比城市同等教师的工资要高,应当说也是一种安慰。其实乡村教师辛苦也就主要是在学校条件及生活环境条件比城市差些,在各种待遇上就没有什么差别,相反在有地方面优先于城市教师。 如果不是攀比思想作怪,有一点艰苦奋斗与敬业精神,要比谁辛苦,就去和七八十年代的教师相比,去和现在的工人农民相比。说良心话,如今乡村教师那点困难又算什么?在当下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想寻个稳定的职业都难,哪怕是找个比乡村教师更辛苦的,只要是个铁饭碗职业他们都很愿意。 珍惜吧,比上不如比下有余的乡村教师! 这么说吧,现在的偏远农村教师做出的贡献不亚于和平时期守卫边疆的将士,那种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试问各位,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去穷乡僻壤工作?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大城市工作?所以,我们全社会都要尊重乡村教师,感谢他们的坚守,感谢他们把农民的后代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农民苦大家都清楚,我敢说谁也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还继续当农民!乡村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农民少培养一个农民后代,多培养一个有用之才。个人观点不喜勿喷。(以下是中国雄安集团招聘公示名单,让大家看看文凭的重要性) 看到这个题目,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 18岁从民师干起,32年一直在农村当老师。现在的学校在校学生六百多,十三个教学班,在编老师18人。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少,像我们这样人数多的农村小学估计少之又少,这些家长把学生送到我们学校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都很严格。这也看出我们老师平时的工作有多苦多累。 今年暑假,学校有五位老师考走了,原本16名在编老师,只剩下11人,中心校补充了7位,但依旧是压力山大,没办法学校又聘请了两位老师。为了使学校能正常开课,中心校要求所有新入编的老师必须工作满五年才允许考走,否则不给签字调档。这种做法不亚于饮鸩止渴,不人道也不合规定,但不这样做学校永远缺教师,永远入不敷出。这些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农村,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回家乘车不方便。同情这些年轻人,但也同情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说句不恰当的话:忠孝不能两全。 据一位考到城区的老师说,他现在每周十来节课,学校人均差不多都这些课程,但就这样学校还是聘请了好几位老师,而且教育局付工资。而我们学校,人均20节,不含晨会午读,也不包含午饭后十二点半到一点半看班时间(营养餐改制后,老师要进班看学生)。学校申请想要点工资钱,报告交上去了,领导说没钱,只能自己解决,这就要承担被请去喝茶的风险。 看到一些无厘头的提问,还有一些侮辱老师的言论,不明白这些人的动机是什么。任何行业都有鼠类,但可以肯定的说农村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用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要善待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因为偶发的现象而口无遮拦,失去底线。 做了三十九年村小教师,冷暖在心,甘苦自知—— 首先,日子清贫,但收入稳定。 其次,当地民风纯朴,称职的教师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工作是否辛苦,先看我值日的一天: 八点,督促学生做卫生。 八点二十,早读,检查各班师生到岗情况并记录,有学生缺课还得打电话与家长联系。 九点半,大课间活动,包括眼保健操,广播操,跑步操,手语操,精典颂读等。须在现场指导督促。 十一点半,督促学生排队就餐。 十二点四十,学生午休。须到教室寝室各处巡查。 十三点四十,督促中午卫生。 十四点,登记各班级考勤。 十六点二十,检查各班级课外活动。 十七点,走读生排队放学,要送出校门。 十七点三十,与住校生共进晚餐。 十九点,晚自习。 二十一点三十,住校生睡觉,老师查寝。 十点,睡觉。 其中还有两节语文课,一节音乐课。晚上住校生出现争吵疾病等,还得迅速披衣而起。 我们的班额四十六人,其中三分之一留守或残缺家庭儿童。 还要做没完没了的各种资料…… 不算辛苦,做了几十年,习惯了! 你听过双休日,可你听过三休日,四休日,五休日甚至六休日吗?我们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三休日甚至更多,六休日的老师也有几个。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有老师,没学生。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最近几年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城市商品房加速扩张,农村学校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最近20年,鼎盛时期我们学校是十二个班,现在只有三个班,一个年级一个班。学生的数量从六七百降到现在100多点。 学生在逐渐变少,20年来老师有变动吗?当然老师的流动性也比较大,正式调动还是比较少,考走了六位,但是新分来五位,20年来老师的总数量40几个编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中间有很多老师停薪留职到外面去发展,还有老师借调到其他单位,最少的时候学校只有20来个老师。 有学生没老师,校长好处理,找代课老师,现在有的是大学毕业生,即使代课老师工资极低(现在1000多每月),但是还是有很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愿意到公办学校当代课老师,即使是农村学校都能很容易找到代课老师。但是有老师没学生校长就难处理了,这几年每年九月份开学是校长最头疼的时候,去年尤其难过,去年政府一声令下,彻底清理各个学校的编制,所有停薪留职以及借调老师都必须回原单位,否则清理编制,所有在外面的老师都回学校了,校长看着四十多个老师,三个班级,两栋三层的教学楼大部分教室是空荡荡的,忍不住流出心酸的泪水。 我们学校只能一个老师上一门科目,上音乐课的老师每周就一节课,上体育课的老师每周两节课,当初三班主任的老师每周六天都在学校,只有三个班主任每天呆在学校,其他老师三休日,四休日,五休日,六休日都有。大部分老师都是开车上班,有课就来,没课就回家,担任三个班主课的老师还是挺努力的。因为每年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学生参加中考,但每年我们学校还能考取五六个重点高中,十几个普通高中,但是再多努力也抵抗不了时代的变迁,农村学校留不住学生不是老师的过错而是时代变迁导致的必然结果! 这就是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我们学校应该是一个流失学生比较严重的学校,但也可以说是大部分农村学校的缩影,老师们也想离开这里,可正常调动几乎不可能,只有去参加考试,可考试又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门槛,大部分老师被拒之门外,我们也想留住学生,可农村学校无法与城市学校竞争呀!未来何去何从我们都很迷茫! 要说辛苦,大部分农村老师真谈不上辛苦,应该说收入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只是心累,收入低,地位低,工作环境无法变动,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挑战性,死气沉沉。 不知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学校是怎样一种状态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