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我相信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点发言权。其实,现在主流的大学排名是靠各院系发表学术论文的总体学术贡献和影响力来排名的,所以人多的院校比人少的院校有优势,科研积累深厚的院校比新成立的院校有优势。前些年国内大学,比如清华,本科生的质量是最高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研究生院由于科研设备有限,人才流失(很多清北优秀的本科生都出国留学了),经费有限,积累薄弱,所以科研影响力比不上国外的百年名校也很正常。但是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科研经费也越来越充裕,人才也越来越多,所以清北等高校的国际排名已经很高了。我们再来看题主的问题,留基于我刚才的描述,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在看留学生时应当将本科生和硕博士分开来看。美国的本科生学费通常是2万到4万美金一年,有些专业甚至更高,所以美国高校的本科主要是盈利的,所以招生标准没有那么高。而其研究生院是反过来的,以我自己为例,我在MIT我导师一年给我的奖学金大概是7万2千美金(2014年),说白了,导师拿到科研经费,养着一群博士生为他产出科研成果,这就对博士生招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所在的专业一年全球招生50个左右,亚洲10个,其中7,8个都是清北的,个别韩国,日本,印度的。说白了,美国大学是靠研究生院来打排名,靠本科来赚钱。所以通常美国和国内高校排名差不多的,是指研究生院差不多,本科生比国内的大学要弱一些很正常。 这是当然的。在国内考不上好二本,每年交30万学费到美国上比较不错的大学,其实学到的知识差不多。如果我们承认考分高低与智商有关,就是说出国上大学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智商不高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高智商学生也到国外上本科了。我接触的国外回来的很多本科生,真是没啥水平,连个专业翻译都担当不了,四年学习,甚至连外语都没有真正过关,回国后,又到国内大学读Emba,考不过正规硕士考试。 几十年来的若干个寒暑假里,我逛过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哈佛,耶鲁,麻省,斯坦福,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石溪,宾大沃顿,牛津,剑桥,苏黎世…等几十所大学的校园,尤其注意了他们的图书馆。 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同样是各自国家的顶尖的高等学府,钻研的气氛真的不一样。 凝重,沉稳,这是国外大学图书馆给我的总印象,而校园里却是比我们更多一些阳光与自信。 或许你很不以为然,那就请你走一走。 留学生本来就是瞎混,何来水平可言?外国大学相当比例是卖文凭维生,我的顶头上司的女儿,复读两年,什么也考不上,万般无奈去新西兰留学了。新西兰、澳大利亚,GDP重要比例是卖文凭。 如果你留学的学校名气一般的话,还是国内名校前期的实用性强,尤其国企那种地方。私企的话海归们价值观有优势,符合私企的节奏。当然了最关键还是你个人的能力,无论是留学回来还是国内名校都能给你起步的机会,后面怎么样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儿,不可能说有一个定律告诉你去哪个学校就一定混的好。 有的留学生是考不上普高的,为逃避高考出去的,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大学总数超过28000所,而中国大学总数(含大专)不过2956所。剩下的25000余所都是国外境外大学,你就一句话概括了? 有些家里又不缺钱的考生,国内考不上好大学,国外有一些录取条件低的大学,于是先送出去混个本科再说,这种学生可想而知是什么状况了,大家都懂的。 出去的不都是钱学森,回来的也有方鸿渐。 因为说这话的就是国内学生呀,留学生有中国去外国留学的,也有外国来中国留学的,据我所知,中国大学教师几乎都是把自家孩子送到国外留学。 以法国为例,法国高德是精英式教育,每年只招收三十万预科生,只有四百名被录取为大学生培养二到四年发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其余都是淘汰品,有些学校就是忽悠中国人而办的 常青藤联盟都是精英式淘汰式教育,所以像比尔盖茨等踢出局的也会得到很好的工作 美国教育更烂,还有那么多混日子的中国留学生。 我上个星期晚上就遇到两个法国女孩子还有其他欧洲国家的女孩子,当然以前男孩子也有,他们在本国上不起学,而在中国三年大专学习完了,回国后将有很好的工作,记得他们只是读中国的大专, 我在大学里陪读,喜欢我的观点就关注我 作为一名从事了十年出国留学培训的教师,我的回答如下: 出国党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我先说两个极端。 从申请条件来说,抛开文书申请的质量,基本三要素:在校GPA(平均绩点)、出国语言考试成绩(托福/雅思,SAT/ACT)、校外活动+竞赛获奖等。故特别优秀的,如能申到美国藤校和英国G5类大学的学生,即便是参加国内高考,也能考出超过或接近清北这种国内顶级学校的分数,同时他们的综合素养非常优秀,故这类留学生的"真实水平"是不会比国内同等院校的学生差的; 反向的是去了国外三流院校甚至更低(TOP100以后)的学员,往往具备两个特点:在校成绩很一般和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这类如果国内高考,受限于文化科目太多,很难考到理想对标的院校而选择出国。因为出去只需要考英语类标准化考试(如托福类),而无需再考数理化史政地等,自然要求也就低了。生源决定群体,环境决定结果,最后毕业回国也自然呈现出"真实水平"(我理解为专业知识)不如国内生的情况。当然"真实水平"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一。 最后一种就是中间的,比如去了美国TOP50-100院校的学员,他们的学术成绩高中阶段也不差,出国留学后和国内生的"真实水平"是差不多的!如果从视野信息量角度,应该比国内还强点(不酸不黑)。 以上我的客观回答,谢谢。 世界变了,一切都在变!周围同事有几个孩子高考,都考上了985高校,一个都没去上,都到欧洲,北美去上了!她们都挺优秀!大开眼界!她们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大笑] 这个看法当然有道理,现在像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排名100名后的学校,现在中国学生申请起来并不困难。而中国除清华北大外,其他学校排名基本在100名以外。而客观地说,本科阶段出去的学生,申请100名后学校的,大部分都考不上国内前十的学校。而从学习效果来说,本科阶段出去的学生,思维模式基本难以改变,他们从国外的教学模式得到的好处不足以让他们脱胎换骨。 不过,我认为必须承认,国外前500的名校,其师资和教学模式,都是要优于国内名校的,学生获得的好处长期看,也许会慢慢体现出来。当然,混文凭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