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怎么会有人问这么愚蠢的问题? 《芳华》和《妖猫传》在讲什么故事? 《芳华》讲述的是冯小刚他们那一代人的芳华,因为注入了真情实感在里面,所以,拍摄的影片也更显真实。豆瓣评分一直在7.8-7.9分,也算是中肯。 这个题材的电影,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成长阵痛、同样的生活感悟成为了许多观众认可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上了年纪的长辈会指着电影对自己的晚辈说,看,这些场景和我们年轻时一样,多好。 谁都会有青春年华,正是这些人的青春年华组成了我们现在的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一点也没错。 在那段历史即将被抹去的时候,《芳华》适时地出现了 这很好,就该这样。 说完了《芳华》,再说一下《妖猫传》 这部花费了陈凯歌6年心思的作品,除了剧本之外,更多的是在场景的打造上。 耗费6年时间打造的实景版的大唐王朝,现在看来,陈凯歌没有做错。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实话实说豆瓣的6.9分有点低了。虽然故事的连贯性没有那么强烈,但是不失为一个好故事。悬疑类的电影能够拍的这样的美仑美奂,也只有陈凯歌做得到。 有人说,杨贵妃的角色差了一点韵味。这个就有点较真了,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又何况一个一千多年的美人呢? 只要她能够演绎出人物的特点,那就足够了。 虽然一部《无极》将陈凯歌推向了烂片的深渊,但是,这部《妖猫传》足以为陈凯歌立名。王俊凯将要出演什么电影? 近期将要上映的是有王俊凯主演的改编自日本作家的《解忧杂货铺》。单单就剧本来说,是一个很普通的题材,中规中矩。一年级生的王俊凯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问问题的人其实是在给王俊凯招黑。 作为一个新人,作为一个电影学院的一年级生。如果能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的所学已经是算得上合格了。问问题的人就不要在这里臆测了。让他努力的成长岂不美哉? 王俊凯是干啥的?歌手?演员?导演?明星?现在的明星突然火了,但不知干啥的?一问,说是歌手,但不知唱过什么歌?演员?但不知演过什么?导演?但不知导过什么?反正是火了!看这问题王俊凯好像是个新锐导演!不过跟小刚和凯歌比,估计有三个省的差距! 《妖猫传》的票房预计不会超过《芳华》 少有一部电影,像《妖猫传》一样呈现两极分化的评论。 优点不必多说,导演陈凯歌花费6年时间搭建的长安城,庞大瑰丽,一幅令人目眩神迷的盛唐之景跃然眼前。 ▲《妖猫传》片段 观众诟病之处主要在于内容,剧情空洞,后半段利用旁白推动故事发展。 虽然能看到导演追求艺术的赤子之心,但是,没有完整的故事作为支撑,再厚重的艺术都显得华而不实。 《妖猫传》目前的豆瓣评分6.9,勉强算及格,但是很多观众已经表示欣慰。 因为相比陈导不着调的《无极》和《道士下山》,《妖猫传》虽然无法复制《霸王别姬》的辉煌,但终归还算是画面美感能值回票价的奇幻电影。 ▲《无极》评分4.9,和《小时代2:青木时代》评分相同 陈凯歌1993年执导的《霸王别姬》有多经典就不在此赘述了,懂得人自然懂。 它是最好的陈凯歌、最好的芦苇、最好的张国荣的结合。 我们需要经典影片来回望历史、认识"人"这个复杂的躯体和灵魂、感知人类情感,同时,也需要经典影片助力当代电影的发展。 于是便有了这么一部纪录片,它回顾了民国到当代的经典电影,每一部电影都是华语电影史的入门必修课,该纪录片被视为华语电影史性别研究的重要影像资料。 除此之外,它几乎把当代两岸三地电影圈内的重量级人物问了个遍: 张彻、陈凯歌、张国荣、焦雄屏、侯孝贤、李安、李小龙、狄龙、蔡明亮、徐克、吴宇森、杨德昌...... 它问导演陈凯歌是不是恐同, 问张国荣如何评价女扮男装的林青霞, 问徐克为什么把梁祝改成彻头彻尾的异性恋故事, 问李安如何看待中国孝道 ...... 这部纪录片就是《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豆瓣评分8.7。 1996年,为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受英国电影协会的邀请拍摄的纪录电影。 关锦鹏在片中借助与其他影人的对话,回顾了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同时也完成了电影人与自我、与历史的对话。 难能可贵的是,关锦鹏用一种别样的角度,对中国电影史中的性别问题展开了一次细致的探讨。 虽然讨论多为尖锐、晦涩的边缘问题,但时至今日,这些议题仍旧是社会中不断被关注的热点。 《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共分为五个篇章。 1
父亲的缺席 导演关锦鹏自述了自己的身世,父亲的离世使得身为家中长子的他过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 香港导演 关锦鹏 这样的经历呈现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对于缺失的有关父亲记忆的追寻,在关锦鹏的电影《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中都能看到男人澡堂这个意象。 在他看来,赤裸裸的不设防的澡堂能够让他想起父亲的味道。 2
阴柔与阳刚之容貌与肉身 这一部分在纪录片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从关锦鹏早期以女性为主的电影,说到香港电影导演张彻、李小龙、吴宇森在电影中刻画的阳刚男性世界,再回顾了中国三十年代的男性情谊电影,最后讨论了陈凯歌《霸王别姬》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 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旋风吹起来之后,香港银幕上的男性多为阳刚的英雄形象,特别是张彻力推的王羽、狄龙等主演的刀剑武侠片中的男主角。 ▲香港武侠电影第一位红星 王羽 ▲ 狄龙 年轻时期 正如张彻所说: 中国传统的男性理想就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和男人之间惺惺相惜的道义之情; 为了表现男性阳刚之气和道义之情,男主角多为轮廓硬朗、剑眉星目的面孔。 而到了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手中,男性形象不再单一。 他们可以是张国荣饰演的拥有阴柔俊美之貌和纤细敏锐之情的程蝶衣。同时,男性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友谊这么简单,而变成了同性之爱。 3
父亲的无处不在 第三章通过探讨李安的《喜宴》、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分析了隐藏在电影中的父权意识和男性主张。 从错落的访谈感言和影像片段中,我们得以看到男尊女卑、父亲的权威和距离感所形成的垂直父权关系对家庭和个人的支配影响。 ▲ 导演 李安 4
寻找父亲,发现哥哥 第四章是"寻找父亲,发现哥哥",关锦鹏坦然地讨论了中国电影中出现的同性恋倾向和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 ▲ 蔡明亮电影《爱情万岁》海报 5
阴柔与阳刚之易装与变性 这一部分关锦鹏集中火力谈了中国电影的性别倒错问题,《梁祝》的反串,徐克在《刀马旦》、《东方不败》中努力将林青霞、李嘉欣等靓女改为靓男,皆是演员表演的性别本质的流动和变化。 ▲ 永远的东方不败 林青霞 原本以为《男生女相:华语电影之性别》是长篇累牍、学术论述的中国电影史,没想到被关锦鹏用一种"聊天式"采访解决了。 多位导演对自己和同行作品的个人化解读,虽然从回忆、感情和私己态度出发展开讨论,但是却辐射出了中国传统家庭、社会、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勾连,引发了人们对于男女性别和个人身份的思考。 影像的意义理当如此,不论是经典电影还是好纪录片,都能让我们见世界、见个人。 作为影迷,我们希望每一个电影人不以曾经的辉煌成绩束缚自己,我们喜闻乐见每个电影人的进步,但期待他们永不止步。 否则等一部好作品,真的很是心焦啊! 欢迎关注DOCO热纪录,一年365天 DOCO君陪你 悦享真实世界 现在写影评的这些人有年龄超过30岁的吗?人生阅历够了吗,在这里评判一个电影的好坏。 做为一个30出头的汉子,才刚刚懂了一下人生道理。简单讲下《猫妖传》这部片子。这部片子想讲的道理很大,我看出三条主线,和尚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至高哲学上的成就,我认为佛法就是哲学。白居易是为了追求最高的艺术成就,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白鹤是世间最真挚的感情,没有任何杂质,宁可牺牲自己,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这三个人都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断寻找,宁愿放弃所有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人生存在的意义。其他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见人见智吧。 遗憾之处,看完电影之后没有提高我实现崇高人生理想的欲望,也是就是说想讲的东西很好,没有达到直击人心的作用。幸好这主角大部分都是历史名人,真有心者观影后回去再做加深,可能会达到效果。 王俊凯怎么你了?又来黑他?跟他有什么关系?这个标题是故意来黑王俊凯的吗?可是这个标题不是王俊凯写的,也不是粉丝写的,就是这种垃圾小编,无脑喷什么都不管看到这标题就骂王俊凯,我想问跟他有关系吗?他才是这个言论的受害者吧?这种垃圾小编故意找茬,妈的神经病!举报100次! 《芳》不会过15,《妖》不会过5! 你们这样说王俊凯无非是嫉妒他吧,你们都想一下自己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在做什么,他有今天的成就全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他能跟粉丝带来许多正能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黑他,你们不喜欢他可以,但也没必要黑他吧。他背后的努力你们知道吗? 他们三个所承受的压力你们知道吗? 所以你们不喜欢他可以,不看他电影也可以,但是没有必要这么黑他吧…他很好,不用你们说,只要我们喜欢他就可以了。 让陕西名家题字影片必火 陕西在中国出名的名家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于右任、刘自椟,开创了长安画派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后来是方济众、黄胄等人。这几年、刘文西、王西京、吴三大、雷珍民、吴修、钟明善、江文湛、王金岭、陈国勇、赵振川、王海力、张之光、马继忠、王有政、崔振宽、郭全忠等名气很大,还有些名家已故。 个人认为,霸王别姬和芳华是新中国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两部文艺片。他们的成功在于,都有出色的原著(专业的作家);导演都有切身体会(或者说切肤之痛),才能用画面表现出最震撼人心的桥段。其他的,欢迎后来者补充。